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学化学课堂教学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0-11-18阮默灵李向华周学文王小波胡春弟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9期
关键词:大学化学质子课程思政

阮默灵 李向华 周学文 王小波 胡春弟

(湖北科技学院药学院,湖北咸宁 437100)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重要使命是服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将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教书育人的长效机制,促使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简单地说,“课程思政”就是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是通过探索与实践后形成的一种新模式,其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一种教学体系[1]。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和离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关系的一门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如今,化学已被公认为是一门中心科学(central science)[2]。在大学化学课程教学中,应该深挖思政元素,注重思政内容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将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更好落实“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1 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主导作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大学化学专业的教师,一般都是理工科背景,授业是不成问题的。而要做到传道解惑,实施专业课“课程思政”,从一名单纯的授课教师转变成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教师能力的提升是关键。大学化学专业教师,不单要掌握专业知识,平时还要多学习政治、关心国家方针政策、培养自己的哲学思想,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教育和影响学生。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爱国主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因此,我们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十分重要。

例如:在讲绪论时,向学生讲述:中国古代领先世界有四大发明,四大发明中的三项属于化学——火药、造纸术、印剧术;在近代,可介绍杰出化学家、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侯德榜,他打破了外国70 多年对制碱技术的垄断,发明了世界制碱领域最先进的技术,并为祖国的化工事业奋斗终生。通过这些知识的讲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2.2 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绿色发展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态文明的本质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化学与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我们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尽量提倡虚拟化、微型化、便利化。其中,“微型化学实验”是以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一种新的实验方法与技术,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绿色化学使用化学品的原则和时代的要求。对于微型化实验,可按三个步骤来实施:常规实验微型化、实验试剂低浓度化和微型实验系列化,最后在学生实验中普及推广。实践结果表明,微型实验试剂用量虽少,但效果一样可以达到准确、明显,并且还有安全、节时、节能、环保和方便等目的。另外实验还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动手能力训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强环保意识等积极作用,其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教学效果是显著的。

3 哲学思维在教学中的运用

3.1 量变与质变

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两种基本形式,即量变和质变。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开始,当量变达到一定的界限时,量变就转化为质变。例如元素周期律。在周期表中,每一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依次增加,元素的性质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在同一周期中,从强金属元素变化到强非金属元素。

还有,存在着很多这样的一类反应:反应产物直接与反应物的相对量有关,不同数量的反应物,得到的产物不一样,即量变引起质变。例如下面的反应:AlCl3+NaOH(适量)→NaCl+Al(OH)3↓(白色沉淀)AlCl3+NaOH(适量)→NaCl+NaAlO2+H2O(澄清溶液)

还有AgNO3溶液与氨水的反应也是如此:

AgNO3+NH3·H2O(适量)→NH4NO3+Ag2O↓(黑色沉淀)+H2O

AgNO3+NH3·H2O(适量)→NH4NO3+[Ag(NH3)2]OH(无色溶液)+H2O

当老师讲到这些例子的时候,可以为学生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政教育。比如说,要重视量的积累。在学习和实践中就必须首先作艰苦的量的积累工作,要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要一点一滴地做细小的事情,反对急于求成,立竿见影,须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战略部署,就是通过量的积累,一步一步地去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实现量化到质变的飞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2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出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例如活泼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与活泼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离子键;还有氧化与还原、化合与分解、溶解与结晶、酸和碱等都体现了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统一和斗争的两种相反属性。具体以酸、碱为例加以说明。Lewis 电子理论认为[3]:酸是能够接受电子对的物质,是电子对的接受体;碱是能够给出电子对的物质,是电子对的给予体。Bronsted 和Lowry 质子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即酸是质子的给体,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即碱是质子的受体(对立)。但是酸和碱不是孤立的,酸给出质子后所余下的部分就是碱,碱接受质子后即成为酸(统一)。由此可见,有酸就有碱,有碱就有酸;酸碱相互依存,又可相互转化。若酸给出质子的倾向愈强,则其共轭碱接受质子的倾向愈弱,反之亦然,还有氧化还原反应也是如此。

运用矛盾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例如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国古代就有这样的矛盾观点,“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万物皆有对,一阴一阳,一善一恶。”即是说万事万物都是对立面的统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实际上,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已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现在讲“四个自信”,其中的文化自信是有深厚根基和文化底蕴的。

4 结语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属于一项系统工程,《大学化学》这门课程中能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很多,可以说课程思政更加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堂。教师要自觉地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思政育人意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更好地贯彻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大学化学质子课程思政
“大学化学”课程融入家国情怀的构建与路径探析
对部分子碎裂为质子的碎裂函数的研究
几种盐溶液中质子守恒的推导及其应用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比较”与“类比”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物质构成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浅议大学化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对大学化学课程建设的思考
谈电解质溶液中的质子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