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分析

2020-11-17

经济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区位生产性产值

●赵 畅 张 悦 韩 芳

2014 年辽宁省政府下发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服务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其中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成为重要抓手之一。2015 年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辽宁省积极响应,通过加速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制造业再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增长。近年,辽宁省制造业发展动力缺失,制造业发展逐渐落后,经济增长下滑。随着国家新的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辽宁省应推动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通过发展高技术含量的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速辽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一、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现状

(一)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总体产值规模持续增长,但增速不稳定,波动较大,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细分行业增加值也基本处于缓慢增长态势。与其他行业相比较,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在近几年间增速更快,增长幅度也比较大,其中金融业增长速度最快。辽宁省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在近几年间有所增长,在2015 年之前是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其他行业在2017 年经济总值都有所好转,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反而有继续下降的趋势。从行业就业人数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与信息转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这两大行业就业人数增长最多,分别为5.5万人与5.76 万人,增长速度较快。而在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等其他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变化不大,保持低速增长。辽宁省主要发展对象仍然是传统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含量的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

(二)辽宁省制造业生产规模

一直以来,辽宁省是传统制造业大省,传统制造业生产规模与产值在全国占比相对较大,传统制造业发展水平较高。对于一个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制造业固定资产情况可以运用固定资产投资额反映,投资额越多,制造业固定资产越多,带来的经济效益越多。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可以反映制造业生产规模的大小,辽宁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从2014 年到2017 年大幅度下降,以固定资产投资额衡量的辽宁省制造业生产规模变小,从2014 年开始辽宁省进入制造业增长动力不足的状态。2017 年东部10 省中,共计有348 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500 强,而东北地区仅有17 家入围,辽宁省有13 家入围,比上年减少4 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传统制造业发展出现快速下降趋势。

(三)辽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值现状

制造业的外延包括在工业整体中,即制造业是工业的子集概念,且工业产值现状与制造业产值的发展方向较为相同。所以,本文采用辽宁省历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来代替制造业产值,与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进行对比。

表1 辽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值现状(单位:亿元)

通过表1 数据可以得知,2010—2013 年,辽宁省制造业产值从36219.42 亿元稳步上升到52892.01 亿元,但总体增长速度缓慢。在2014 年辽宁省制造业产值第一次出现下滑,之后连年下滑,制造业产值从2013 年的52892.01 亿元快速下降到2017 年的22948.83 亿元,这表明辽宁省制造业发展面临极大的困难和挑战。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产值由2010 年的3291.45 亿元上升到 2017 年的 9687.2 亿元。2010 年至 2013 年产值增速较快,2013—2017 年产值虽然上升但幅度较小,由表1 中数据可知,随着2013—2017 年生产性服务业增长速度的明显下降,辽宁省制造业产值也随之减少。可见,生产性服务业对拉动制造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在发展制造业的同时应积极探索两个行业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四)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分析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与其他行业相比,辽宁省在重型装备、冶炼、采掘、石化等方面发展比较快。在传统产业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也在拉动提高传统产业的发展水平,但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本文采用区位熵来测度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度。在分析两个产业协同集聚度的基础上,利用RI(协同集聚指数)对两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测度和衡量。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LQZ=(ezi/Ei)/(ez/E)

LQS=(esi/Ei)/(es/E)

RI=1- 丨 LQS-LQZ 丨 /丨 LQS+LQZ 丨

其中,LQZ 表示一地区制造业的区位熵,LQS 表示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熵,ezi表示i 地区制造业的就业人数,esi表示i 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人数,Ei表示在i 地区中就业的所有人数,ez是全国所有地区制造业从业的总人数,es是全国的所有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从业的总人数,E 表示全国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的全部人数。

当区位熵大于1 时,该地区产业的经济在全国来说具有优势;当区位熵小于1 时,该地区产业的经济在全国来说具有劣势。也就是说,当区位熵的值越高,地区产业集聚水平就越高。通过区位熵可以反映RI 指数的高低,当两个产业的区位熵越接近时,RI 指数越高,反之,RI 指数越低。当RI 指数越大时,产业之间集聚度越高,反之,当RI 指数越小时,产业之间集聚度越低。

表2 2010—2017 辽宁省产业协同集聚指数(RI 指数)

辽宁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熵大小,反映这两个产业的集中程度高低。由表2 可知,2010—2017 年,辽宁省制造业的区位熵下降幅度大,LQZ 数值由0.71 下降到了0.44,且这些年数值都小于1,表明辽宁省制造业在全国来说具有劣势。2010—2017 年,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熵由1.16 下降到 0.83,但 LQS 数值在 2010—2013 年都是大于 1 的,由此可见,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在2010—2013 年处于优势地位,2014—2017 年却处于劣势地位。

在2010—2017 年,辽宁省两个产业的产业协同集聚指数由 0.76 下降至 0.69,其中 2013—2017 年指数均为 0.69,由表2 可知,2010 年辽宁省 LQZ 值与 LQS 值最接近,RI 指数最大,所以两个产业协同集聚程度最高。2011 年以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熵拉开距离,RI 指数随之下降,两个产业协同集聚程度呈下降趋势。

二、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仍居于主导地位

辽宁省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较大,2017 年辽宁省信息转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三个产业总就业人数为35.06 万人。而辽宁省2017 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一个产业的就业人数就达到了35 万人。同时,辽宁省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产值在生产性服务业中遥遥领先。由此可见,辽宁省仍然在集中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辽宁省长期以第二产业为主,科学技术、计算机服务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产业发展规模不大,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动力逐渐减弱,辽宁省应紧跟世界经济变化趋势,加快发展新兴生产性服务业。

(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综合发展水平较低

通过表1 数据可知,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在2010 至2017 年间,前期增长比较快,后期比较平稳,增长幅度很小。当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增长率较高时,制造业产值也随之增长,当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增长速度下降时,制造业产值大幅下降,可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系紧密,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时间较晚,科技水平落后于其他省份,制造业生产规模,生产效率低于国内发达省份,整体来看,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综合发展水平不高。

(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度不高

通过表2 数据来看,辽宁省制造业的区位熵不断下降,反映出制造业集聚程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虽逐年下降但下降程度较小。两产业协同集聚指数的高低是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同时作用的结果,当辽宁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熵都降低时,辽宁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集聚指数也随之降低但幅度很小。要提高两产业协同集聚指数,需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有效流动,进而带动制造业的发展。

三、促进辽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建议

辽宁省需要通过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发展,以辽宁省重点制造业发展为根本,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进程,进一步提升辽宁制造业价值链地位。在资金投入上以制造业发展为基础,同时兼顾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改变辽宁省制造业水平始终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局面。

另外,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和知识含量,对于从业人员的行业素质要求也较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本质使其竞争优势已转为专业人才优势,特别是在建筑服务、金融服务以及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范畴。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缓慢,须重视高技能、高知识的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因此,需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不断提升人才质量,调动人才积极性,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建立有效的人才保障机制,以提升辽宁科技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区位生产性产值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
郑州:紧抓区位优势 未来发展可期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蒙元京畿区位论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地理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