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和方法
2020-11-17邓春华
邓春华
[摘要]小学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无法将书面化、抽象化的知识自行转化为形象化、具象化的画面。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将生活情境教学方式应用于教学中,将现实生活与数学内容相结合,以生活情境为实例讲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情境;数学基础
小学数学是高等数学教育的基础,对学生后续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打好数学基础,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情境的教学方式,将生活中的实例、情境引入数学课堂,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
一、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加强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数学属于工具性学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充分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明白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生活情境教学能够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教师利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增强学生的抽象与逻辑思维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加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有限,无法彻底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加强生活情境教学的使用力度,利用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帮助小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加强自身对知识的理解。
(三)激发兴趣与提高主动性
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创设生活情境,能够促使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泼愉悦,在有趣的学习环境下,小学生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关联,能够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强化生活情境的教学效果,可以将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融入情境,促使学生对生活情境产生认同感,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
(一)基于日常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小学生社会阅历浅,但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对生活环境充满好奇,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好奇心,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情设计成具有教育意义的案例,并将其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小学生会因为数学实例贴近生活而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自己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利用生活实例设计教学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求知欲望,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相关数学知识。
在教学“100以内的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结合超市购物的生活实例,为小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例如,教师提问:“假如学校需要举办元旦庆祝活动,老师给了你100元钱,要求你去超市买2袋彩色气球、5袋彩色卡纸、3斤苹果。已知彩色气球一袋15元,彩色卡纸一袋5元,一斤苹果7元,那么你需要付多少钱?剩下多少钱?”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混合运算,小学生可能不太理解或者忘记运算顺序,导致计算结果出现问题,但若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便能将抽象化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去超市购物的经验对该题进行计算,不仅有利于加深小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帮助他们增加生活经验。
(二)基于生活实践创设教学环境
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教小学生学会数学理论知识,还应帮助他们提升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促使他们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小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相對较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为欠缺,教师在利用生活情境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当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或团结合作完成实践操作,强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升小学生的实践、理解等能力。
例如,在教学“面积”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切蛋糕、分蛋糕的方式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圆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等知识。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直径大约10厘米的小蛋糕,带领学生利用干净的直尺测量蛋糕的直径、半径,并求出圆的面积,利用三角板测量出切开后蛋糕的角度、底边,求出三角形面积。蛋糕对小学生具有明显的吸引力,吃掉之后也不会造成浪费。学生通过上述操作,增强了动手能力,明白解决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将生活情境贯穿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始终,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和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三)使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
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面对某些概念性和抽象性较强的知识点,小学生可能会因为看不懂、学不会而产生厌恶感,造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针对概念问题进行讲解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科学地调整教学方法,确保生活情境与学生生活实际、数学教学内容相契合,使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保证小学生能够听懂、学会。
因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是初次接触系统性数学教学,加上他们年龄小,接触的知识相对较少,理解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与学生的日常起居生活相结合,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理解知识的关键点。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每天几点起床”“大概几点吃早饭”“我们几点放学”“你们几点睡觉”等问题,还可以在课后为学生布置“一分钟走多少步”等课后作业,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有关钟表的数学知识。
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这种渗透式教学可以降低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排斥感,让小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四)选择恰当的生活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意识认识层面较浅,面对陌生事物时会产生畏难情绪,所以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小学生面对陌生且困难的知识点,其理解能力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生活情境是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构建的教学场景,相比教材例题更加贴近生活,增加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亲身经历代入情境设计中。例如,教师提问:“学校组织四、五、六年级的全体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已知四年级共有学生60名,五年级有学生45名,六年级有学生55名,校车有2辆且每辆车有80个座位,请问有什么办法能够在不分开年级学生的情况下,将所有人运送至植树点?”这种生活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加上学习这个知识点的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师通过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与学生共同探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选择恰当的生活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还能增强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无法将书面化、抽象化的知识自行转化为形象化、具象化的画面。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将生活情境教学方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将现实生活与数学内容相结合,以具体的生活场景为实例来讲解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