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报拓展“新闻影响力”新边界探析
——以《长江日报》“扶贫报道”创新实践为例

2020-11-17李英波

新闻前哨 2020年7期
关键词:长江日报党报贫困村

◎李英波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长江日报》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以创新实践,做好“精准扶贫”新闻报道,宣传好党的脱贫攻坚政策, 生动记录消除贫困的伟大成就,同时,面对今年战“疫”、战“贫”的特殊形势带来的挑战,发挥党报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作用,从“扶贫报道”进而深化到“报道扶贫”,拓展“新闻影响力”新边界。

一、坚守践行“四力”精神,讲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好故事

2020 年4 月28 日,长江日报连续第13 次推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10 户家庭见证贫困从武汉消失》大型报道,用头版消息、三个整版的报道篇幅,在抗击疫情背景下,生动展现武汉10 个贫困户家庭的生活生产进行时,传递武汉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战“疫”、战“贫”强音,引起强烈反响。

从2015 年10 月起, 长江日报10 路记者历时近5 年时间,跟踪探访,见证10 个贫困户的脱贫轨迹。 这10 个贫困户,是武汉86115 名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代表。 截至2018年底,武汉全部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户、271 个贫困村,已经脱贫摘帽。 不少贫困户通过帮扶,走上了产业致富道路。

2020 年武汉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三农” 是关键,其重中之重是确保已实现脱贫的贫困户, 按照 “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持续脱贫,同时,多渠道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持续走稳走好脱贫路。

长江日报记者的13 次探访, 始终坚持深入贫困户家庭,采访、记录贫困户们最真实的脱贫经历、心声和需求。坚守“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四力精神,长江日报记者人到、心到、眼到、耳到,因此掌握了大量丰富的细节故事,不断提炼打磨报道角度,书写出鲜活的追踪故事。

面对今年特殊形势,长江日报的特色报道表明,党报记者要始终坚守“四力”精神,深入一线挖掘和发现,是可以讲好扶贫领域战“疫”战“贫”、“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好故事的。

二、抗“疫”扶贫报道新作为,传播战“疫”战“贫”正能量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 长江日报第一时间对做好武汉城区、农村战“疫”报道进行了全面部署。长江日报六个新城区记者站, 对武汉农村特别是贫困村战“疫”的方法和举措、坚守岗位的村干部、克服重重困难为农村送去防疫物资的志愿者等,进入了大量生动报道。

《自掏腰包买1 万个口罩免费发给村民/“硬核村支书”率村干部战“疫”春耕两不误》,报道蔡甸区侏儒山街榨坊村支书,守卫村庄,帮扶照料该村37 户贫困户的故事。 《武汉为贫困村、贫困户专送生活防疫物资210 余万元》,报道了疫情影响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影响扶贫产业增收、影响扶贫项目进展等情况,武汉市及时采取一系列措施,争取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的行动。

《全市1029 个驻村工作队到岗/全力以“复”战疫战贫给村民吃下定心丸》,报道了驻村工作队返岗后,迅速改变角度, 投入到贫困村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双线作战中去的鲜活故事。《武汉农科院科技战疫稳住农业“大后方”》,报道了市农科院专家,奔赴贫困村一线指导帮扶,创新“云科技服务”,24 小时线上解答春耕生产等问题的故事。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处在实现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关键环节的农村带来了新考验。 2020 年,党报扶贫报道要根据新情况,面对农村脱贫实际,进一步加强扶贫典型宣传,传播战“疫”战“贫”正能量,提升贫困村村民信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创新全媒体化传播方式,让扶贫报道更接地气、有看点、易传播

全媒体做好扶贫报道,是利用互联网技术革新,适应大众阅读习惯需求的必然转变。除报纸宣传外,梳理当前全媒体宣传形式,可有以下几种。一是党报的两位一端,即微博、微信和官方网站;二是海报、视频、vlog、H5、长图、直播等可视化表现形式;三是借助抖音、斗鱼、B 站、快手等网络平台进行传播。

好的扶贫报道,通过文字、视频、声音等全媒体方式,多次传播,不断扩散,让更多受众点击阅读,实现扶贫报道社会宣传效应最大化。

2019 年4 月23 日,《72 个红手印挽留两名扶贫干部》报道在长江日报头版首发,当天该报道视频新闻同时发布。黄陂王家河街青云村村民们, 为什么要挽留两名扶贫干部的故事,通过文字、图片、画面的展现,更加动人动情。 报道推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随后,长江日报连续推出深度追踪报道,文字故事、音频故事、连环海报故事、电子书等产品接连同步推出,通过全媒体传播,吸引5000 多万人次网友参与转发、讨论,有力展示了武汉干部群众心连心一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传递了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正能量。

今年以来,长江日报坚持扶贫报道新媒体首发,不断应用互联网新技术, 创新全媒体产品, 让扶贫报道更加接地气、有看点、易传播。

“海报”、“10 秒短视频”,是今年疫情期间加快新闻生产、提高传播效果的新爆款。 《武汉按4 倍低保标准补助相关贫困家庭人员》等重大政策出台,长江日报快速推出海报产品,及时有效做好政策传播和宣传。《保春耕:确保贫困村不差“种子”不差肥》、《无人机多下田农民少下地/高效率推进春耕生产》 等小视频产品在长江日报APP 客户端首发后,被网络迅速转发,形成热点。

四、发挥党报动员型媒体力量,焕发“报道扶贫”新动能

如何做好抗击疫情加试题,助力脱贫高质量,让“报道扶贫”释放新力量,长江日报做出了尝试和探索。

今年2 月初,长江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因疫情影响,城市居民遇到吃菜难题,同时大量农产品因运不出去而滞销。了解这些信息后,长江日报迅速发挥党报的社会动员能力和社会组织能力,以“无接触配送”为特点,推出“长江严选”民生保供电商平台,让优质农企成为疫情之时市民菜篮子、米袋子的直供商,为武汉百万个家庭解决吃菜难题贡献力量。

2 月7 日起, 依托长江严选电商交易平台,《长江日报联合企业配送 “社区团购菜”/有需求的社区物业快来报名》、《老旧小区退休居民想买便宜菜》 等报道接连发布,大批社区物业打入电话提出蔬菜团购需求。 长江日报与市农业农村局等主管部门一起, 组织近50 家武汉农企、专业合作社, 发起社区团购蔬菜活动。 蔬菜总销售量近2000 吨,不仅满足了供需双方需求对接,同时帮助武汉在园蔬菜等农产品找到销路, 让包括一批贫困村在内的村产业受益。

随着农村电商成为热点,党报“报道扶贫”也帮助有志贫困大学生,获得更多创新创业机遇。 长江日报刊发的《贫困户成为谷酒酿造非遗传承人/今年还想 “直播带货”》报道, 不仅让更多人知道了江夏区安山街红灯村贫困之家的24 岁大学生柯进的故事,同时帮助他树立当好全村优质农产品“直播带货人”的信心。让柯进的手工谷酒,上架长江严选电商平台,公益助销。

目前,长江日报逐渐形成了“报道扶贫”线上线下合力态势。积极通过报道扶贫,助力贫困户增收、农企增效、产业发展。

借助农村电商蓬勃发展新契机, 党报准确把握新时期扶贫报道新特点, 帮助贫困户在消费扶贫中真正唱起 “主角”,助推一批有潜能的贫困群众,成为“直播网红”、流量大V,让“报道”释放“扶贫”新动能,更具意义。

猜你喜欢

长江日报党报贫困村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独特视角诠释改革开放40年变化——以《长江日报》“回望为了奋进”报道为例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