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2020-11-17

经济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创业板流程部门

●王 玉

一、创业板公司内控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促进企业合理安排各种资源,提升经营业绩与财务绩效,使公司经济活动得到高效高质量保证。中小企业和新兴企业创业板上市后,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许多企业重点关注经营业绩,忽视了内部控制这一方面。注册制改革在为公司降低获取融资难度的同时,也为投资者带来了风险。虽然注册制严格要求公司信息披露,但是简化程序和电子化审核使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信息来通过审核的机会变大了。

证监会在创业板上市的最新规定中也提出了强化内控的相关内容。发行条件第十一条规定发行人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并提供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国内现有关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研究也不多,但实际情况是,企业内控不力不仅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而且确实给公司经营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有必要针对创业板公司内控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创业板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控环境不够完善。内部控制的环境是影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首要因素。对于初上市公司来说,其内部控制环境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大股东在公司经常处于高管岗位,掌握企业各部门事务的决定权,公司缺乏一种职业经理人的管控。这明显违背了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原则。另一方面,公司没有完善的ERP 系统,各个部门之间信息沟通脱节,导致其他部门与财务部门工作之间工作控制的环节缺失。比如,销售部门没有积极参与财务预算,在付款审批时会出现财务预算不足,在工作中口头补提预算,审批流程失效,从而错误付款。类似地,财务部门没有监控销售部门的定价和费用,极易发生应收账款的坏账,造成损失。

2.内部控制制度不具体,经营效率低。根据创业板上市条件和要求,公司上市前就应该已经具备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相互制衡的内控制度。但是许多企业在内控制度的制定方面大都存在泛化的特点,没有针对某一事项作出具体的规定,导致工作过程中出现制度落后于实际工作需求的情况。这对公司财务管理来说,会导致诸多环节出现问题,如成本费用的控制不善,公司资产长期闲置、部门之间工作流程流转慢甚至互相推诿等。

例如,创业板公司在上市后更换系统,更换期间有一段财务并行调整期,但是如果缺少专业团队的指导,往往会由于突然的业务量加大造成更换周期过长,尤其是遇到跨年度,财务工作量更加庞大,极大地影响财务工作效率。企业没有具体的内控制度规定,两套系统并行期间,内部控制的流程会变混乱,审批过程中容易出现口头审批,流程把控不严格等情形,影响到财务绩效。

.3.公司内部监管部门作用弱化。从公司内部看,创业板公司上市不久,公司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仍然习惯于过去的管理方式中,内控制度无法有效施行,财务绩效受到影响。特别是家族企业,依照家长的意见行事,即使建立了专门的审计部门或者管理部门,也只是处于形式化状态,而且其工作人员多为兼职,没有实际管理作用。

从外部监督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更注重效益,不被强制要求每年出具内部控制报告,即使出具了内控报告,除了各公司遵循的规范不一致之外,报告的格式、名称、标准都不尽相同。而且大都内容空洞,没有具体化的内容,只是为了应付监管部门,并没有形成细致的评价。数据显示,2018 年沪深两市共有1963 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创业板公司仅有28 家。内控审计报告中,出具否定意见的有52 份,比2017 年度同比增长了30%多,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如表1 所示,2016 年到2019 年之间,审计报告总数逐年递增,出具非标意见的数量也逐年递增,占比稳中有升。而内部控制缺陷导致的非标意见数量占非标意见总体的比例呈现逐年相对大幅增长状态。从数据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忽略了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性,内部控制缺陷成为导致企业经营不善的重要因素。

表1 2016-2019 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导致非标审计意见数据统计

三、创业板公司完善内控的对策

1.改善内控环境。完善内控的首要措施是要改善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要通过公司文化熏陶或者内控专题培训让所有员工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改变之前内部控制只是管理层职责的这种错误观念。管理层应当以身作则,积极学习内控知识并自觉遵守内部控制制度,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员工要提升自我约束力,公司内形成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其次,公司大股东要避免过度参与相关公司重要决策的职位工作,重要决策要经过专业职业经理人的审批,以实现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相互牵制作用。另外,企业不仅仅要有完整的财务系统,也要建立起完善的ERP 系统,将公司的采购、生产、销售与财务之间联系起来,使各个部门之间信息传递更加清晰,从而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2.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创业板上市公司尤其是新兴产业要根据公司业务特点,建立起一套符合自身战略定位、合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首先,要规范公司内部业务办理流程。尤其是要完善明晰财务部门相关工作的各种流程,在ERP 系统内赋予不同岗位的人特定的权限,明确审批的流程和要求,使员工可以各司其职。审批流程要严格按照规定流转,信息系统部门不能利用职务之便任意操控流程,影响公司财务工作。例如申请付款,任何一个员工提交流程后,都要按照发起人——部门经理——财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董事长依次审批,最后流转到出纳付款,发起后限制当天内流程流转完毕。如果可以真正做到这一点,公司可以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也使财务资金管理更加清晰,减少资金的违规使用。另外,为保证内部控制有规可循,公司应该建立具体化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个部门及员工的职责,保证制度可行性,并要求各部门严格执行。员工不能因为私人原因违反流程规定,公司要将责任明确到个人,出现违反制度的情况要给以惩罚通报。财务部门要做到财务工作的保存和记录,做好风险管控。

3.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与监督部门。一方面,充分利用起公司内部审计部门与监管部门的作用,建立起内控各个方面的规范以及风险预警机制,为财务内部控制提供充分的支持。财务部门内部要形成严格的内控,各个岗位之间形成职责分离,比如资金管理与会计核算分开,收入部门与费用部门分开核算等,互相监督。对于疫情等突发状况期间的风险控制,根据行业市场情况制定内部控制机制,尽量减少公司财务损失。

另一方面,主动进行定期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评价要具体化、实用化。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时要依据合适的准则规范,严格报告格式及内容,做出合理客观的评价。这样监控部门可以依据报告分析需要改进与加强的工作,做到合理规划工作目标,精确控制风险。

另外,外部监督和审计机构应该加强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规范上市公司出具内控报告的格式和标准,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不足,并督促企业做好完善内控工作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结论

由此看来,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改进需要关注企业自身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以及内外部的监管等方面。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给创业板市场带来了广大发展空间。中小企业及新兴企业在关注公司效益的同时,更应该对公司内部控制问题重视起来,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赢得进一步的发展空间,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创业板流程部门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增长股(创业板)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下滑股(创业板)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7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