APP下载

21世纪中国电影市场走向国际化趋势的研究

2020-11-18李方晨吉林动画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受众文化

■李方晨/吉林动画学院

一、中国电影市场概述

1993年起,电影业进行重大改革,随之而来1994年广电部电影局348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通知》的出台,打破国内电影发行垄断态势,引进大片就此提上日程。1994年,逐渐养成了观看海外大片的消费口味。让进军中国电影市场的国际影视公司获得了巨大的红利,于是将目光瞄准了中国电影市场。2000年代之初,中国大片出现如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和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后者彰显着更大的突破,集结了众多国际华语明星,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二部美国发行的华语电影。自此中国大片数量增加,并且与此同时中国开始逐步引进海外优质影片,不仅刺激了中国电影市场,更是激发了很多电影人的创作。从2000年开始,被视为“意识形态宣传的工具”如今被看作是“一个朝阳产业”。进口海外电影扩大了中国电影市场的需求,促进跨国文化合作与交流的媒介。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成为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市场,是西方电影进入东方市场的绝佳平台。二十一世纪《亡命天涯》作为第一部海外引进片,打开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大门,并创造了2500万电影票房。此后,一系列海外大片接连涌入中国市场,不断刷新中国票房记录,中国电影迈入产业化进程,电影成为文化产业管理中最具产值的消费艺术之一。

二、国外电影公司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影响

(一)中国选购电影机制以及审查制度

从官方引进到内地院线上映的海外电影,涉及中国选购电影机制,审查制度,中国政策的配额制度,引进分账片和批片。分账片就是电影版权的所有者不出售发行权利,知识采用代理的方式委托发行公司进行运作,电影最终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进行票房分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批片又称买断片,是指电影版权所有方将某段时间内某国或者某地区的发型版权按照固定的价格一次性出售,买方自负盈亏,目前外国卖家经常将多部电影捆绑销售。

(二)中国电影点播平台的多元化

多元化的电影市场,借助目前融媒和新媒体发展的背景下,在流媒体平台进行销售和宣发,针对视频点播市场和中国视频点播订阅进行分析。中国是拥有很多自己的视频点播平台,如优酷、爱奇艺、腾讯、咪咕、Bilibili等。在特殊时期,院线关闭及剧组停工对世界电影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了增加电影市场的宽容度,国内又出现了网络院线平台“移动电影院”(放映方式为固定时间点放映,区别于其他视频平台),这也暂时缓解了一些电影市场冰冻期的困境。

(三)跨国进行电影创作

在电影创作层面的把控,进行跨国电影合作,例如中法电影合拍,中国和法国的合作式电影节等。这个层面涉及到了中法联合制作处于的环境,共同制作的电影作品产生的票房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中法合拍中的创作和制作,文化融合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究。

(四)融资和电影类型角度考虑中国电影市场的需求

从融资方面,法国电影是如何管理和运作的,在这样的运作模式和经济环境之下,法国制片人应在更大的程度上考虑到中国的电影市场的需求及政治因素。国际买方或者合作方似乎能够为作品带来新鲜的特质,让电影可以成为不受国家边界限制的,由观众参与的艺术和商业对象。并且从电影类型的上座率角度来研究中国观众喜好,尤其是在中国。

三、海外电影引进中国电影市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一)文化折扣现象的出现以及解决办法

跨文化传播往往会出现文化折扣现象,文化折扣现象指在文化背景差异,国际市场中的文化产品不被其他地区受众认同或理解而导致其价值的减低。文化折扣现象会让大部分中国受众无法对电影的创作感同身受,海外电影要占据中国电影市场的一部分份额,他们往往会加入中国元素来吸引更多的影迷,例如引入中国大流量明星,融入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场景,以及中国的语言文化渗透到影片中,从而减少文化折扣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对影片制作和选择的把控

在进出口影片的制作和选择上主要涉及两个层面,一个是迷影文化,另一个是剧本定位。影迷文化是中国电影观众群体的认知度和辨识度,中国的观影受众群体并没有经历新浪潮时期电影的过程,尤其对目前的中年群里来说,更没有过多的接受电影教育和电影文化的一代人,他们对电影认知度非常低。而在中国电影观众受众的中坚力量在16~35岁左右,这部分喜欢的题材相对偏向于青春、激情、悬疑、科幻等更具新视野题材的影片。其二,是文化互通性。中国文化和法国文化之间有很多文化共通的地方,根据这些共通性可以将剧本定位精准,选择最佳受众群体作为根基,什么内容是双方观众均能理解和接纳的?什么电影应该进入中国的艺术电影联盟(NAAC)排片放映?什么类型电影是中国的大众走进电影院感兴趣的。

(三)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的研究

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是出品公司和制片人必须要考虑的。首先,高票房导演是电影票房保证的条件之一;其次口碑营销也是关注的重点。中国自身的电影节生态系统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像北京国际电影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都已在国际电影节中小有名气。在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阿涅斯瓦尔达带着她的《脸庞,村庄》(该片获得2018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作为纪录片单元重要展映影片,并在展映后主创与观众交流。此后在中国60多个城市展开了中法电影节,放映许多新老法国影片,持续一周之久。这种节日的举办,有效地激发观众对法国电影兴趣,因此兴趣并不仅仅是文化,同样也是经济。

四、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看法

在如今这个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下,海外出品公司把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作为生产的目的市场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往对海外引进片研究集中于海外引进片的产品内容,较少将海外引进片与消费者观影偏好相关联。从中国电影观众观看海外引进片情况来看,中国本土出品大片和好莱坞或国际大片相抗衡时,基本趋于弱势状态,无论从观众口碑还是票房,都略微逊色于海外大片。可以看出这些表现极为出色的海外大片,主要以硬科幻、悬疑、动作片为主,电影画面视觉感冲击力强,例如:复仇者联盟系列、变形金刚系列等。通过这些成功案例,我们可以了解中国电影市场的需求方向,及海外引进片的受众特征及观影行为意向,并给予相应产业与贸易政策的优化意见。

海外经典电影重映引进也是中国市场电影引进的一大亮点,意大利电影大师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的《海上钢琴师》4k修复版选择了在中国上映,2019年11月15日该片上映后,票房、排名、口碑等各方面均一路攀升,最终内地票房突破1.43亿,对一部重映片来说,成绩实属亮眼。从这个刚刚诞生不久的案例来说,经典海外影片回顾同样适合中国一部分影迷的口味。经典影片重回荧幕的成功离不开以下三点:第一,情怀,这种老电影搬回荧幕是一种重温情怀的方式出发了中国观众的回忆;第二,电影质量,往往能够重映的影片都是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制造了不同的反响,甚至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价值观;第三,观众鉴赏力,随着中国电影行业发展迅猛,中国本土电影越来越好,不乏可以与好莱坞大片抗衡的大制作,中国影迷的文艺鉴赏能力也不断的提高。海外经典影片的重影受众不仅仅局限于老影迷,还有一部分是新一代影迷,他们通过其他媒介渠道获取了这些经典老片,也能通过院线重映感受过去的经典。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中外文化交流逐年递增,不仅能让海外电影丰富中国电影市场给中国影迷带来更多享受,同时也拉动了中国电影行业积极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受众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新媒体传播以及受众参与式文化发展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谁远谁近?
曲艺受众分析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