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2020-11-17黄敏捷
文_黄敏捷
“有效教学”是自20世纪开始,伴随着教学科学化运动兴起而形成的一个新概念。有效教学不是一般意义的教学活动,而是指有明确的指标和目的并能产生预期结果的教学。以下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预期达到的标准,它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影响着教学过程的设计。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通常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解决知识点为教学的具体目标。然而,这样的教学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传授。要想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学情,进而在此前提下制定出详细的教学三维目标。音乐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方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输出的流动过程。而科学地根据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正是提高这一流动过程的有效度、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因素。小学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积极向上、有一定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能够在音乐中享受到乐趣与喜悦。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审美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变为持久的动力、理性的思考、主动的探究,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首先应当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小学生尤其是低年段的学生,活泼爱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挖掘小学生的潜力,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为学生多创造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从而使他们能够高效地完成音乐知识的探究学习,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把学生放在和自己对等的位置上,把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运用启发式、参与式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正体现出了教育的目标与结果的统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创新,力求教学模式的有趣和新颖,营造出高效、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实践环节中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节奏能力和识谱能力。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音乐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教学的魅力并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更多地在于激励、鼓舞学生,发挥学生主体性是有效教学的前提。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音乐能力不同,教师需要开拓思维,探索出更多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活动,如音乐游戏、歌舞表演、乐器伴奏等,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思考,为孩子提供‘自由空间’,给孩子提供帮助和支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广泛与学生交往,成为学生的亲密伙伴,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所以,要想实现音乐教学有效性,就要突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格局,不再局限于教师的单向活动方式。新课改下的有效教学更应该注重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变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有效地进行课堂互动
新课标提出,音乐教学活动应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度放在重要的位置。有效的教学互动应该包含实践互动、思维互动和情感互动。互动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它应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是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常常使用操作性强的音乐活动或音乐表演等实践活动来覆盖互动这一环节,这样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能够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课堂氛围。但是,也有一些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是复杂而含蓄的,并不是简单的即兴表演就能演绎、表达出来的,甚至有时不当的表演还会误导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因此,有效的课堂互动应当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应熟悉教材、读懂教材、吃透教材,进而根据具体学情合理地设计有效音乐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只有能帮助学生加深音乐记忆,在音乐活动中渗透通感体验,设计不同的情境和音乐活动,确保互动活动与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音乐经验相联系,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才是有效的课堂互动方式。
综上所述,教师进行有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科学地运用教学策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课堂,使学生乐学、会学、愿学,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