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市教育类电视剧的传播价值分析
——以《小欢喜》为例

2020-11-17赵小艳

新闻前哨 2020年7期
关键词:大众受众教育

◎赵小艳

一、电视剧内容有意义且有趣

一部优质的电视剧应该努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传承中国文化精神,满足中国人的多元审美观,制作出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换句话说,电视剧制作应该实现有意义和有趣二者的结合。

(一)坚持“双百”方向、贯彻“二为”方针

2015 年12 月31 日,中广联电视制片委员会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共同制定了 《电视剧内容制作通则》,该通则督促电视剧单位规避风险,实现良性生产。同时该通则指出,电视机生产企业应坚持“二为”方向,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又要坚持“双百”方针,即“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电视剧作品应该向大众呈现生活,通过电视剧内容制作为大众传播人生百态,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教育类电视剧作为电视文化类型之一, 满足了大众的教育文化需求。 教育类电视剧主要为大众展现中国式教育,让大众进一步了解中国式教育的形式。 教育类电视剧地传播对大众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教育教化功能, 为大众可能会遇到的教育问题提供参考或者说给予观众思考, 整体改善社会的教育氛围和提高家庭的教育质量。 例如《小欢喜》中的三种不同的家庭教育类型,分别是专制型、长期缺位型和民主权威性。 前两种教育方式给予大众对家庭教育的反思,而第三种则会在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借鉴。 这三种方式所体现出的教化功能的差异能够引导人们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 坚持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理念。

(二)弘扬传统文化,体现家国情怀

电视剧是否能够体现文化价值也是判断电视剧质量高低的因素之一。 所以教育类电视剧不仅要显现自身的教育意义,还要能够从中反映出中国的文化,拓宽该类电视剧的教育范围。 《小欢喜》中的季杨杨的父亲季胜利是一位市长,在季杨杨很小的时候,他为了工作只能离开孩子。 而季杨杨的母亲刘静给大众的感觉是典型的贤妻良母角色, 通过季杨杨父母的形象塑造, 该部电视剧向大众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

(三) 满足国内外大众的艺术需求

艺术来源于生活,《小欢喜》 这部剧多方面地向大众展示生活,充满艺术性,并且将中国的艺术性生活传播到了国外。 自《小欢喜》播出以来,该剧收视率高而且和获得受众一致好评,首播收视双台即破一,收视率持续登顶,同时段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与此同时,《小欢喜》 在国外也获得了佳绩,例如该剧在国外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播放,多平台同步宣传推广。 开播首周,《小欢喜》就获得了YouTube 同期首播现代华语剧集均流量第一。 剧中, 三组家庭的成员相处模式,教育方式等等,让海外观众表现出强烈的认同感。 随着剧情的发展,海外网友的有关《小欢喜》的话题参与度越来越高。 尚在求学的留学生观众称赞中国演员演技的同时,还用"以为我妈在教育我""编剧很懂生活"等等形容该剧具有生活性,话题热度一路攀升。《小欢喜》能突破地域限制,在大中华文化语境下引起广泛且强烈的共鸣。 《小欢喜》在海外的热播,将中国的教育文化传到国外,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国故事。 同时,也向外国展示中国电视文化的精妙之处。

二、关照社会现实,壮大主流思想

电视剧口碑和收视率好坏取决于受众的是否能从剧中有所收获,是否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 因此,电视剧的制作必须要贴近大众生活, 而教育类电视剧关注的是教育问题,本身具有生活化的特性。

(一)以教育热点为中心,涉及生活多方面

《小欢喜》这部电视剧是关于高三升学问题,属于社会的热点,具有高度的现实意义。除此之外,该电视剧还向大众展现了中年危机和成长烦恼等等。 首先这部剧向大众传播的是家庭教育问题,三种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不同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 以乔英子母亲为代表的专制型父母给大众树立了一个负面形象, 电视剧以乔英子抑郁自杀为转折点开始扭转这组家庭之间的矛盾, 最后用矛盾顺利解决向大众传输正确的教育思想。 以季杨杨父母为代表的长期缺位型父母教育在中国还是普遍存在的, 尤其是在农村,留守儿童比例较大。 这种父母教育方式传播意义在于能够向大众展现父母长期缺位型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而以方一凡父母为代表的民主权威型教育方式向大众传递教育模式需要严慈并济的思想, 这也是这部剧向大众传播的主流教育思想。 当然除了教育之外,这部剧里还有中年危机的问题展现, 例如方圆在公司辛苦工作了那么多年,原以为可以晋升,没想到被公司开除。面对中年失业,求职碰壁,养家糊口等问题,方圆的中年危机也是现在社会中很多中年人会遇到的问题。不管是教育方式、中年危机还是成长烦恼, 这部电视剧最后都为观众呈现正面的解决方式,这也是在为大众传播主流思想,传播社会正能量。

