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应疫情冲击推进内需导向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2020-11-17张涵
本刊讯(记者张涵)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为科学把握经济形势,分析疫情对区域经济带来的影响,探讨全球“战疫”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应对举措,4月18日,“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十五次专题线上研讨会召开,会议主题为“疫情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区域经济领域的23位专家就疫情冲击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在发言中指出,近年来,地区分化状况日益明显,部分地区经济增长下滑过快。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地区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八类地区:一是疫情爆发的中心地区或严重地区。二是公共服务体系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三是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统筹不够合理的地区。四是外向型经济依赖程度较高的地区。五是中小微企业较多的地区。六是生活服务业比重较高的地区。七是新经济新动能发展不足特别是数字技术基础设施薄弱、数字经济不够发达的地区。八是经济发展正处于转折关头或“爬坡过坎”阶段的地区。对于如何化解疫情对区域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他认为应从四个方面进一步实施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的举措:一是探索建立抑制贫困地区返贫和巩固已脱贫地区发展成果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强对重点地区的重大战略与政策的倾斜。三是着力实施分大区域指导和分类型区域指导相结合的区域政策。四是继续大力推进地区结构优化和国家产业链现代化建设。
在此次疫情的严重冲击下,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新的趋势,如何推进内需导向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推进区域产业一体化进程。受疫情冲击,产业链、供应链的区域化、本土化可能是一个新趋势。为此,区域经济一体化要以产业链、供应链的调整为抓手,形成合理分工、有竞争力的区域产业一体化布局。二是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进程。未来几年,我国城镇化率至少还有10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以城市群、都市圈发展为重点推动区域城乡一体化,是挖掘内需潜力的重要抓手,是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三是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我国在立足内需的同时,要以抗疫互动合作为重要契机,强化和周边国家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分工合作,在坚持高水平开放中推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杨开忠指出,此次疫情对地理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而深刻,疫情期间直接差别化地破坏了地理经济的正常运转。长期来看,因应疫情将强化重塑经济地理中的“韧性”考量,从经济区位行为、人口城镇化和经济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加速国家经济地理重塑进程。
如何补足城市发展的短板?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指出,对于目前城市应急管理和公共卫生体系等建设和城市安全存在的短板,应进行前瞻性的城市布局,从区域角度、城市角度积极应对疫情,建设韧性城市,把城市中尤其是大城市和城市群在发展中的安全短板补上来,以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据悉,此次会议由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发起并举办,来自论坛荣誉成员、正式成员和各类专家同行等1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