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琴演奏的几个关键点
2020-11-17王斌
王 斌
钢琴演奏不是一门简单的技能,真正能坚持下来,且演奏水平较高的并不多。如何提高钢琴演奏的水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注重聆听,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建立“听”的概念,是钢琴学习的关键。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即便是休止也是有讲究的。我们在会弹之前先要会听,这是学习任何一门音乐表演艺术的前提,无论吹拉弹唱,保持正确良好的声音是进步的基础,更是前进的方向。例如在演奏海顿的《C 大调钢琴奏鸣曲》时,要将海顿笑不露齿的感觉,调皮、玩笑的情调很典雅的表演出来,突出跳音和小连音线的处理。
学习钢琴的人,无论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需要更加注意提高耳朵听的能力和鉴赏能力,要明确的知道什么是好的。作品处理时,既要有意境,也要清晰的颗粒感,只有真正理解作品,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来。如果没有良好的聆听习惯,绝对不会顺利解决掉弹奏难点。拥有一个好的聆听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音乐的人来讲,是相当重要的。
二、由浅入深,尊重记忆规律
钢琴演奏属于积累型技艺,必须由浅入深,练习起来需要很强的记忆。
1. 用好沉锚效应
中国有个成语“先入为主”,表述的是沉锚效应:考虑做一个决定时,我们的大脑会对得到的第一个信息给予特别的重视。第一印象或数据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我们的思维固定在了某一处。在钢琴课堂教学中,老师设计实效的提问、提供的案例、设计的问题情境都是锚。教师一定要巧妙地利用好这些锚,不要让锚束缚孩子的思维。比如,钢琴演奏中,面对初学者,教师会强调强弱的规律,部分人对于渐强会有一个速度加快的简单演绎,这样更容易彰显情绪的激动,而事实上并非如此,看似前期孩子掌握的较好,却是给孩子一个错误的指引,形成了一个错误的思维定势,这种看似把握记忆规律的做法,事实上是不尊重科学严谨性,绝不可取。
2. 凝练记忆方法
记忆的第一个方法是把学生过去的各种知识经验调出来,把知识分成一个个组块,这对于钢琴练习也是行之有效的。例如,在处理交叉节拍的难点时,可以运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先练右手,再练左手,但可以多一个配合,那就是教师配合学生来练习他的单手,这样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的体验。在记忆作品乐章时,建议大家多联想,比如《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可以连续用一副画面,一部电影等实例进行分析,可以非常有效的记忆和理解作品。
三、正视问题,解决真问题
钢琴练习是没有捷径的。在一步步认真扎实练习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就一定要整理明白,哪里容易出现这种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避免这样的问题?不论是现场的演奏,还是我们平日的演奏,都存在着逃避问题的现象。比如,在演奏中经常会“不小心”的碰键。在慢弹时,大家都会小心注意,而在激烈的乐段演奏中,却喜欢加速掩盖这样的毛病,这其实是在“养虎为患”,遇到问题不去及时解决,而是掩盖,势必越来越严重。
解决问题时,要跳出表象看本质,思考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比如弹琴时,总发出很“燥’的声音,是因为演奏者不了解作品?还是她没有把手指触键的着力点找好?仔细分析,很快就会发现运用手指滑点键盘的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四、意在表达音乐,技巧是基础
现在的各类钢琴赛事很多,不难发现,多数参赛选手技艺很高超,很娴熟,但是总觉得少点什么。仔细思考,不难发现,其实是少了内涵,没有了韵味。要知道,音乐是要表达,交流的,技术始终是为音乐服务的。平日的练习中,我们往往容易强调技术的科学性,忽略作品内涵。或许有人还会说普通人还不足以达到交流的水平,但是我们联想一下,普通话练习时,发音准确,但是像机器人一样生硬与发音不是特别标准,但表述非常到位,哪种感觉更好?当然,技巧也确实是我们能够更好表达的基础,是不可忽视的,还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把握他们的比重。
五、关注细节,尊重作品
钢琴大师的讲座或者现场课中,我们都不止一次的听到他们提到“要关注细节”。它不只是体现在态度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处理问题的具体做法中。比如,我们拿过一个作品,会考虑到它的大致背景,但是有几个人还去深究过:贝多芬作品中的强必须要坚持到底,弱是马上的,不需要提前准备,他对于每个音都有设计、有标记,不可以随便处理;莫扎特的作品句法要求非常严格,又有几个人知道,踏板在用的时候,还分前踏板和后踏板;解决琶音时,还要手腕平移,心里要有所想,跟着感觉走?这些都是我们最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钢琴演奏属于积累型技艺,学习的过程是较为枯燥的,看似简单重复,实是较为复杂,既需要仔细分析,认真思考,也需要关注细节,随时进入联想状态;既要有高超的演奏技巧,也要对作品有足够的理解。由此,只要沉下心、俯下身,把握住这几个关键点,钢琴演奏的水平就会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