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抗凝方式 对降低危重病人血液滤过非计划性下机率的效果研究
2020-11-17区晓敏冼来欢
区晓敏,冼来欢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ICU,广东 佛山 528200)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是常用的血液净化方式,在重症医学科(ICU)被广泛应用于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严重急性肾损伤及MODS患者的救治,可以有效清除血液中有害物质、调节内环境平衡,也可恰当清除机体内过多水分,有利于减轻组织间质水肿,为救治危重症患者争取了宝贵时间[1]。抗凝技术是保证其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频繁发生的凝血和更换管路滤器常常会导致非计划下机率的严重偏高[2],因此,本项目开展不同抗凝方式对降低危重病人血液滤过非计划性下机率的效果的研究,确定临床护理过程中危重病人血液滤过最为有效的抗凝方式,对提高我国危重病人的临床护理及治疗水平也具有积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于2019年2月~2019年10月就诊于我院ICU及肾内科并接受CVVH患者60例,随机分为无抗凝组、普通肝素抗凝组、局部枸橼酸钠抗凝组每组各20例,三组患者的年龄、诊断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为:①年龄在18~70岁之间;②患者诊断为肝性脑病并发肾功能衰竭;③参与研究患者经医生诊断具有高危出血风险,拟行无抗凝CRRT者。排除标准:①患者行无抗凝CRRT治疗过程中口服抗凝剂者;②血流速度<150 mL/min。[3]
1.2 研究方法
按照无抗凝组、普通肝素抗凝组、局部枸橼酸钠抗凝组CVVH治疗方案,分别实施血液滤过操作。血液滤过前后检测APTT、PT、TT、PLT等凝血指标,同时观察各组有无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观察滤器外观的变化,判断是否发生凝血及非计划下机率。
滤器凝血程度分4级:0级无凝血或数条纤维凝血;1级为部分凝血或成束纤维凝血;2级为严重凝血或半数以上纤维凝血;3 级为滤器跨膜压明显增高或需要更换滤器。0、1 级提示抗凝有效;2、3级提示抗凝效果欠佳,需要下机处理[4]。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所有计量数据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
按照无抗凝组、普通肝素抗凝组、局部枸橼酸钠抗凝组CVVH治疗方案,分别实施血液滤过操作后,观察滤器外观并对其凝血程度进行评级,结果显示,局部枸橼酸钠抗凝组的凝血程度较优于其他两组。在出血的发生上,其中普通肝素抗凝组的出血例数较高于其他两组,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2.2 三组治疗后非计划下机率的比较
分别对三组患者予以血液滤过操作后,无抗凝组、普通肝素抗凝组、局部枸缘酸钠抗凝组的非计划下机率分别为65%、45%、15%,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三组经治疗后非计划下机率对比
3 讨 论
目前,抗凝技术主要有全身肝素抗凝法、局部肝素化法、低分子肝素法、无肝素抗凝法、前列腺素法和局部枸橼酸抗凝法[5]。本研究选择了最长使用的普通肝素法与局部枸缘酸钠抗凝法,旨在确定临床护理过程中危重病人血液滤过最为有效的抗凝方式。对于高风险的患者常采用无抗凝治疗模式,无抗凝剂CRRT治疗的风险包括管路凝血、滤器中凝血、治疗效果下降、输血需求增加及治疗成本增加等。普通肝素(UFH)一直作为CRRT传统的抗凝剂,但其可能出现出血并发症、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和免疫学改变等缺点。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法的相关研究提示使用局部枸橼酸抗凝可以减少出血风险。本研究显示,在改善患者的非计划下机率上,局部枸缘酸钠抗凝法更佳,同时在防止出血及凝血等并发症的预防上也更能显示出优越性。因此,综上所述,局部枸缘酸钠抗凝法有助于降低危重病人血液滤过非计划性下机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