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用效果分析
2020-11-17邹成松张绒娇
邹成松,张绒娇,陈 涛*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
强直性脊柱炎(AS)属于慢性炎症疾病,常见特征为新骨形成,会造成关节强直与功能障碍。在中医学中,AS主要归属“大偻”范畴,采取中医治疗方法比较多样化,外治法包含中药熏蒸和按摩等,呈操作安全与不良反应低等;内治疗法主要是按照辩证论治标准,并严格根据其原则进行,延缓AS发展进程,改善患者预后[1]。因此,对AS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其关节症状,在加快患者恢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详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68例(2018年6月~2020年2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甲组和乙组,均34例。甲组男25例(73.5%),女9例(26.4%),年龄为12~39(25.5±1.5)岁,病程为4~27(15.5±1.5)月。乙组男26例(76.4%),女8例(23.5%),年龄为12~37(24.5±0.5)岁,病程为5~25(15±2)月。比较甲组、乙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
1.2 方法
甲组进行常规护理,以此为基础,向乙组展开中医护理干预,具体包括:(1)中医护理,以中医学角度来讲,AS是因为六淫之邪造成,肝肾亏虚属于主要发病机制,在进行中医治疗时,需要按照痰瘀和气滞等予以治疗,保证其治疗效果。加强患者治疗同时,全面落实护理干预极其重要,护理过程需要确保患者科学用
药,餐后30分钟进行中药汤剂的温服,每次100~200毫升,每日两次,观察患者是否发生不良反应[2]。AS患者根据中医分型进行饮食指导,寒湿型患者饮食方面需要将温热作为重点,使八角和胡椒、姜等加至汤菜,以便于实现温通经络与散寒止痛等作用,严禁食用生冷瓜果;血瘀型患者饮食需要按照养血通络进行,例如:黑木耳炖鸡,禁止食用刺激、辛辣食物;肝肾亏虚患者饮食方面,多补充狗肉与核桃等,同时增加当归和熟地黄等。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和中药熏蒸等联合治疗,可以更好满足其身体营养需求,降低心理问题[3]。(2)心理护理,因患者极易出现失望与悲观情绪,所以,在向患者进行护理时,应该密切观察其心理状态,对于患者负面情绪进行护理干预,为患者、家属讲解相关知识内容,列举成功病例,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疾病知识水平,避免出现不良情绪,加强心理疏导等。(3)康复护理,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加快患者机体功能恢复速度,提升治疗效果。功能锻炼包括:转体运动与膝胸运动等,告知患者康复训练方法,可以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显著降低致残率,促进患者恢复[4]。
1.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进行t的检验。P<0.05,表明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检测指标
甲组检测指标均差于乙组(P<0.05),如表1。
表1 患者检测指标对比(±s)
表1 患者检测指标对比(±s)
组别 晨僵时间(h) 前屈(°) 后仰(°) 侧弯(°)甲组(n=34) 0.69±0.08 51.41±5.62 4.25±0.57 3.45±0.42乙组(n=34) 0.22±0.01 78.16±7.21 7.68±0.82 6.68±0.74 t 33.9923 17.0624 20.0272 22.1346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 疼痛评分
甲组疼痛评分高于乙组(P<0.05),如表2。
表2 患者疼痛评分对比(±s,分)
表2 患者疼痛评分对比(±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甲组(n=34) 7.13±2.02 3.86±1.83乙组(n=34) 7.17±1.25 2.46±1.51 t 0.0981 3.4407 P 0.9221 0.0010
3 讨 论
AS属于比较典型骨关节病,具有隐匿发病特点,病变早期存在转移性与腰背疼痛等,同时还会伴有不同症状,例如:困倦乏力与消瘦气短等,少部分会存在低烧和晨僵、起床费力与活动受限等,姿势持续长久症状,极易误诊成腰肌劳损,很难引起高度重视,此病会发展至后期,呈现病情快速发展,短时间内会发生关节强直与驼背畸形等,经X线检查发现脊柱竹节样变化,同时存在全身症状和内脏受累,对于少部分患者会卧床瘫痪,使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直接增加其死亡率[5]。
为了避免发生不良后果,除了需要进行针对性治疗之外,还应该贯彻落实各项护理措施,要求患者学会护理方法,坚持按照长期锻炼等方式,保证患者疾病明显好转,避免出现病变,使其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选取68例AS患者,其中34例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后,患者检测指标明显改善,同时可以降低疼痛评分,在加快患者恢复速度方面发挥重要,对比甲组、乙组数据差异有意义(P<0.05)。
总而言之,AS患者治疗期间,中医护理干预应用效果理想,可以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晨僵时间,确保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