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青少年成长天性,实践自然教育思想
2020-11-17茆如俊
文_茆如俊
自然,即事物本来的样子。纯真朴实是自然的精神本质,自由、健康是自然的外在表现。大德高僧茗山法师说过:“最高的人品是自然,最好的文章是恰当。”我所追求的自然教育,是顺其自然、争其必然、自然而然的教育。所谓顺其自然,即遵循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尊重差异;争其必然,指营造适应其各个发展阶段所需的环境和条件,促进其成长;自然而然是指功到自然成。自然,是丰富多样、存在不同的,成功没有唯一的标准,各自成长即到达成功。
自然教育是回归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需求
在教育发展的历史上,伴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外产生了品类繁多的教育思想与理论。现今有许多流行的教育名词,如学校课堂教学的三(N)维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STEAM 创客教育、项目式学习、“问题情境”、“做中学”、“自主合作探究”等。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教学目标从强调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到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的核心素养。现代科技的参与,如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互联网+”教育、移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进一步促进了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特征。这一方面反映了时代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新的教育理念的产生以及对教育发展、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新时代教育不断的积极探索与深入研究。
新课程改革则倡导开展素质教育,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对我国教育思想理念有传承、有发展。然而,品类繁多、发展快速的理念和理论让人眼花缭乱。个别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很多时候对这些理念、理论不甚了解,只是在探索中学习、模仿、应用,而永远跟不上其快速发展变化的脚步,往往被牵着鼻子走,无所适从,甚至为了彰显跟紧教育发展的趋势而套用这些前沿理论名词,更多地趋于功利性,这于教育发展、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利弊未可尽知。
教育需要一定的定性,无论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如何变化,其培养人、发展人的初心不变。作为一名教师,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其教育思想、风格等专业素养会逐步沉淀、积累、升华,慢慢教师会意识到自己所理解的教育或是所追求和实践的教育应是怎样的。当人们反思这一切的时候,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标准,作为学校教育根本任务的观点。教师不应局限于追求高分,而是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品德、品质与能力,重视人的发展,应再次回归到“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本质上,找回教育的初心。追根溯源,我所追求的教育原来的样子是安静的、不浮躁的,是拒绝功利诱导和外力过多干预的,是以人为本、尊重个性、顺应天性的,是符合各自成长需要、舒服闲适的、自由而全面的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的发展及内涵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古今中外皆有发展。老子说,“道法自然”,“自然”是道的特征、万物的状态,是不加任何强制力量而顺任自然的状态,具有“自己如此、本来如此、势当如此”的特点。这或许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萌芽。后期的代表人物庄子,主张自然,顺从天道,反对人为。嵇康在《难<自然好学论>》中提倡“越名教而任自然”,这标志着中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诞生。北周时期,《无上秘要》中设立“人自然品”,是一种自然而然、无为而自成、任运状态的“自然”境界。南朝思想家朱世卿,也在《法性自然论》中阐述“自然”义,指一种不加一毫勉强作为的成分而任其自由伸展的状态,即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
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教育应当“效法自然”的自然教育观,奠定了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夸美纽斯,第一个从教育学的高度提出“教育要适应自然原则”,按照儿童身心特点进行教育。18 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思想家卢梭发表教育小说《爱弥儿:论教育》,提出“人应当向自然学习,教育应当让学生的天性得到自然的发展和自由的展开。”
以“顺其自然、争其必然、自然而然”为路径实践自然教育
所谓顺其自然,即遵循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尊重差异。顺其自然,是实现自然教育的第一要素。它建立在尊重教育对象的差异,充分、持续地跟踪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顺应天性、注重成长的阶段与细节。顺其自然,不会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而是做到因材施教。顺其自然,不是得过且过、随遇而安,顺从是指顺应、尊重事物的自然状态和本来面貌,科学、客观地遵循成长发展的规律,尽最大的力量去帮助其成长。
在教学方法上,顺其自然地强调自主发展、不教而教,“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不强迫去做”。一些时候,我们忽视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关爱行为评价流于表面,喜欢自以为是地教育孩子。不要引导、期望其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不要领着孩子走,而是让孩子在前面走,我们在后面跟着就行,尽量减少人为干预,促进自然成长。
争其必然,指营造适应其各个发展阶段所需环境和条件,促进其成长。对于成长者自身,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强大的内在潜能与天性。争其必然,指激发其积极主动地顺从内心发展的需要,朝向自己的理想奋发。每个人终会成长为自己,争其必然,如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必然能够实现自己成长的需求,我们应有所作为。在实践层面,自然教育强调行为与结果的必然的对应关系、自然与非自然的融合。争其必然,承认无为与有为、自然与非自然的共存,无为与有为的结合成就了最高的无为,自然与非自然的结合成就了最高的自然。
成长成才的关键在于有适合和促进成长的环境。自然教育注重营造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应该是能促进更多的可能的。应紧贴学生及其生活实际,让学习成为学生的需求与兴趣,由身边的环境引入,充分利用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从中挖掘素材。做到自然教育,需要对教育的理念、理论了然于胸,有自己的思考与看法,并且在实践中探索,但不会把这些大理论套在自己的课上,装一个大大的门面,而是真实地在落实,让其一一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自然而然是指功到自然成,成长是丰富多彩的。自然教育不一定非要达到或实现某种目标,自然,是丰富多样、存在不同的,成功没有唯一的标准,各自成长即到达成功。“一花独开不是春,百花争艳香满园。”自然教育服从自然的原则,承认个性差异,遵循自然赋予他们的本性,使个性得到张扬、成长得以充分。
自然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是与时俱进的高水平教育,理念先进、课堂高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广泛学习、开拓视野,更真实、更客观、更贴近个体的本质,摒弃做作、刻意、标榜的,或是经过任何功利左右的教育,立足于人的客观发展规律与需求,把自己放到更宏观的视野下,坚持不断学习接触新的事物,找到一个明确的方向,付出辛勤的汗水,孜孜以求,每日辛勤地浇灌着,感动于每一份成长。不仅传授知识,还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更重视挖掘孩子的潜力,让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能尽量发展形成自己对世界的观点,能有符合自己特点、感兴趣的知识技能,能自己面对社会,做好工作,身心健康、阳光向上,有较高的素质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自然教育是一个丰富的综合体系,在教育理念上,遵循从人自身出发、从人成长的内在需求出发;在教育目标上,定位为培养自由、健康、适应社会的自然人;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成长环境的营造,有为与无为、自然与非自然的融合;在教学内容上,把生活、成长融合教育。自然教育是尊重个性、顺应天性、遵循规律、全面的、终身的教育;自然教育是基于人的成长的需要,综合的、全面的教育。自然的样子,就像一粒种子掉落在土壤中,有营养、也有风雨,慢慢突破、发芽,长成有韧劲的枝条,枝繁叶茂,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