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孤残儿童心理健康的艺术治疗方法
2020-11-18
人们在关注孤残儿童生活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孤残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尤其是要做好心理健康治疗工作,属于保证孤残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
艺术治疗属于治疗孤残儿童心理的重要策略。在进行艺术治疗的过程中,治疗人员需要合理借助艺术活动,进一步了解孤残儿童的内心意识与情感变化,帮助情绪不稳定的孤残儿童将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例如,以绘画的方式,将孤残儿童的内心想法投射在画作中,了解儿童的人际关系、内心矛盾、心理问题等。
艺术治疗具有非语言的沟通特点,与一般的心理治疗相比,适应性更加广泛,也能真正缓解紧张的情绪。许多孤残儿童见证了双亲离开,出现情绪不安、封闭自己的情况,很难与外界进行沟通与交流。而利用艺术治疗的缓和作用,能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且给予情绪孤僻或自闭的儿童更多关心,使其愿意接受心理辅导教育。
艺术表达更加直接,能保证治疗者进一步了解被测试孤残儿童的潜意识与心理状态。尤其是对于自我封闭的儿童,利用绘画的方式,可以进一步了解孤残儿童的内心真实想法,并且增强与孤残儿童的交流与沟通,使其能恢复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合理利用感官,促进感觉的统合。对于一部分心理受过创伤的孤残儿童来说,艺术治疗能对其意识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
孤残儿童更加愿意参与到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卸下自身的防备心理,将潜意识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有利于治疗者与其建立和谐的关系,进而完成心理引导。艺术创作的过程能宣泄孤残儿童的情绪,属于一种能被社会接受,但是不伤害他人的方式。经过艺术创作,孤残儿童的情绪能得到宣泄。大多数孤残儿童受到的伤害不同,心理压力较大,通过艺术创作可以找到情绪的释放点。
艺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雕刻、绘画等。由于大多数孤残儿童的年龄较小,甚至还有孤残儿童有功能障碍,因此需要分析其心理需求,引入基础的绘画艺术治疗,循序渐进地做好心理健康治疗。
第一,正确选择绘画媒材。在绘画艺术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的绘画媒材较多,如水彩笔、蜡笔、油画笔等。在绘画的过程中,利用自动绘画、探究色彩使用、完成绘画等手段,能激发孤残儿童的参与积极性。在自动绘画的过程中,应合理利用油画笔与蜡笔。因为油画笔与蜡笔有许多色彩,整体的操作特点突出,儿童能更加流畅地将自身的情感表达出来。在色彩探究过程中,需要以鲜亮的水彩笔为基础,激发孤残儿童的创造性,对内心的不同情感进行表达。在绘画艺术完成过程中,需要尽可能以团队绘画的方式开展,培养孤残儿童与人合作的精神,将绘画艺术治疗的效果最大化。各种绘画素材的选择会决定孤残儿童的创造力,如果心理治疗人员与教师能做好合理的引导工作,孤残儿童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二,无条件地接受“留守儿童”的绘画艺术作品。参加绘画艺术治疗过程中的治疗人员务必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艺术治疗职业资格,并将绘画作为与儿童沟通的方式,不能以主观的方式判定孤残儿童的绘画作品。
参与绘画艺术治疗的儿童绘画作品,不管是健康的儿童画的还是生病的儿童画的,都能体现出其想象力与情感。但是不同儿童的倾向点不同,在绘画艺术治疗的过程中,治疗人员不能加入自己的绘画理念影响儿童,而是要尊重孤残儿童的绘画行为,对其绘画作品进行观察与分析,以孤残儿童的绘画作品为核心,感受儿童的内心真实想法,以儿童为中心,开展绘画艺术治疗。
第三,为治疗师和孤残儿童提供容纳性的环境。为治疗师和孤残儿童提供容纳性的环境,主要就是指在孤残儿童与心理治疗师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以双方的情感为核心,设立能推进绘画艺术治疗的支持性条件,并提供更大的容纳空间。对于孤残儿童,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爱心,还需要掌握与孤残儿童相关的治疗技巧。
