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胸腰椎功能的影响研究
2020-11-17刘威
刘 威
湖北省黄冈市中医医院骨三科,湖北黄冈 438000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数量随着高能创伤事故近年来的频繁发生而逐渐增加,其致伤原因多为高能量外力致使两个或以上胸腰椎椎体(不包括横突或棘突)骨折,具有病情危重、病因复杂等特点,易出现诊断延迟或漏诊,对疗效造成影响,严重时导致患者死亡[1-2]。因此,治疗方案的选择对于该类骨折尤为重要[3]。临床上常用的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疗效,但其术中创口较大,长时间反复牵拉、广泛剥离的椎旁肌肉组织易出现萎缩、缺血、失神经等情况,致使术后腰背部僵硬及顽固性腰痛的发生[4]。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随着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已在脊柱骨折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成为脊柱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其具有操作易、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5]。现为研究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胸腰椎功能的影响,选取2018 年7 月~2019 年5 月于我院择期进行手术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62 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7 月~2019 年5 月于我院择期进行手术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62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1 例。对照组男18 例,女13 例,年龄18 ~72 岁,平均(45.4±7.3)岁;致伤原因:重物打击5 例,交通事故18 例,高处坠落8 例;Frankel 脊柱损伤分级:A 级3 例,B 级7 例,C 级9 例,D 级12 例。试验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19~73岁,平均(46.3±7.4)岁;致伤原因:重物打击3 例,交通事故20 例,高处坠落8 例;Frankel 脊柱损伤分级:A 级4 例,B 级8 例,C 级8 例,D 级11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6]:(1)18 岁≤年龄≤75 岁;(2)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3)均为新鲜骨折,时间不超过2 周;(4)符合手术指征;(5)术后可接受随访;(6)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内科伴发疾病严重,手术不耐受者;(2)病理性骨折,骨折原因为结核、肿瘤或骨质疏松等;(3)脊髓、马尾、神经根合并损伤者。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体方法为:全麻后,患者取俯卧位,做一长度约为12cm 的切口于患者受伤部位胸椎后正中处,充分暴露伤椎至上下各1 个椎体,对螺钉固定位置采用X 线透视确认后,在正常的椎骨位置,有效固定椎弓根螺钉,并将连接棒放置在伤椎处,固定螺钉,恢复椎体高度,术毕对患者术区进行清洗,并逐层缝合切口。给予试验组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全麻后,患者腹部腾空取俯卧位。对钻钉的位置、角度及方向采用在X 线下进行确认,并于皮肤上进行标记。在大小关节以及横突的交叉处,通过X 线透视引导,将穿刺操作开展,置入穿刺针,位置位于椎体后缘前5 ~10mm 处,并拔出内芯置入导丝,并有效放入4 枚克氏针。将保护套管及扩大管通过导丝依次导入,并拧入椎弓根螺钉于椎体部位,安装置棒器,旋转固定螺帽,对螺钉固定位置经X 线透视确认后,依次置入剩余3 根螺钉,并对椎体后凹情况以及前缘高度进行明确,调整及纠正相应操作,术毕对患者术区进行清洗,并逐层缝合切口。
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止痛及抗炎、抗感染药物。术后2 周拆线,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腰部支具佩戴下床活动。定期进行门诊随访复查,1 年后复查X 线,显示愈合则将内固定拆除。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临床疗效[7]: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并记录结果,根据患者后脊柱形态及愈合情况评判临床疗效。患者肢体功能无改善,经影像学检查后发现患处愈合较差,疼痛未减轻,甚至病情加重为无效;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检查发现患处愈合较好,疼痛有明显减轻为有效;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提升,检查后发现患处完全愈合,疼痛消失为显效。治疗总有效率= 有效率+ 显效率。(2)围术期指标: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3)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8]:分别于手术前及术后1 周,采用VAS 评分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满分为10 分,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高。1 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ODI 指数对患者由骨折对生活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共9 项,每项满分5 分,总分45 分。得分越高,对生活影响越大。(4)胸腰椎功能恢复情况:分别于手术前及术后1 周,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患者胸椎后凸角及椎体前缘高度进行记录,并对两组胸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等围术期指标比较,试验组均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引流量(mL)试验组 31 50.18±1.57 94.36±1.52 13.97±0.98对照组 31 57.15±2.67 288.96±5.44 169.23±3.51 t 12.529 191.823 237.21 P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VAS 评分及OD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周,两组VAS 评分及ODI 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胸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胸椎后凸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周,两组胸椎后凸角及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作为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主要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导致,主要临床表现为脊柱部肿胀、局限性疼痛、畸形、压痛及运动障碍,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9-10]。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传统方法为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有一定的疗效及可靠性。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随着近年来我国外科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创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11]。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有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创伤小等优势,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患者术后的机体康复有促进作用[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等围术期指标比较,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周,试验组的VAS 评分及ODI 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周,试验组的胸椎后凸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有显著疗效,患者围术期指标佳,患者恢复好,胸腰椎功能改善显著[14-15]。
综上所述,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具有显著疗效,患者具有较好的围术期指标及恢复速度,使其胸腰椎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使用。
表3 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n VAS评分 ODI评分术前 术后1周 t P 术前 术后1周 t P试验组 31 6.85±0.79 2.48±0.5 6.326 0.001 44.61±4.63 15.61±3.02 5.362 0.002对照组 31 7.24±0.85 3.96±0.53 10.925 0.000 44.18±4.28 20.05±2.57 12.496 0.000 t 1.871 10.994 0.380 6.234 P 0.066 0.000 0.706 0.000
表4 两组胸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s)
表4 两组胸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s)
组别 n 胸椎后凸角(°) 椎体前缘高度(mm)术前 术后1周 t P 术前 术后1周 t P试验组 31 20.33±4.46 20.33±4.46 7.625 0.001 17.78±2.13 15.61±3.02 14.265 0.000对照组 31 20.87±4.72 20.87±4.72 5.495 0.002 18.05±2.21 20.05±2.57 13.623 0.000 t 0.463 0.463 0.490 6.234 P 0.645 0.645 0.62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