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造口皮肤并发症及适应水平的影响
2020-11-17李芬丽刘利
李芬丽 刘利
(商洛市中心医院1.外科2.供应室 726000)
直肠癌属于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治疗时多选择手术,以直肠癌根治术受到临床广泛认可,但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并发症,加上对手术、病情抱有不良情绪,均会影响其手术疗效[1-3]。协同护理作为近年来临床出现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概念最早出自Orem自理理论,有学者提出该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患者的适应水平[4-5],现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于我院行直肠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常规护理模式与协同护理模式在其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行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80例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各有27例和13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5.5±8.7)岁,病变类型:黏液腺癌、腺癌及息肉恶变分别有12例、17例、11例;研究组中男女患者各有25例和15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5.5±9.2)岁,病变类型:黏液腺癌、腺癌、息肉恶变分别有10例、18例、12例。将两组患者的个人信息录入统计学中处理分析,差异无意义(P>0.05),均衡可比,本次研究实施前已获得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排除标准见相关文献[6]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直肠癌根治手术,其中对照组围术期予以常规护理,包含术前健康宣教、肠道准备及饮食等准备工作,术后饮食、导管护理、疼痛护理以及活动指导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主要内容如下:(1)成立协同圈;(2)疾病宣教:要求医师和护士、患者以及家属共同参与。(3)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护理人员加强巡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注意事项,并告知术后切口的观察与护理,术后每日清洗会阴切口,定期护理造口,对造口缝线结扎和周围皮肤情况加强观察,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痛等症状,以防出现肠瘘和造口坏死等;并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所带来的损伤,鼓励患者描述手术时情境。观察指标见相关文献[7-8]。
2 结 果
2.1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变化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变化(n=40,分)
2.2干预前后适应水平变化 干预前两组患者适应水平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适应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适应水平评分(n=40,分)
2.3并发症对比 研究组患者造口皮肤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造口皮肤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 论
直肠癌近年来发病率正不断升高,已对人们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尽管腹腔镜手术的出现,被广泛应用到直肠癌的治疗中,发挥创伤轻、痛苦小、出血少和恢复快等多种优势,但仍然需要经过长期、系统的护理措施来达到促进功能恢复的目的[9-10]。
关于协同护理的应用效果目前已在大量研究中有所展示并获得认可。为进一步验证协同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适应水平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得分及适应水平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造口皮肤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运用协同护理模式,将外科医师与护士建立一个牢固的沟通合作渠道,共同承担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工作,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即刻调整治疗护理方案,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护理工作量,同时也能适应患者的病情进展节奏,对症处理,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协同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社会心理适应水平,继而减少造口皮肤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病情康复,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