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写新闻精品需把握好“四度”
——以《防城港日报》近年来获奖作品为例

2020-11-17李映武

新闻前哨 2020年7期
关键词:交警部门新闻奖热点问题

◎李映武

好新闻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但好新闻不是每个新闻从业人员都能发现并都能抓得住。

采写出新闻精品,是记者的天职,也应该是记者毕生的追求。 要采写出新闻精品,除具有良好的新闻敏感外,记者还需在审视新闻事件的“高度”、关注社会热点的“广度”、扭好新闻的“角度”和新闻采写的“深度”上下足功夫。唯如此,我们才能采写出新闻精品。

一、审视新闻事件要有“高度”

2018 年度, 有一篇新闻业务论文 《高度向上 眼睛向下》获广西新闻奖论文类二等奖,其文中要义是,记者在日常的新闻采访实践中,一定要想着有关中央的大话题,围绕这些大话题,去寻找优秀新闻题材;“新闻眼”要始终扫描基层,扫描一线,以最小的切入点切入,用最基层的题材去反映中央的大话题。

作者在单位担任过通联部主任、新闻采访部主任等职,在日常的工作中,本人经常给记者和通讯员灌输“高度向上眼睛向下”的新闻工作理念,经常要求他们“操着国务院总理的心”,写最基层的新闻故事。

如近年来的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政放权、党风廉政建设等这些大话题。我们只有做到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精心提炼新闻主题,才能采写出有思想高度又“接地气”的好新闻。 这样的新闻才会有看头。

通讯《9 个章一下砍掉了8 个》获广西新闻奖一等奖。该作品是作者在中央大力推行简政放权之年, 采访东兴市“执行力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时采写的一篇稿。 此稿先后得到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两名高级记者的肯定, 并被他们作为新闻业务课件的实例。

东兴市住建局为让群众申报项目少跑路,敢破常规,勇于超越部门权限,“擅自剥夺”其它相关8 个部门的“权力”,在简政放权上,大刀阔斧,将根本不必要的其它部门的8 个章通通“砍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作品主题明确,说事具体,在全国简政放权这个大背景下,有着极其重要的经验复制意义,是一篇精短有思想的通讯。 此稿能获得广西新闻一等奖,受到权威人士的肯定,主要原因就是它有了“中央高度”,与“简政放权”这个大话题联系上了。

二、思考社会热点问题要有“广度”

如果说“有高度”是向中央“看齐”、向高处思考问题,那“有广度”就是横向思考问题。 在日常的采写中,新闻记者要多关心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媒体和人民群众谈论最多、评论最多的问题。

记者只有深入生活,深入思考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采写出的新闻作品才会有“生活”,才能与读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才能让人民群众所关注,写出的作品才会有温度。 通讯 《梧州小伙目睹一骑摩托男子翻车, 好心扶起送医反蒙冤。防城交警大队查清真相,作出褒奖正义决定——你“赔”800 元,奖你1000 元! 》在《广西法制日报》头版头条见报,获广西政法好新闻一等奖,获全国法制好新闻三等奖。

倒地老人该不该扶,在那些年已然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很多媒体报道类似事件时, 都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救人者蒙冤“赔钱”新闻事件的本身上,这样做的恶劣后果就是导致社会上形成“做好事会吃亏而见死不救”的不良现象。 而此稿件主要突出报道蒙冤“赔钱”的见义勇为者受到交警部门奖励这件事,把区区1000 元奖金背后的重要意义体现了出来,把社会正义的一面、道德的一面、人之精神宝贵的一面报道给社会,达到了正确引导的作用,让人们相信“好人有好报”永远不过时。

这篇通讯是防城港市建市20 多年来在 《广西法制日报》上见报的第一篇头版头条。 稿件见报后,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见义勇为者杨光厚扶起的不只是需要马上救治的老人, 他扶起的是倾倒的社会公德——防城交警褒奖的不只是杨光厚, 是褒奖了天下所有的好人和社会正义……网友热议,感慨良多。

此外,在该通讯见报后,广西交警部门领导批示要求防城港市交警部门要利用好媒体宣传, 号召广大司机向杨光厚学习, 各交警部门向防城交警大队学习。 无论是媒体同行,还是交警部门,还是社会各界,都对此报道给予高度肯定。这篇通讯的成功,就在于作者抓住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抓住了读者关注新闻的“胃口”。

三、增强新闻影响力要扭好“角度”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角度也是新闻的生命。因为没有独特的角度,再好的新闻也如同一杯开水,平淡无奇。 若采写不深不顺,那更是如同嚼蜡。

新闻就像一个会反射光的多面晶体,写这面也行,写那面也可以。 作者认为,在当时的阳光角度照射下,只有一面反射光最强烈、 最耀眼。 这一面就是我们要深入采写的一面。只有角度选取对了,才能将最有价值的新闻奉献给广大读者,让报纸多几分色彩。

如何选取角度,这需要我们反复琢磨一件新闻事件,在对比中找角度,以前有人写过,我不写;相比之下,一些用数据表现的新闻如数据很小的我不写,只写破新高的;经常发生的我不写,单写奇的、怪的,以前没发生的要写……

消息《32 个DNA 鉴定结果送进瑶寨老冯坪》获广西新闻奖二等奖,这篇稿记者可以单刀直入,写边防派出所给瑶胞办户口,无需拐弯抹角从32 个DNA 鉴定结果说起。正是因为一个村同时有32 个人同时做DNA 鉴定这么一个新奇的事,记者抓住这一个角度,并纳入标题,做导语,从而把读者的视线吸引过来。 由于这篇稿角度选取新颖, 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察报、广西法制日报、南国早报等报纸采用,而且还有很多网站相继转载采用。

四、采写出有看头的精品要注重“深度”

“有深度”是指作者在采写新闻过程中要深入揣摩,善于抓住细节,见常人所不能见之处,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举例要典型,分析要鞭辟入里。 在平时编辑工作中,很多记者或通讯员的稿件题材不错,角度不错,但为什么就不能采用见报呢? 原因在于采写粗浅,选取的例子不够典型,没有说服力。

经验告诉我们,遇到好题材当然重要,但后期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入里的提炼制作工夫也同样重要,切不可顾此失彼。新闻采写实践中,很多题材很好,但因为记者采写不够深入,该问的没问,该写的没写,说事不明,导致读者对新闻作品产生质疑,甚至认为失实,这都是因为没有深度所造成的后果。

获广西新闻奖二等奖的通讯《瓜烂地头再甜也苦 瓜农“占道”城管宽容 “执法不严”让城更美瓜更甜》,作者紧扣当时全国城管与商贩之间的热门话题,先后采访了10 多名瓜农和摊贩,采访了职能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外来置业者、市民生办干部和很多市民。

之后,作者又用了半个月时间写作打磨,并请教报社业务骨干,请他们提修改意见。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制作标题时,通过数十次的反复修改,最终定下标题。 作者深度打磨的韧劲可见一斑。

此稿见报后, 得到了防城港市委书记和市委副书记的同时点名表扬,及一些社会人士的肯定。 可想而知,作者如没有下足功夫,写出反映问题的方方面面,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交警部门新闻奖热点问题
“开车溅人”
山东交警类政务新媒体舆论引导力研究
河南10件作品获第27届中国人大新闻奖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常见热点问题及应对
年终总结
2009年地理备考应关注的热点问题
对抗美援朝战争研究中几个热点问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