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高校廉政建设实践路径
2020-11-18王玉刚唐志远
文 王玉刚 唐志远
新疆廉政建设工作受地缘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民族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高校作为新疆廉政建设的重要战场,更处于思想碰撞的最前沿。搞好新疆高校廉政建设工作,对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培养清正廉洁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特别是助力党中央治疆方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新疆高校廉政建设的具体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高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立德树人作为办学立校核心任务。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根本问题上,坚持党管教育的根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用胡杨精神育人,狠抓高校廉政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对领导班子及成员严格落实"四个过硬"要求,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意识,重点考察在反分裂渗透斗争中,是否旗帜鲜明,立场是否坚定。在重大办学问题上严守政治关,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强化忧患风险意识,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位师生党员身上,培养党员干部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层层抓落实,逐级传导压力,强化保障措施,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整顿软弱涣散问题,让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充满战斗力。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从讲政治的高度强化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将思想政治提高到与专业教学和科研任务同等重要的位置,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师德师风纳入考核评优奖励机制,建立健全监督制度,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将新疆历史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中,培育出《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等一批特色精品课程,着重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和党的宗教政策、中国"多元一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国情等教育。设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实施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协同,挖掘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德育元素,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应,教育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课程体系。健全相关教育机制,优化教育资源,推行混合编班编宿舍,推进落实"民族团结一家亲"、"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等多种形式,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
助力扶贫扶智。充分发挥技术和教育优势,积极参与扶贫扶智工作,深入贫困地区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挖掘和成果转化;安排优秀教职工深入基层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带领群众脱贫;安排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到学校就业;常态化开展全体教师"结亲周";选派优秀研究生教师成立支教团,全面支援贫困地区基础教育。
构建特色廉洁校园文化。利用多民族师生的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并将其融入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洁教育活动,营造积极向上文化氛围,提升学生道德情操、坚定其政治立场,培养其爱国情怀。一些新疆高校以廉政理论研究机构为平台,宣传党的反腐倡廉政策,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廉洁文化论坛,共同研究腐败问题根源,对学校教育中涉及的腐败监督问题进行探讨;以大学生廉洁社团为基础,号召学生积极参与制作"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去极端化,从我做起"、"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等为主题的廉政文化作品设计和比赛,通过挖掘新疆本土廉洁文化资源以突出"一体多元"的校园文化特色,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以勤政廉洁、爱岗敬业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对全校师生进行廉政教育洗礼。
推进新疆高校廉政建设的路径
新疆高校党建工作者需要对反分裂渗透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保持清醒认识,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主导权,对校园内出现的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活动敢于发声亮剑、坚决斗争,将新疆高校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坚强阵地。
建立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创新机制,为人才成长搭建好平台和提供广阔发展空间。转变用人机制,对优秀人才委以重任,实现其事业追求和取得成就的愿望。在重视人才和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基础上,增强新疆高校核心竞争力,补齐人才竞争短板。
加强思政教育和舆论引导,以现代校园文化引领廉政文化建设,打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加强思政课程的时事针对性,构建以课程为核心的思政教育体系,将思政教育贯穿到学科建设、教学过程和课程教学反思总结全过程,强化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着力将其培养成一颗颗胡杨种子,撒满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