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访谈节目传播特点分析
——以《和陌生人说话》为例
2020-11-17◎文凯刘纯
◎文 凯 刘 纯
一、研究背景
1.短视频的发展
抖音、快手的成功无疑是短视频时代来临的最好证明,短视频无孔不入地占据着人们的时间。 算法推荐的智能分发、更具有草根性的内容、碎片化时长等都促使短视频向病毒性传播、裂变式传播发展。 然而,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还是新媒体时代,优质内容总是传播的必要前提。
短视频时代得到大量传播的内容总带着与众不同的气质,接地气、复制性强,更适应病毒性传播的模因成为短视频时代的宠儿。严肃的深度内容却遭到了冷遇,深度内容与短视频传播天生不合吗? 是传播过程的问题还是内容的问题? 这些都是短视频传播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除此之外,当我们在闲暇时刻享受短视频带来的欢娱时, 也应警惕算法营造的信息茧房等问题。
2.研究对象
《和陌生人说话》是腾讯视频于2017 年推出的一部人物访谈类节目,节目主要聚焦于不普通的普通人,借个人的经历来展现一些普遍存在却容易被人忽视的社会问题。 节目一经播出, 就以其独特的人文关怀和中立客观的态度广受好评, 主持人陈晓楠层层深入又娓娓道来的提问风格也为节目增彩不少。 《和陌生人说话》可以说是短视频时代的代表人物访谈节目之一,更适应短视频传播的节目长度、更符合移动端观看习惯的竖屏都展现着《和陌生人说话》拥抱短视频时代的努力。 和部分深度内容在短视频时代无人问津的待遇不同,《和陌生人说话》 显然是乘上了短视频时代的东风,实现了跨平台的传播。
二、相关概念
1.短视频
短视频是指一种视频长度以秒计数 (最长视频长度不超过20 分钟), 主要依托于移动智能终端实现快速拍摄和美化编辑, 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实时分享和无缝对接的一种新型视频形式。它融合了文字、语音和视频,可更加直观、立体地满足用户的表达、沟通需求,满足人们之间展示与分享的诉求。
2.人物专题
人物专题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实操方面, 人物专题的采访、策划、表达乃至人物的描绘都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也有部分学者察觉到新媒体环境下人物专题也在应时而变, 探究纸媒在媒体融合大环境下如何做出好新闻。
《和陌生人说话》属于访谈类人物专题节目,因其时长、传播平台的特点,将其归于短视频类人物专题,本文主要将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及传播效果五方面对《和陌生人说话》进行分析,以期为短视频时代深度内容的制作与传播提供借鉴。
3.5W 模式
拉斯韦尔提出了大众传播的5W 模式, 分别为Who、What、to Whom、Which channels、What effects。 5W 模式开创了传播学研究的5 个领域: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众、传播媒介、传播效果。
将5W 模式引入《和陌生人说话》的传播过程,传播者则为节目组和各类观众, 传播内容则为各类PGC、UGC 内容, 传播媒介主要为社交媒体, 传播效果需进行进一步分析。 5W 模式作为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历久弥新。 本文主要通过5W 模式研究《和陌生人说话》的传播过程。
三、传播特点分析
1.主创团队
被称为“真实电视女杰”的陈晓楠有着丰富的人物采访经验,就职于凤凰卫视时的金牌栏目《冷暖人生》与《和陌生人说话》类似,都是聚焦于各类群体乃至边缘人群的访谈节目。 《和陌生人说话》是陈晓楠离开凤凰卫视加盟腾讯后的第一档访谈节目。
陈晓楠团队在选题、采访等方面可以说有先天优势,事实也正如此。《和陌生人说话》每一期的人物都各具代表性,陈晓楠一贯温暖、 亲和的采访风格也在节目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管是对PUA 教学者还是换肺女孩,陈晓楠都能以平等的态度去进行交谈,因而受访者也更能打开心胸。
加入腾讯也给陈晓楠团队带来的新的血液, 互联网的玩法显然给了陈晓楠团队启发。 依托于腾讯强大的平台力量,《和陌生人说话》可以得到更大的曝光量和关注度,这与其成功密不可分。
2.传播内容
《和陌生人说话》的一大特点就是其时长与竖屏播放。
每一期的时长都不超过20 分钟,控制在15 分钟左右。15 分钟可以是工作间隙的休息时间,也可以是公交站等车的闲暇, 节目时长的设置很好地适应了当前都市人群碎片化休息时间的特点。
而竖屏播放更适应碎片化时间里的移动终端——手机,放弃16:9 的宽屏比例对于传统电视节目制作人来说的确是不小的挑战。 但竖屏的形式不只适应了移动终端的视频播放需求, 更使得节目被访者与观众之间的物理距离被拉近,仿佛是实时直播交谈。
人物访谈节目的对象是极其重要的。 《和陌生人说话》所选取的人物都非常具有代表性,有特殊的职业、特殊的年龄、特殊的经历,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这些人的经历都能反映出五花八们的社会问题来。 对于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来说,信息并不缺乏,缺乏的是被筛选过的信息。《和陌生人说话》的选题把一个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捧到观众面前,观众只需要关注就可以了。 大部分人选择配送食材,而《和陌生人说话》已经将饭菜装盘端上了。
陈晓楠亲和、真实、平等的采访风格使得节目中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例如PUA 讲师,这的确是一个应被唾弃的职业,但陈晓楠在访谈中却并未批判,而是探求男子从事这份职业的原因。
3.平台与受众
《和陌生人说话》的主要传播媒介为社交平台,其中贡献最大的是微信和微博。 大量KOL 在微信公众号推文推荐节目,在微信这样的强关系平台收获了熟人口碑。在微博平台,由于节目内容自身的话题性,引发多次关于校园暴力、杀马特文化的讨论,吸引了更多网友来关注节目。
《和陌生人说话》对网络原住民的讨好是非常明显的,选取的采访人物中有大量网络热点人物,对于部分网络热点问题也有相当程度的呼应。 这群人大多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时间相对碎片化,但对深度内容有一定的需求。 《和陌生人说话》就解决了深度内容与视频长度的矛盾问题,在15 分钟内了解人物内心和经历,并能对社会问题产生思考。
4.传播效果
在《和陌生人说话》的传播过程中,陈晓楠个人的光环效应对于节目的增益是非常显著的。 大量影视类、 文化类KOL 之所以会关注节目, 也大部分都是因为对于陈晓楠业务水平的认可, 当然多少也有对陈晓楠跳槽腾讯之后触网第一步作品的疑问和期待。 因此,对于访谈类节目来讲,主持人的选择还是非常重要的。
在《和陌生人说话》的传播过程中,先由游戏类KOL 向粉丝进行传播,形成两极传播。 但粉丝在转载、评论的过程中又会对内容进行再创作,因而形成了多级传播。多级传播模式催生了《和陌生人说话》在社交媒体中的病毒传播,极大地促进了节目的传播声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