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双轮驱动 构筑五大序列
——南方都市报智媒转型的机制创新和考核管理

2020-11-17王海军,王卫国

中国记者 2020年2期
关键词:智库课题转型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成立近两年来,勇于改革,守正创新,不断探索智库媒体生产新机制,逐步形成智库媒体发展新动能,有效推动转型人才培养和转型团队建设,探索形成一条智媒转型的新路径。

一、组织架构调整:推动全员转型

(一)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建设转型先头部队

2018年2月成立的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对原有采编、技术部门进行整合,研究院内部分设:产品部、技术部、民调中心、商业数据部、数据项目运营部。研究院的架构设计和部门建设形成南都智媒转型的先头部队和支撑力量。

其中,产品部规划设置的岗位包括:研究员、数据编辑、数据分析师。技术部包括开发人员、产品经理、设计师等岗位。这些部门为智库产品提供数据抓取清洗、建模分析、以及移动端的可视化、产品化包装服务。民调中心在传统的民调呼叫中心基础上转型,除了呼叫业务外,民意调查和数据采集是目前的重点工作领域。数据项目运营部负责数据服务和产品的市场运营。

(二)采访中心和课题中心充分融合

南都智媒转型注重推动全员转型,只有全员转型才是真转型。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在构建课题研究团队时并没有另起炉灶,而是充分发挥采编团队在垂直领域积累的优势和资源,推动成熟的采编团队向课题研究方向就地转型,形成“一套人马,两种职能”的组织结构,南都采访中心和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的课题中心充分融合。

2018年,南都以部分新闻部门为试点,组建了新的采访中心。其与传统采编部门最大不同在于:对其考核不仅有传统的采编生产,同时还有课题研究。根据课题项目,在采访中心内部形成了7个专项课题组,既负责日常相关领域采编事务,又负责专项课题研究。

2019年初,南都启动的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采编指挥中心架构进一步优化,目的就是要在新闻内容生产和智库课题生产方面建立起更加顺畅的协同机制。采访中心在前一年试点基础上迎来力度更大的改革,打破新闻部门壁垒,形成更加垂直的生产单元。记者团队经过重新梳理后,圈定20%的人全力负责公共新闻,致力于大众传播;剩下80%的人都编入不同课题组,致力于行业研究。

采访中心目前下设6个新闻组和5个工作室,分别是热点调查组、北京新闻组、省情与功能区新闻组、政经与城市治理新闻组、法治与综合治理新闻组、湾区文化新闻组和信息安全、教育、科创、湾区、鉴定评测5个工作室。这些新闻组和工作室正在围绕课题项目形成更高效的生产力,并且不断加大融合协作力度。

编辑方面整合成立大编辑中心,打通白班和夜班,融合网端和报端,将传播资源精准匹配到合适的内容,实现一次采集多渠道分发。优化稿件编发流程和对接机制,大量非时效性版面已经实现提前对接和白天制作,更多的编辑对接到课题项目中。

(三)技术和创意为内容生产赋能

2019年初南都还成立了技术与创意中心,进一步强化了技术、创意和设计对内容生产的支撑,对于提升课题影响力和传播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技术部门聚焦数据抓取、数据分析、交互设计等主流技术应用,是数据驱动智库生产的重要支撑。创意和设计部门不断拓展移动传播的交互应用边界,在数据可视化、课题品牌化、应用产品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有了技术和创意的引领和驱动,南都正在从媒体机构向数据公司转型。技术支撑是解决智库产品批量化、规模化生产的关键,创意支撑是提升智库成果传播效力的重要引擎。

二、生产机制再造:新闻与课题互为驱动

建设智库并非不做新闻,而是以新闻生产的影响力为基础,打造智库产品,又以智库产品的研究力反哺新闻生产,提高新闻产品的“能量密度”和思想深度,形成新闻生产与智库产品之间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

南都智媒建设一直以来都特别强调新闻和智库之间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的关系,新闻内容生产和智库内容生产是智库媒体建设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很多课题研究的影响力塑造得益于优质原创的新闻内容在议程设置方面发挥的重要引领作用。与此同时,智库媒体的价值恰恰在于不仅仅停留在发现问题、报道问题,还致力于研究问题,探寻问题解决之道,也就是实现了媒体从传统单一的传播角色,到研究、参与、共建的多维角色转型。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成立以来,采编资源围绕重点课题和重大项目快速形成生产力,在多个重要节点形成了数据研究反哺新闻,新闻传播带动课题的良好态势。比如,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产品部和北京记者提早谋划建立两会数据库,制作“秒懂”系列数据产品,在两会期间形成爆款传播。要闻编辑部首次尝试在全国两会高端访谈内容基础上制作两会智库报告《预见2019》。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南都在报网端推出7个版策划,同步推出《图片类著作权诉讼案例统计报告》等多份智库报告,打出“调查报道+智库报告”组合拳,剑指图片、游戏、网购、音视频直播等领域侵权乱象,获得广泛关注。南都App还开设了“知产观察”专栏,有467万人关注,有力形成报道声势。用数据技术驱动新闻调查,用智库研究反哺内容生产,南都2019年以来已多次推出“调查报道+智库报告”组合产品,持续推进内容生产融合转型。

三、人力管理创新:五大序列拓展新赛道,构筑新能力

从2018年开始,南都启动人力资源体制改革,岗位架构从原来的只有采编一个序列拓展为五大序列,分别是:采编序列、研究序列、产品序列、技术序列、设计序列。每个序列按照P1至P7设计能力层级。

