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甫草堂诗艺文研究》评介

2020-11-18

杜甫研究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杜诗草堂篆刻

陈 燕

作者:陈燕,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2019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610064。

以杜诗为书法内容始于唐人,怀素书杜甫《秋兴八首》现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宋代则出现了以杜诗为题材的绘画,赵葵写有《杜甫诗意图》。明清时期,以杜诗为题材的书画创作渐趋繁荣,当代亦兴盛不衰,可见杜诗对中国书画、篆刻艺术影响深远。《杜甫草堂诗艺文研究》选录杜甫草堂诗209题,草堂诗意图46幅,明清及当代书法家所书杜甫草堂诗45幅,收录以杜诗为题材的印章75枚。详细观之,该书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学术研究与公众普及相结合

《杜甫草堂诗艺文研究》由“诗韵”“墨韵”、“印韵”三部分构成。诗韵分别从题解、注释、赏析三个角度分析。这三部分共同完成了诗歌时、地、人、事的考察,主题突出。题解给杜甫草堂诗作了系年,解释诗题,交待作诗背景。在重视杜诗相关参考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文本出发寻找理解依据。兹举《堂成》为例,题解云:“宝应元年(762)春有《畏人》诗曰:‘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所以《堂成》这首诗应作于宝应元年。”①此处即根据诗的前后联系来系年,是以杜解杜的方法。较之以往注本,该书注释简洁明了,重视解释词语的字面义和实指义。如《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注释云:“何逊:梁朝诗人,长于写景和炼字。在扬州任职时,写有《咏早梅》诗,诗人借何逊比裴迪。”②不仅揭示何逊为谁,还指出此处用典的实际意义。赏析语言精炼简洁,优美如画,注重作者、作品、形象分析,准确传达出诗人的真挚感情,颇具感染力。

墨韵包含杜甫诗意图和以杜诗为题材的书法。绘画研究首先标出题识,然后介绍画家生卒年、履历、交游、作品以及师承关系,最后赏析杜诗诗意图的形制、笔法、构图、线条、设色、意境。此书对杜诗诗意图赏析很有见地,能为杜甫题画诗以及古代题画诗鉴赏提供借鉴。书法研究亦先考察款识、钤印,然后作者简介,最后赏析书法的结构、章法、布局、书风、书法笔势、结体、结字、用笔、字的大小、方圆、肥瘦、笔画的长短、粗细。书法鉴赏常伴随着技法理论分析,能为书法创作的形式与内容问题方面提供一些参考。款识和钤印非常考验个人的艺术素养,若非专业人士,很难辨认出印章上的字体。总体来看,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题材选取有针对性,研究较为系统全面,从草堂诗作展开,收入草堂诗意书画精品,对研究杜甫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内涵具有现实意义,也为研究诗意书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二、内容体量较为全面,比较系统地梳理了杜甫在草堂期间所作诗歌的馆藏诗意书画作品,从宋元至明清,再到现当代书画名家,时间跨度长,本册所纳入作品皆为历代名家精品,具有代表性,体现了诗意书画作品类别的高度。三、书画作品紧扣杜诗语义,意境表达贴切,通过笔墨艺术语言再现了杜诗的诗意,代表了草堂诗意书画的高水平,作为研究草堂诗意书画作品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四、普及性广泛,文辞通俗易懂,用平实简洁的语言描述杜甫诗意书画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直观地理解到杜甫诗意画意境之美,以及书法线条的情感魅力。

印韵收录以杜诗为题材的印章,说明印文、边款、补出原诗,介绍印人,赏析印形、印面、线条、结体、刀法等。黄惇云:“印人之出身、性格、学识、喜好、品操、境遇、创作状态亦直接关系到印风之形成。于是在论印人的文字中,包含着历代印人所具有的各种审美理念、审美追求,以及他们所创作的种种审美意象,由此折射出各历史阶段文艺思潮反映于印章上的光辉。印人们各种印章审美观的交混影响和此长彼消,便构成了篆刻艺术美学发生、发展的历史。”③黄惇提到的诸多因素中,出身、学识、喜好、境遇是比较关键的因素,它们共同影响着印人的师承及审美追求,从而影响着印章风格和时代审美风尚。以杜诗为审美体裁的篆刻总体追求苍劲、厚实、古朴、稳重、灵动,与杜诗诗意相得益彰。如本书所录舒文扬篆刻“蓬门今始为君开”之印,“‘门’字的通气处与‘为’的排列紧密正好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强了全印的视觉冲击感。”④通观全书我们不难发现,该书具有一些难能可贵之处:一、题材立意鲜明,从篆刻艺术角度去体现诗意之美,使篆刻与诗歌达到很好的契合,印证草堂诗歌的意境之美,长留印韵之中。二、篆刻作品含金量高,作者皆为西泠印社社员,代表了当代篆刻艺术的最高水平,笔意、刀法、布局各具风格,不仅传达出篆刻自身的金石之美,而且通过朱白对比的分间布白,疏密对比与呼应,笔画之间,字字之间,印文与边栏之间的黏连、残破的处理与效果,来表达杜诗诗意。三、受众面较广,专业人群和普通人群皆可获取所需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艺术语言描述篆刻线条表现出的审美韵味,并以篆刻艺术的线条语意阐释杜诗的精神内涵,让普通人群了解篆刻,从而欣赏篆刻,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传承技艺、弘扬杜诗的作用。

