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萌化”不等于“政治娱乐化”

2020-11-18马川孙妞

廉政瞭望 2020年17期
关键词:理性化娱乐性符号

文 马川 孙妞

“政治萌化”是当代青年在新媒体时代政治参与的公开性表达方式之一。自兴起以来,“政治萌化”逐步得到了主流媒体的首肯。而饶有趣味的是,今年初,作为发起人的青年主动扛起了“反政治萌化”的大旗。从“政治萌化”到“反政治萌化”,青年的政治参与经历了身体在场、沉浸式狂欢、理性化批判的流变。政治参与经历了身体在场、沉浸式狂欢、理性化批判的流变。

“政治萌化”的沉浸式狂欢

21 世纪是网络时代,也是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产生改变了符号的传播方式。与此同时,当代青年也顺势而为,主动参与到新媒体文化的创作中,引领了一个又一个时代潮流,“政治萌化”便是其代表。

2013年,动漫视频《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在网上格外引人注意。在该视频中,习近平主席、奥巴马总统被拟化为形象的动画卡通人物并配有融合网络流行语的字幕,旨在向网友科普中国主席、美国总统当选的流程。几个月后,由某网友发布的《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系列图表漫画受到广大青年的欢迎。

随着青年思考的深入,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横空出世,它的爆红标志着青年一代政治主体性的建构由自发走向了自觉。青年在深入了解政治事件、个性解读政治事件、创作“萌化”符号、融合爱国情感的探索过程中建构政治主体性,并由自发走向了自觉。

当代青年在新媒体的“盛宴”之下和主流媒体的支持之中沉浸于“政治萌化”的创作,为青年群体策划了一场沉浸式的狂欢。

伴随着政治严肃性与权威性解构进程出现的是青年个性参与政治的新需求,而“政治萌化”有效地充当了这一工具。“萌”文化具有去成人化、可爱以及减压的属性,因而“萌”是未成年文化,甚至是儿童文化的表征,“政治萌化”虽然由青年发起,但从来就不是青年文化,其盛行反映了青年对低幼儿童文化的留恋。

主流媒体承担着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任,但其官方化、严肃化的传播语言已经难以吸引青年群体的眼球,发展进入瓶颈期,而此时“政治萌化”无疑是给主流媒体突破瓶颈提供了一种现实可行的发展策略。此外,“政治萌化”中传达出来的爱国情怀与主流意识形态具有一致性。基于此,主流媒体予以“政治萌化”制度化认可,并走上主动发起“政治萌化”的道路,却浑然不知该策略也会导致权威缺失的可能。

“反政治萌化”:青年政治参与的理性化批判

在“政治萌化”烈火烹油般的繁盛中,也迎来了“反政治萌化”的端倪。今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以来,青年首先举起了“反政治萌化”的大旗。

今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国,“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造直播引来数千万网友在线观看,部分青年将建造机器拟化为“欧尼酱”等符号形象,央视官媒甚至在直播中增设助力打榜功能。对此,大部分青年纷纷发出反对的声音,甚至连前期参与创作的青年也开始倒向反对的一边。

“萌”具有“儿童文化”的低幼性,因而“政治萌化”也具有简化现实、扭曲现实的局限性。以新型冠状病毒的昵称“阿冠”为例,能从“阿冠”中读出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艰辛吗?能从“阿冠”中读出生命逝去的悲痛吗?显然不能,反而呈现出的是戏谑、旁观与无所谓。

“政治萌化”的语言符号体系解构了政治的严肃性,过于笼统化的概括不利于突出某些与政治及政治关系特别密切的政治话语,更掩盖了其中不平等的权利控制意味。日常话语下的政治意味不过如此,“萌化”语言下政治意味还剩几分呢?

同时,儿童文化的低幼属性在“政治萌化”娱乐性喧宾夺主的现状下暴露无遗。“反政治萌化”开始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阶段。此时社会的主流情绪是严肃的,人们的无力、悲痛甚而愤怒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而“政治萌化”所具有的娱乐性与严肃的主流情绪背道而驰。“政治萌化”的根本在于政治,当“萌化”成为主流的时候就发出了“娱乐至死”的危险信号。疫情当前,青年的理性呼唤社会铭记这场“人民战争”的深刻痛楚与严肃意义。由此,青年通过“反政治萌化”展开对娱乐性喧宾夺主的低幼文化的反省与反抗。

由此可见,青年已经在独立思考中追求自主的发展,而这次的“反政治萌化”就是青年群体在新冠病毒疫情的社会大环境推动下的一次集体公开表达,也是当代青年在疫情阶段成长成熟的表现。

猜你喜欢

理性化娱乐性符号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结社革命”背后的幽灵:非营利部门的理性化及其成因
变符号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能否迎来“春天”?
受众新闻娱乐性的不同心理类型探析
论人事管理程序化
编排语言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娱乐性研究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