(二)人物形象丰满,情节跌宕有趣

电视剧的受众是广大群众, 是否符合他们的审美是决定电视剧自身艺术审美价值是否能够实现的重要因素。 因此电视剧传播的思想和行为应该要被大众普遍接受, 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 教育类电视剧同样需要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它在角色塑造,场景运用,情节设置等方面向大众审美方向靠拢。 例如,《小欢喜》向大众传播了教师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特别是方一凡的班主任的人物塑造。不管是教师还是政府官员在剧中都是正面形象, 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为大众传播社会正能量。

《小欢喜》这部剧中的一些为大众带来欢笑,在以保证主流文化为主体的同时, 在台词和情节设计方面也有有趣的一面。例如,林磊儿喝醉模仿童文洁那一段,这段视频播出后为大众提供了十足的笑点。 另外方圆童文洁的夫妻相处模式以及他们的家庭氛围一方面是在向大众传播民主权威教育方式有助于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的维系, 另一方面向大众展现有趣的家庭生活。 除此之外,乔英子的父亲乔卫东在剧中也引起大众的很多笑点。 现在社会的离婚率也很高,因此在父母离婚后, 孩子的抚养和教育问题上也是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这部剧通过乔卫东这一形象的塑造向大众传播离异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爱必不可少的思想观念。

(三)电视文化传播中的舆论共振现象

舆论共振现象即“一个短时期内,社会中相当多的公众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件作品(节目)、一两种消费时耗上,只有一种几乎一致的评价能够流通, 不同意见很难有立足之地。”这与“沉默的螺旋”相似,即舆论的“一边倒”。舆论共振现象是电视作品和大众生活相互联系的体现。 教育类电视剧播出能够引起教育问题的舆论探讨, 在探讨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 《小欢喜》主要讲述的是三组家庭的家庭教育问题, 通过电视艺术化的呈现使得大众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和思考。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传播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 开始进入大家的生活,使得大众的生活越来越便捷,同时大众也越来越依赖于它,甚至不得不带着互联网思维去看待身边的事物,包括用此思维去重新看待“互联网+”时代下的电视剧传播策略。

(一)符合泛传播模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泛传播几乎占领着所有人类行为领域,在传播层级、受众和介质方面都表现出了泛化,泛传播可以突破时空限制, 同时为受众解决关于知识服务和跨语言沟通上的问题,从而使大众可获取海量的信息。教育类电视剧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该类电视剧的传播受众广泛,并且影响着大众的态度和行为。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演进,各视频网站开始涌现,开启了影视内容的新媒体市场,因此传播媒介越来越多,信息传播能力越来越强。《小欢喜》通过泛传播,影响国内外观众的态度和行为,凭借各种媒介不断增强其影响力。所以不但在国内收视口碑双丰收,在国外亦是如此。

(二)多屏联动,迎合受众接受内容的“碎片化”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电视内容越来越出现碎片化的接受特征。对于一部电视剧,不同的观众的关注的重点和时间都不尽相同, 单个电视媒体很难精确定位受众的时间和喜好。多屏传播可以将受众的碎片化时间串联起来,增强电视剧内容的传播效果。 《小欢喜》在东方卫视和浙江卫视首播,并在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同步播出,在B 站等其他视频网站也有相应片段。《小欢喜》这部剧反映家庭教育问题,而台播模式适合家里人在一起看, 而一些工作繁忙或者使用手机,电脑多一些的受众便可以通过网播模式满足需求,而且网播模式更具选择性, 能够进一步满足大众的时间和喜好。用台播和网播相结合的传播方式使该剧传播范围更广,再加上自身内容制作上的优化, 使得该剧的收视与口碑更佳。可以说,多屏时代虽然表面上分散了受众对电视的依赖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受众对电视内容的粘性。

结语

都市教育类电视剧能够为大众传播教育意义是毋庸置疑的,每年中国的教育类电视剧有很多,但是能让大众记忆深刻并且能引起社会谈论思考的还是鲜有的。 教育类电视剧还是要重视内容的创新和提高, 关注具有教育意义的社会热点问题,制作出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符合受众审美的精品,再运用有效的传播策略为大众传播有些作品。

猜你喜欢

大众受众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