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流新媒体稿件校对工作浅谈

2020-11-17桂红星

新闻前哨 2020年12期
关键词:差错稿件流程

◎桂红星

移动互联网时代, 主流媒体所办的新媒体发展如火如荼,从最初的官方网站拓展到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客户端等,其整合资源,深耕细分,消息快捷,引导舆论,形成了消息源可靠、粉丝数多、受众面广、影响力大的全媒体传播格局。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主流新媒体中的各类差错呈逐年上升之势, 一些差错随着高阅读量的文章, 被瞬间传播出去。人人传播,多向传播,影响了媒体自身形象和口碑,有的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主流新媒体应重视校对把关,带头纯净网络环境。

一、新媒体稿件易出现差错类型

1.新闻失实类差错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虚假是新闻的天敌。新媒体为了爆款流量,充斥着不少不实信息、恶意谣言等,导致人们真假难辨,媒体公信力丧失。 2019 年5 月27 日,包括央视网、北京头条、新浪新闻、网易新闻在内的数十家媒体几乎在同一时间内推送发布了“孙小果等9 人恶势力犯罪集团被逮捕”的假新闻,其实,此案是孙某某,与孙小果无关。

2.政治导向性差错

新媒体由于数字化采编,更加追求时效,加上大多数都不设专职校对,易出现导向性差错。 如一些报道,记者直接引用外媒的数据与说法, 不但报道方式与语言风格受外媒影响,当事涉政治问题时,也缺乏足够的政治敏锐性,在无关政治问题报道中,有时也会出现政治性差错。比如有新媒体采用了“首批中港互认基金获准发售”的大标题。 “中港”正确的说法应是“内地与香港”。

3.事实知识性差错

主流新媒体多发布通讯社及纸媒的信息, 部分转发一些网站及微博等的热点消息, 有的消息事实数据知识常识错误把关不严,极易出现偏差。 如去年多见“2019 年是祖国成立七十周年华诞”,正确表述是,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华诞。

4.语言文字类差错

敬畏文字,严把差错,不仅是纸媒严防死守的底线,也是新媒体报道应该遵循的原则。抢发新闻,忽视了层层把关流程。 新媒体时代新闻竞争所带来的“抢新闻”“博眼球”的风气, 为了第一时间发布新闻, 记者往往稿子一写完就出手,编辑侥幸心理放宽了把关尺度,“一遍稿”的现象日益突出,出错几率随之大增。

主客观兼具,多低级错误。语言文字类差错在新媒体稿件中最多,有的更是出现在标题中,记者编辑语言文字功底欠佳或拼音输入,容易犯同音字词的差错。 责编修改时,复制粘贴,成稿后不通读检查,导致多字少字等后生差错。

二、主流新媒体杜绝差错的措施

1.落实各项制度,规范新媒体采编流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好采访关、组稿关、审核关、发稿关,严格规范新闻采编工作流程。不管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要对受众负责,这是主流媒体的职业道德底线。

制订规章制度,守住安全底线。 三审三校制度是内容编辑环节的基本制度。 一些单位内容管理失落,三审三校制度执行不到位,有的甚至流于形式,严重影响内容导向和质量。

建立健全新媒体采编规范、 各终端的发稿流程相关规章制度。 高度重视新媒体报道安全管理,为确保导向正确、效果可期、风险可控、发稿安全,制订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总体原则是, 坚持新媒体报道和传统媒体报道导向一致、标准一致、底线一致,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主流媒体价值观,坚持正面报道为主,自觉服从服务大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纪律及规章制度。

新媒体报道对于稿件要有严格的选取范围: 重大时政报道,必须选取新华社或纸媒权威稿件;其他外来转发稿件都要经手必核,在注重时效的同时,经过三审三校,确保内容的真实性、文字无差错。

