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媒体如何发力短视频新闻
2020-11-17◎唐芳
◎唐 芳
短视频绝对是今年的互联网宠儿。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短视频成为很多足不出户的民众了解疫情信息的重要窗口,短视频和短视频平台都迎来爆炸式增长。 9 月29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6 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8 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18 亿,占网民整体的87.0%,短视频已成为新闻报道新选择。[1]5G 时代到来,视频化信息传播走向主流,短视频正成为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一、短视频有何优势
1. 符合碎片化内容消费时代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占据了人们越来越多的时间,用户的时间也越来越碎片化。作为承载内容的载体,从最开始时长约5-15 分钟的微电影,到如今以秒计算(如抖音默认上传视频长度限制为15 秒以内)。
短视频时长短、轻量化、多样化的特质,能够在碎片化时间里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内容消费需求。 随着5G 技术的应用普及和使用, “读屏时代”的到来,用户对方便、快捷、形式新颖的信息获取方式的需求也将更加迫切。
2.丰富立体的表意空间
相较于图文呈现方式,短视频丰富、立体的表意空间提供了更优质的用户体验。首先,内容上,短小精练,信息高度浓缩,使用户能够在极短时间内了解到事情的大致情况;形式上,融合故事、画面、音乐,声画同步,现场感强,可以将图文无法直接表述的地方,直观呈现,能够给用户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交互。 其次,短视频生产门槛低,用户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一款APP,随时随地就可以开一场直播,拍一段视频,随时随地可以刷一刷,进行分享、互动,传播,这样也使一些突发事件能够被路人甲拍摄到第一手现场,其效果高过记者采用文字速写的表达方式。
二、传统媒体“拥抱”短视频
随着5G 技术的发展,媒体融合不断深化,新闻视频化成为传统媒体提供新闻资讯的新型表达方式之一。
拥有强大内容生产力的传统媒体在短视频领域已经深耕多年。 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为代表的先头部队,从最初图文信息可视化呈现到短视频创作,再到直播、H5、动画、VR 等等,一直在尝试多元化视频新闻形态。 地方传统纸媒也在短视频领域不断探索中,打造新闻传播新业态,楚天视频、冬呱视频、南方+、我们视频、封面视频……新闻化视频产品不断涌现。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在上游新闻的视频新闻板块开设了短视频、视频等频道并快速推进全员视频化。浙报集团从2016 年底开始实施“新闻视频化”战略,组建全媒体视频影像部,主打产品“浙视频”。
除了内容生产转向短视频外, 传统媒体还与短视频平台开始了紧密合作。 近两年时间,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以其巨大的流量和用户群体吸引了包括 《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中央、省、地市三级传统主流媒体和政务媒体的入驻。 2018 年9 月,人民日报正式入驻抖音,截至2020 年8 月14 日,粉丝数已经超1 亿,总获赞量49.9 亿,成为抖音首个粉丝破亿大号。 短视频平台为传统媒体导流,传统媒体提供优质原创内容,促使短视频平台活跃度持续走高,两者可谓共生发展。湖北日报官方抖音号从2019 年7 月开始常态化运营, 到今年10 月, 粉丝突破2100 万,跻身全国头部大号。 在不到一年半时间取得长足发展,与疫情期间发布大量优质原创内容密不可分。今年以来,湖北日报抖音播放量过亿短视频达61 件,总点赞量达8.9 亿次,短视频日均播放量过1 亿次。
三、传统纸媒如何玩转短视频
以文字见长,擅长深度报道的传统纸媒如何玩转“短平快”的短视频?
首先,“内容为王”是必须坚持的原则。无论时代怎样更迭,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也无论何种新闻形式,优质内容始终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是实现有效广泛传播的先决条件。 以党报为代表的传统纸媒, 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增强内容提供能力,在深度、广度和表现力上下功夫,对内容进行梳理、整合、提炼、包装,打造原创精品。
其次,互动是关键一环,要重视用户体验。 短视频吸引用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强大的社交功能。 要充分发挥短视频新闻社交性强的优势,从用户下沉到内容下沉,增强用户粘黏性。一方面,UGC(也就是用户生成内容,即用户原创内容)模式的参与,用户大量参与“短视频”生产,在表达自我的过程中产生参与感,增强了受众黏性,有助于扩大传播影响力。 另一方面,传统纸媒可以通过提前策划,在视频新闻产品中加入社交元素,评论、留言、截屏、弹幕、摇一摇等方式,都能增强和提升受众参与度和体验感。在短视频创作过程中,要注意内容下沉,在内容和表达上要通俗化和接地气,通过受众的身边事展示最鲜活的生活场景。
四、传统媒体新闻短视频的发力方向
1.价值传播,主攻资讯类短视频
无论媒介工具如何演变,新闻生产是媒体不变的使命。短视频的火爆, 与年轻人息息相关, 他们对新闻资讯的需求,更强调社交性。 随着无视频不新闻的“读屏时代”到来,资讯类短视频仍是传统媒体的主攻方向。相较于此前的“有图有真相”,短视频在报道突发新闻时尤胜一筹。 记者仅需拍摄一段现场视频上传,比文字、图片所包含的信息量大许多。传统媒体应充分发挥原创内容的优势,用全新的新闻视角及叙事模式,传递价值信息的同时,通过展示事件的细节和关键瞬间,来满足受众的新闻现场沉浸感诉求,以提高新闻的影响力。
2.情感共鸣,满足受众情感诉求
疫情期间, 正能量满满的抗疫短视频引发海量的转发和互动。 梳理爆款短视频发现,不管是弘扬主旋律、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大制作”,还是讲述百姓生活、传播真善美的 “小触动”,用鲜活内容传递正向价值观的,往往能深入人心,引发共鸣。 新闻的核心是信息,短视频的核心应该是情绪,是故事,是温度。 传统媒体应该摒弃“做媒体”的新闻人思路,向“做产品”的互联网思维转变,充分用好短视频的声画表达模式和社交化的场景特性, 生产出的内容充盈着情感诉求,才能获得笑点、泪点和槽点,继而获得较好的流量。
3.知识分享,“实用型”自带传播力
无论是“硬核”科普短视频,还是关于美食、健身、生活等的视听分享,这些有用、实用的知识、技巧、经验等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都自带强大的传播动力,尤其是热点实用信息。疫情期间,湖北日报官方抖音号发布《重要提醒!发热咳嗽并非唯一首发症状!新冠肺炎患者识别“升级版”发布》引发刷屏。 这一则记者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采访时获得的一手重要信息的播放量达2.49 亿次,转发69.6 万次。 还有由回形针团队制作的科普短视频《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引爆网络,两天内涨粉320 万。 这支视频在10 分18 秒时间内,以极高的信息密度,对新冠肺炎进行了全方位科普,科学严谨、“硬核”又易懂的视频风格着实让受众在“涨姿势”的同时耳目一新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