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髓干扰电疗法对意识障碍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研究

2020-11-17黄敏东袁晓思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20期
关键词:脊髓例数疗法

黄敏东 袁晓思

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揭阳 522000

现代急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显著下降,但部分患者仍遗留意识障碍或其他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负担。目前促醒疗法中的电刺激方式多种多样[1]。其中,脊髓干扰电疗法无创伤、经济安全,简单易行,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近4 年来通过此技术治疗的试验组与普通治疗的对照组,试图验证其疗效,为临床提供简单易行且有效的促醒方法,在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 月~2020 年3 月我科收治的意识障碍患者40 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 例,男13 例,女7 例,平均年龄(62.3±17.5)岁。到科室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3 分1 例,4 分4 例,5 分2 例,6 分2 例,7 分3 例,8 分8 例。试验组20 例,男15 例,女5 例,平均年龄(51.2±17.3)岁。脑血管意外10 例,脑外伤10 例。开始脊髓干扰电治疗时GCS 评分5 分2 例,6 分2 例,7 分5 例,8 分11 例。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GCS 得分为3 ~8 分;(2)符合昏迷诊断的行为学标准。①无自发性睁眼或刺激时睁眼;②不能执行任何指令;③不能说话或发出可识别的词语;④无随意眼球运动;⑤无自主动作;①和④并非继发于肢体瘫痪;(3)发病3 个月内。入选患者条件:心肺功能尚可;病情相对稳定;无出血倾向等。排除标准:患者突发意外死亡;患者颅内情况恶化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常规临床促醒疗法及促醒康复治疗,包括手术、甘露醇脱水、高压氧等。

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脊髓干扰电治疗。方法为将一个电极置于C2 ~C3 处,另一个置于L1 位置,如图1 示,频率设定为0 ~96Hz,时间5min,然后频率调为0 ~16Hz,时间15min。1 次/d,直至患者神志转清。

图1 脊髓干扰电治疗

1.3 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前后GCS 评分、意识等;比较两组GCS 计分,觉醒时长(即介入至GCS 计分≥9 分所需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软件SPSS19.0 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秩和检验及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经治疗后清醒13 例,嗜睡1 例,朦胧1 例,昏迷5 例。对照组患者清醒5 例,朦胧1 例,昏迷14 例。将试验组与对照组转归为昏迷的例数及GCS 评分>8 分例数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经治疗后清醒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见表1。试验组与对照组转归为GCS 评分>8 分的患者觉醒时长进行秩和检验,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觉醒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GCS 评分进行t检验,患者经治疗后GCS 评分试验组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转归昏迷例数及GCS评分>8分例数比较[n(%)]

表2 试验组与对照组觉醒时长及治疗后GCS评分比较

3 讨论

目前,国内外促醒疗法主要包括:(1)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等常规治疗;(2)药物治疗,如营养神经药物,促醒药物等;(3)手术治疗;(4)中医针灸等传统疗法;(5)高压氧仓治疗;(6)电刺激,包括中枢神经电刺激和周围神经电刺激;(7)其他治疗,如音乐疗法、亲情疗法、肢体活动本体感觉刺激等[2-5]。其中电刺激在目前康复手段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脑脊髓电刺激方面有中枢神经电刺激和直角脉冲脊髓通电疗法。中枢神经电刺激包括颈部脊髓硬膜外刺激和脑部微电极植入电刺激,其中颈部脊髓硬膜外刺激是在颈部硬膜外植入电极,通过电刺激对患者可起到促醒作用。一般认为,该技术能够明显增加患者大脑半球的血流量,改善大脑供血,增加糖代谢[6-8]。此现象的可能机制是电刺激可激活脑干网状结构中的血管活性中枢以及降低交感神经紧张[9-10]。这两种方法虽已在基础实验及临床试验研究中取得了疗效,但具有创伤性且费用高,手术操作方法复杂,不适合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直角脉冲脊髓通电疗法是以体表电极和直角脉冲(方波)电流刺激脊髓。日本最先应用该技术,在中枢性麻痹中有治疗效果。治疗中将作用极放置后颈部,辅极置于腰骶部通以下行直角脉冲电流。此法无创,但因直流电疗法的电离作用经常引起电灼伤等医疗事故,现已较少在临床中使用。

以上两种电刺激均因各自原因不适合临床在临床广泛推广。所以本研究根据前辈的经验试图采用干扰电进行脊髓电刺激来促醒,寻找一种安全、廉价、易推广的方法。干扰电是将两组或三组不同频率的中频电流交叉输入人体,在体内发生的干扰电流[11]。干扰电疗法就是应用干扰电流进行治疗的方法。干扰电疗法对皮肤刺激性小,不会产生电灼伤。干扰电是采用4kHz 左右的中频电流,波肤的阻抗降低,通过的电流较多,作用部位深,无电解作用,人体能耐受较大的电流强度。干扰电的生理作用有:(1)镇痛作用;(2)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可通过对交感神经的抑制作用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如作用于腰椎旁交感神经链可使下肢皮肤温度升高;(3)调制的中频电流引起肌肉收缩,收缩反应比低频三角波大;(4)作用部位较深,在电流交叉处电场强度最大,能改善胃肠平滑肌的张力,因此在治疗内脏疾病方面优于其他低中频电疗法,常用于治疗内脏下垂,刺激盆底肌肉,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和括约肌不稳;(5)对自主神经的调整作用;(6)促进骨折愈合,治疗骨不连,延迟愈合等[12-15]。

根据以上干扰电的特性,推测其在促醒中可能的机理:(1)可通过脊柱肌肉的收缩改善脑脊髓的血流量;(2)兴奋脑干网状结构等[16]。

本研究结果为试验组患者经治疗后清醒的患者数多于对照组,并且治疗后GCS 评分要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提示脊髓干扰电对昏迷患者的促醒有一定的作用。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觉醒时间无统计学意义。主要是试验组患者觉醒时间跨度较大,个别患者时间很长。因此,开展此技术还需要患者家属的耐心支持。

综上所述,脊髓干扰电疗法操作简便,是一种廉价、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在床边进行,在基层医院可以广泛开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脊髓例数疗法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与CT的诊断对照研究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效果
孕晚期经会阴超声评价宫颈各参数的临床意义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