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大多数孤残儿童能对心理治疗人员敞开心扉,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画出来。心理治疗人员可以利用与孤残儿童相似的生活经验与社会经验进行回应,逐步创设良好的治疗环境。
第四,分析评估。在分析评估的过程中,一是需要对总体印象进行分析,了解被测试者是敷衍了事还是认真参与,并对测验的时间进行详细的记录。如果是正常人,会在一分钟内完成测试。
二是进行形式分析,也就是了解孤残儿童画了什么样的画,构图是否合理,主题是否明确,物体的位置大小等是否正确,画面是否具有对称性、立体性。
三是对内容进行分析,分析孤残儿童描绘了什么场景。例如,房子表示自己对家庭的一种看法与情感需求,树木能反映出儿童的自我形象与心理成熟度。经过一系列的评估与分析,能直观地发现被测试者发生了什么,并获得孤残儿童更多的信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孤残儿童,心理治疗人员需要预期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保证相处融洽,孤残儿童也能信任治疗人员。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后续的治疗效果。被测试孤残儿童创作的第一幅作品十分重要,会决定后续的治疗流程与方向。其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孤残儿童绘画的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提升孤残儿童的自我表达能力。
第五,全过程配合心理健康治疗。
前期治疗:在前期的治疗过程中,主要是将人本主义与绘画艺术治疗进行融合。在此过程中,绘画艺术治疗方式能够真正突破与孤残儿童之间的壁垒,并形成良好的关系。有些孤残儿童的性格十分内向,对心理治疗人员存在愤怒、不信任的情绪,不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流。因此,要想真正突破孤残儿童的防御心理,需要分析其心理需求,以更好的方式增强与儿童的沟通。
语言沟通属于一种更加新颖的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孤残儿童的注意力,并且打通沟通的渠道。有目的地作画,在固定的时间进行交流,能保证治疗人员与孤残儿童形成相对稳定的咨询关系。通过对画作的讨论,孤残儿童能意识到治疗人员的关注,并对其建立较强的信任感。在此过程中,治疗人员需要秉承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更加尊重孤残儿童的创造精神,创设良好的治疗环境。为了真正消除孤残儿童的心理防御,需要为其提供创作的空间,并且等待儿童自己行动。
例如,如果孤残儿童想要为心理治疗人员画像,治疗人员需要及时鼓励,并且大方地展示自己,积极与孤残儿童进行眼神与语言交流。
中期治疗:中期治疗主要就是将暗示治疗与绘画艺术治疗进行融合。在此过程中,绘画艺术治疗需要缓解孤残儿童的焦虑心情,还需要为其提供情绪的爆发点。
比如,生活中的不幸就像狂风暴雪,画一幅风雪的图,再画一个太阳,冰雪融化、春暖花开的画能暗示儿童,当太阳升起来,严寒终将过去。又如,画一些小动物家族,暗示儿童里面最小的就是自己,画两个大的是爸爸和妈妈,让儿童把自己代入温馨的画面中,并且做好疏导负面情绪的工作,尽可能解决儿童的心理压力。
后期治疗:在进行后期治疗的过程中,要合理地利用绘画艺术,结合心理学特点进行治疗。在此过程中,绘画艺术疗法主要就是让孤残儿童了解自我概念、形象、与人沟通的重要作用。在不断推进治疗的过程中,许多孤残儿童愿意画画,并向心理治疗人员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
例如,孤残儿童画了一束花,而花朵的形状不尽相同,有高有低。从绘画心理的角度进行分析,花朵就象征着希望能得到他人的注意与认可。又如,孤残儿童绘画了一帆风顺的景象。从绘画心理的角度进行分析,船代表了生命的力量,有着明确的目标并朝着这一方向努力,代表着孤残儿童内心已经逐渐振作起来。
心理治疗人员认可孤残儿童的绘画行为,包括比大拇指、鼓掌、赞美的眼神等,能满足儿童希望被认可的需求。孤残儿童在做自己擅长事情的时候,更加容易产生成就感,进而为其心理健康发展奠定稳固基础。
综上所述,在儿童福利机构的工作中,解决孤残儿童的心理问题十分重要,而艺术治疗方法属于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策略。医疗结构、国家教育部门、儿童福利机构都需要意识到艺术治疗的重要性,并不断强化认识,合理应用这一治疗手段,以此提升孤残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治疗一样,艺术治疗方法也属于医疗的范畴,对于艺术治疗资格的制度与认证也需要不断健全与完善。只有市场管理规范,完善制度,才能将艺术治疗的效用最大化。
在许多西方国家,艺术治疗已经广泛应用在心理健康领域。对于失去双亲的孤残儿童来说,艺术治疗能保证其心理状况健康,解决其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