对新媒体从业人员,既要抓好导向性政治性培训,牢记内容审核标准等规则, 也要重视基础的文字技能考核与培养。 对一些禁用词、报道易错字词等相关资料,保持随时更新。 不仅编辑、校对要随时学习、参考,记者也要认真学习,随时关注。

要建立一系列稿件差错沟通、处理应急措施,包括在评论区进行及时回复、与平台方沟通等,严守安全底线。 还要建立与编校质量有关的编采反馈机制。 每当媒体本身或其他单位有差错发生,应通过深究差错原因,及时建立相应的防范制度与措施,不断加强规章制度的积累与完善。

2.配齐编校人员,增加防堵差错力量

传统纸媒都配有校对人员,很重视校对把关工作。而新媒体是新生事物,一些流程规范建立得还不够完善,尚处于摸索阶段.。 更重要的是,出错后,很容易更正或删除,犯错成本低。为了节约成本,不设专职校对,责编身兼数职,这是新媒体差错多的主因。

校对与编辑工作关系密切,但两者不能相互替代。因为从阅读目的看,编辑是“线性阅读”,即主要是看稿件是否符合读者需要,顺便改正其中的错误。 校对是“点性阅读”,主要目的是发现有无差错,更专注于每个字词、标点符号是否正确。从校正性质看,同样是改正错误,编辑是“自校”,校对是“他校”。同一稿件的处理往往是同一编辑,但校对往往采取交叉校对,弥补个人知识的缺陷和疏漏。即使是同一位校对复校,也会专注于疑难问题的解决。 因此,编辑与校对两者着眼点与兴奋点有很大差异,可以相互补充,但不能完全代替。

和报纸校对的内容相比,新媒体校对没有本质的差异,二者差异在于工作流程及校对方法,新媒体采用线上为主,线下为辅。 把稿件分级分类:重要稿件,注重领导人职务姓名排序准确等; 转发类稿件, 侧重导向把关和主要事实核实,多信源取证;原创类稿件,必须精校。

3.利用软件补充,创新运用智能技术辅助纠错

使用新技术手段, 多环节互补。 新媒体发布量大,信息快速叠加更新,从而校对量也大,即使有专职校对力量,也往往力不从心。在新媒体环境下防范差错,除了继承传统主流媒体良好的新闻工作传统, 更需强调多利用数字化的技术手段,辅助破解新媒体所带来的差错风险。

黑马校对是应用较广的校对系统, 采用超大规模词库和重点词监控等先进的校对计算技术,在校对质量、校对功能和易用性等方面都有了飞跃性的提高。它内嵌4800 万条专业词汇、450 万条错误核心库,查错准确率和校对效率已经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实际工作中,所有稿件发布前,用黑马软件扫一遍,更正那些字词、语法逻辑等硬伤,既快捷又便利,效果较好。但要坚持以人工为主,智能为辅,有的报错还须人工斟酌,不能机械,以免把正确的改错。采编审校各环节一定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尽心尽责,不留隐患。

有的新媒体单位与一些知名软件公司合作设计开发一些实用的智能系统,防堵假新闻、重稿、字词差错等,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更先进的智能纠错软件定会产生。

4.建立舆情监测协调机制,及时防错堵漏补救

完善报道流程,加强管理检查。 以完善流程为抓手、检查落实为手段,筑牢防堵差错的“防火墙”。建立舆情监测协调机制,加强新媒体报道舆情监测,强化终端平台管理,制订应急预案,严格24 小时值班制,全面监测“网端微”等新媒体终端发稿,排查报道差错与问题隐患,发现差错第一时间通知相关单位处理,有效防止负面舆情产生和蔓延。

网信办要切实履行主管责任, 不定期进行集中清理专项整治,新媒体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舆情收集反馈机制,加强内容监管,做好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时清理网络谣言和各类有害信息。通过引入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 报道导向、效果偏差等敏感差错,越早越快处置,影响越小,同时加强对跟帖评论等互动信息的审核把关和实时监测。

猜你喜欢

差错稿件流程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
那些损失上百万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