其中采编序列主要工作内容为新闻生产,强调采编专业能力、融媒体生产能力、全媒体策划统筹能力等;研究序列主要工作内容为智库研究生产,能力侧重于研究生产力、资源连接力等;产品序列更强调对产品设计、运营推广的能力,要求侧重于产品创意、资源整合,实现产品的市场价值;研发序列主要工作内容为新媒体技术和数据技术的开发和维护;设计序列主要工作内容为平面设计、动画制作等,侧重于产品创意和设计服务能力。

这样的序列设计因应南都转型对人才需求的转变,为员工提供了更多专业技术发展空间。南都智库课题很多优秀牵头人在新一轮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中进入了研究序列或产品序列,在新赛道中构筑新能力。比如研究序列的评级指标会从数据思维、项目管理、课题规划、资源开拓等维度提出具体要求,而产品序列会对创意思维、用户体验管理、内外部资源整合、运营意识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比如,南都首席编辑黄海珊牵头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室课题研究,工作重心从原来的采编领域拓展到研究领域,2019年不仅每个季度会发布一份湾区观察报告,而且打造推出了具备鲜明个人IP色彩的“湾区财富3分钟”音频系列产品和“湾姐朋友圈”会员服务体系。南都鉴定评测课题组牵头人陈养凯从原来的编辑岗位转型到产品岗位,带领团队专注打造包括南都优选、南都鉴定口碑榜、南都质量公开课等鉴定产品系列,并且对用户体验负责,不断优化提升产品功能,根据应用场景丰富优化产品细节。

目前,从第一批完成评聘的235人来看,采编岗位占26.8%,研究岗位占28%,产品岗位占29.4%,研究岗、产品岗的占比均超过传统采编岗。一大批优秀采编人员正在转型成长为优秀的研究员和产品项目带头人。

四、考核机制改革:抓住智媒转型的指挥棒

绩效考核机制是智媒转型的指挥棒,在智库媒体转型建设中发挥重要的驱动作用。在考评机制改革方面,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实现了全员区间年薪制,摒弃了原来计件工资的绩效考核传统方法,不再简单唯发稿数量或做版数量决定收入。

在信息爆炸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计件工资的考核办法已经完全不适应媒体转型需要,基于数量的考核并不能推动宝贵的人力将注意力向优质原创和项目研究方向转移。

破旧立新,新的考核制度在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展开了试点。人力资源部门和业务部门联合制定一人一策的月度和年度考核指标,在工作量、工作成效、数据库建设、资源开拓、部门协同等多个维度开展工作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不同课题和不同项目,绩效考核指标会强调目标需求和结果导向的精准适配,不简单套用评价指标,不简单唯传播数据论,而是根据课题性质设计更符合课题发展需要的评价指标。比如,对于采编序列的评价更强调新闻传播效果,所以阅读量就是最直观评价标准;而对于研究序列的课题项目来说,精准影响到政策制定者或者行业决策者,将更能体现课题研究成果和研究价值,所以智库报告的专家评价、行业反馈等维度就更多适用在研究序列的绩效考核标准中。

五、技术驱动转型:智能化工具让内容生产如虎添翼

数据作为重要生产要素,已经具有重要资源属性,南都智媒的转型和发展正在依托大数据资源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2019年南都技术部门在数据中台建设、数据库建设、智能写作研发方面并驾齐驱,打造数据资源规模化、智能化、标准化服务能力,实现功能模块化调用,实现从管理数据到运营数据,打造数据“石油”的炼油厂,用强中台赋能前台智库课题的内容生产,有效提升智媒生产效率。

其中,南都大数据中台架构核心思想是“共享”和“复用”,制定完善的数据管理规范,对资源获取、采集、入库、加工、权限、使用、输出做好全链条制度约束。大数据中台主要由五大块功能组成: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存储、数据治理、数据服务。目标是内部或外部第三方应用不必关注底层数据准备情况,直接调用数据服务模块对外提供的服务接口,就可以方便地进行二次开发,借以增强自身能力。数据中台的建设将有助于数据标准化采集和标准化存储,最终实现标准化应用,避免重复建设,促进数据协同共享。

在数据库建设方面,目前南都已经建设运营了30个垂直领域数据库,累计归集数据规模达到30亿量级,开发了110个数据分析模型,有力支撑了课题研究。比如,新企业声誉数据库2.0监控企业由143家增加到274家,声誉值计算增加舆情风险度、隐私安全性、被告案件量、行政处罚量、失信行为、社会责任意识、资本亲近度等维度,使声誉值更为全面、客观,更能反映企业对于舆情应对的效率。南都优选数据库,通过构建质量数据库和买家评论口碑数据库,实现对全国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通报检测检验公开信息的全覆盖监控和抓取,实现对重要电商平台买家评论的大规模语义分析,为南都鉴定课题内容生产提供数据支撑。

在构建智能化内容生产和传播技术储备方面,南都在2019年推进了智能写作平台建设,开发金融自动写稿机器人,自动实时采集上交所、深交所各大上市公司人事变动公告信息,再结合自动抓取的公司股票信息、市值情况、公司简介、人物生平阅历等形成金融领域知识图谱,从新信息发现到自动成稿,从公告发布到稿件生产全流程不超过5分钟。金融写稿机器人在南都APP上开设了T财经专号,已经写稿近500篇,篇均阅读量4500,最高阅读量也创造了10万+。

此外,通过开发线索机器人,实现对重要新闻源网站信息的实时监控,可由记者编辑自行选择监控渠道,设置监控的关键词,即时推送监控信息到微信,目前有过百名记者编辑在使用。第一时间发现新闻,第一时间推送传播,通过智能监控技术有效解放生产力,提高资讯传播时效性。

构建组织创新、流程优化、人才多元、考核匹配、技术驱动的体制机制成为南都推进智媒转型的重要支撑,实现了用改革激发生产潜能,用制度保障改革行稳致远,取得更大成效。

猜你喜欢

智库课题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转型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微智库
微智库
沣芝转型记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