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以永伤”的夙愿
——安大简《诗经·卷耳》中的女性本位意识

2020-11-17张瀚文

鸭绿江 2020年18期
关键词:思妇简牍诗经

张瀚文

古代文学作品中正面描写女性多为坚贞不屈、舍己为人、顾全大局、艰苦奋斗的“悲壮、崇高”形象,传统封建价值观对女性“崇高美”的形象塑造,如镣铐般将女性牢牢束缚在封建社会中。

一、传世《诗经·卷耳》述议

千古传诵的《诗经·卷耳》讲述了一位摘采卷耳菜的女子在思念远在他乡的丈夫时的行状。“陟彼崔嵬,我马虺颓。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女子一边摘菜,一边想象丈夫骑马攀上坎坷崎岖的土石山,但他身下的马已经病体倦怠;他思念妻子故而借酒消愁,“我姑且喝了这铜酒杯里的酒,但愿自己不再长久思念。”丈夫骑马爬上高大的山岗,可胯下的马已经病体羸弱,他姑且斟满牛角杯里的酒,“但愿酒让自己不再内心悲伤。”

女子背着筐徒手劳作时幻想出的丈夫虽为他乡异客,却依旧有马匹可乘、酒水可饮、仆人相伴,而斟酒的容器也是贵族才可用的金罍和兕觥。或许是女子期盼远行的丈夫劳有所得,又或许是丈夫原本经济条件优渥,诗歌中丈夫的处境比女子竟好许多。纵然女子幻想丈夫对自己的思念绵绵无期,“维以不永怀”“维以不永伤”却表现出女子希望丈夫不再因思念自己而悲伤怅惘。《卷耳》中的女子不仅勤劳能作,还始终以丈夫为尊、愿丈夫心无牵挂与烦恼,这种女性形象正是传统的征人思妇作品中“几近完美”的思妇形象——女性可以为男性的事业无条件牺牲、委屈自己,这种牺牲在古代社会能够让女性得到“贤妻”的尊称,却同时让女性无尽的苦楚与付出变得理所当然。

二、安大简中的“维以永伤”

在最新整理出版的《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周南·卷耳》中,女子对丈夫的幻想不再是“维以不永怀”“维以不永伤”,而是“维以永伤”“维以永怀”。何故如此?出土的《卷耳》字迹清晰,字间距适中,故简牍诗句中没有“不”字,是书写者有意为之。简牍《卷耳》记载“陟彼高岡,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永傷。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永怀。”诗歌前两句与后两句分别对应传世本《卷耳》的后两句与前两句,大意为“登上那高高的山岗,我的马病体羸弱,我姑且喝那牛角杯里的酒,借此来抒发我长久的忧伤。登上那崎岖的土石山,我的马体乏倦怠,我姑且喝那铜酒杯里的酒,借此来表达我永远的牵挂。”

简牍《卷耳》的内容同样为女子想象丈夫思念自己,却不是一味希求丈夫不再悲伤、不再思念,而是实实在在地表达相思之苦。“永伤”与“永怀”便是永远的伤悲与牵挂,女子不再将自己完全立足于次要的、“舍己为人”的贤妻之位——但愿丈夫心无烦忧即可。丈夫喝酒是因思念自己而喝,并非为了忘记相思之苦而喝,这两种原因在对女性的认可与关注上是不同的。

三、安大简《诗经·卷耳》中的女性本位意识

传世《诗经》几乎很少有站在女子角度去同情女性处境和命运的诗句,而只是将女性一味塑造为贤良淑德、坚贞不屈、不畏艰险的“女强人”。许多征人思妇诗里刻画的女性都是处处以丈夫为中心。如《秦风·小戎》里的“温其如玉、温其在邑、秩秩德音”等都是离妇对征夫优良品行的溢美之词;《卫风·伯兮》中“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直言女子因丈夫出征而不再梳妆打扮;《唐风·葛生》中的“百岁之后,归於其居!”表达了女子在丈夫战死沙场后愿追随而去、至死不渝的忠贞。不仅如此,就连弃妇诗也没有对女性的一丝怜爱,如《卫风·氓》中女子对“氓”婚后抛弃自己的恶行进行一番控诉之后,最终以“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结尾:曾经的誓言真挚诚恳,却没想到你会违背誓言。你违背誓言而不念旧情,那就算了吧!女子作为弃妇,细细讲述了为氓所付出的一切,但这一切最终只能以“算了吧”不了了之。

安徽大学所藏的战国竹简《卷耳》为战国早中期之作,或许彼时已有古人意识到诗歌作品对女性“刚强美”的牵强塑造。或许是书写者内心为《卷耳》中的思妇鸣不平、同情女子的卑微,又或许是书写者认为征夫不应该用酒忘记相思之苦、袒露相思之苦并非不得体之事。书写者用“维以永伤”“维以永怀”肯定了远在他乡的征夫对自己妻子无限的思念,表现了更强的女性本位意识。或许这也是《卷耳》的书写者内心的夙愿,愿孤身飘零的思妇能早日如愿,永不再哀伤。

结语

尘封千年的安大简重现天日后,有别于传世本的《卷耳》走进大众视野,而当下读者已经有了更加包容与开放的眼光与态度看待简牍本《卷耳》中的女性形象。恰如舒婷的《神女峰》所言“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千年之前书写者对女性“维以永伤”“维以永怀”中所含的夙愿,终将慢慢实现。

猜你喜欢

思妇简牍诗经
让甘肃简牍“活”起来
长相思·一重山
秦简牍专造字释例
《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的“ 思妇诗”比较研究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从言语层面浅析诗歌郑愁予《错误》的美
简牍文献中秦及汉初奴婢制度的特征
世纪惊奇:“走马楼简牍”发现亲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