二、艺术鉴赏与思想价值相结合

要想创造出高雅伟大的作品,增加学养,涵养心中的浩然之气尤为重要,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为后世文人士大夫树立了榜样,其博大的胸怀在杜诗中体现得酣畅淋漓,文学家、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多涵咏杜诗以陶冶情操。正如林继中先生在该书序中所言:“以杜诗为题材的书、画、印,排除‘文抄公’与赶时髦者不必论,其作意之大端有二:一是悬之以陶冶性情,一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⑤该书所选以杜诗为题材的书法、绘画、篆刻,多为名家所作,思想深邃,格调高远,意境幽深。清龚有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意图》云:“杜诗揉烂几多年,独爱秋高八月篇。大庇万间寒士厦,吾庐独破亦欣然。今君颇有杜陵思,画笔因君画也奇。”⑥龚有融独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从中体会到了杜甫心怀天下的胸襟和气度,所以寥寥几笔,不加雕琢修饰,就传达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画面奇崛。文学与艺术相通,所体现的情感也是共通的。齐白石绘《枯棕》诗意图,据杜诗《枯棕》诗意,大笔挥毫,画枯棕一株,因剥割过剩,成枯死状。笔墨雄健豪放,造型单纯质朴。枯笔与水墨交融,将濒临凋零的棕榈树表现得形神兼备,似与不似的形态,让观者产生无限遐想,生命力旺盛的棕榈树在剥割下尚且如此,压迫中生存的百姓更当如何?杜诗《枯棕》诗意决定了齐白石绘画的笔墨与造型,杜甫以天下为己任的襟怀与画境达到高度契合。文学史上的大家多从杜诗汲取营养,刘墉书《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款识云:“学杜者韩文公、白太傅、王元之、欧阳六一、苏文忠,皆宗其意而自尽其才,山谷才有小异耳。至后山,实短于才,而以学杜自高,拙矣。渔洋目为钝根,不为过。若弇州以横生斥山谷,则少年未定之论耳。介文属,石庵。”⑦刘墉所列举之人有韩愈、白居易、王禹偁、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陈师道,他们才虽有异,然皆得杜诗之意,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说道:“内容积淀为形式,想象、观念积淀为感受。”⑧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并非某种形式美,而是抽象形式中有内容。杜诗因其厚重的情感流露出一种苍劲风骨,以杜诗为题材的绘画、书法、篆刻也带有浑厚的力度,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是积淀了社会内容和个人感观、感受的形式。通过观赏这些书画、印章艺术,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杜诗文化精神。总体而言,《杜甫草堂诗艺文研究》的价值在于其融合了文学与艺术的视野,全面推进了杜诗文化诗艺研究。胡可先《杜甫诗学引论》提出可从杜诗学通论、史论、专论、年表四个方面将杜诗学作为一门学科来构建。其中通论又细分为著录、版本、校勘、注释、史料、评点、文化七个维度。⑨杜诗文学文献研究可谓硕果累累,文化诗艺研究却稍显薄弱。目前学术界多提倡跨学科研究,该书采用文学与艺术交叉的方法,充分挖掘了杜诗的思想、艺术价值。通过阅读此书我们可以领略到杜诗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文化,一门艺术。其蓬勃的生命力源源不断地为文学、艺术、文化创作提供着丰厚的养料。

注释:

①②⑤刘洪编:《杜甫草堂诗艺文研究·诗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8页、第35页、序言第2页。

③黄惇:《中国印论类编》,荣宝斋出版社2010 年版,第192页。

④刘洪编:《杜甫草堂诗艺文研究·印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40页。

⑥⑦刘洪编:《杜甫草堂诗艺文研究·墨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22页、第123页。

⑧李泽厚:《美的历程》,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18页。

⑨胡可先:《杜甫诗学引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第7页。

猜你喜欢

杜诗草堂篆刻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诗学文献研究的重要创获
——评王新芳、孙微《杜诗文献学史研究》
篆刻
宋代杜诗旧注整理与研究
——以宋代蜀人三家杜诗注辑录为例
贫困无田杜太守
薪草堂由来
拜谒杜甫草堂
由对立走向友善
从源于杜诗的成语看杜诗的锤炼艺术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