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人民政协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的实践思考
2020-11-17
2014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首次提出将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作为协商形式进行探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式,提高协商实效”。当前,我国正处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信息现代化浪潮的涌动中,政协应抓住机遇,合理利用网络信息化平台,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注入新的活力。
一、基本概念简述
(一)网络议政、远程协商
厘清人民政协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的本义,是准确理解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式”理念的首要问题。湖北省政协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刘志成同志在《人民政协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初探》一文中把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的本义表述为,“人民政协对特定的议题,以政协参加单位、政协委员和适当吸收党政部门负责人为主体,探索采用网络的方式,有组织地、远程地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网络议政与远程协商作为新的协商形式均是以互联网为平台和载体发挥政协职能的。一些地方政协将通过网络征集协商议题、征集委员建议等日常工作表述为“网络议政”,以视频会议等形式召开协商会表述为“远程协商”。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网络只是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协商民主的时效性。
(二)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研究机构Gartner对大数据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只有对海量的数据进行专业分析,才能得到真正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全国范围内专业的大数据公司已数不胜数,很多城市政府也相继成立大数据管理部门,大数据已深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提出了大数据的5V特点,即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样(Variety)、低价值密度(Value)、真实性(Veracity)。
(三)大数据时代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建设和互联网平台的搭建,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协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人民政协的履职水平和参政能力。
1.创新协商形式,有效扩大政治参与
政协网络议政为人民的日常政治参与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空间,使广大群众能够有序地参与政治讨论、行使民主权利。政协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通过网络征求民意、征集提案线索等,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加强同群众的联系,能够更好地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履职,有针对性提出意见建议。
2.拓宽协商渠道,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通过建立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扩宽了协商渠道,有效保障了政协委员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政协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把握参政议政的重点,及时便捷地参与民主协商,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
3.搭建沟通平台,更好地汇集力量凝聚共识
网络议政、远程协商能够畅通、便捷地加强人民群众、政协委员与决策部门的沟通联系,更快、更直接地反映群众愿望诉求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更好地团结各方面人士,更充分地汇集力量、凝聚共识。
二、工作开展情况
在我国,网络议政的兴起于2003年。这一年,政府、媒体、网民三者互动沟通的机制开始建立起来,网络民意逐渐成为政府制定政策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2009年之后,网络议政向着构建新型民主政治模式方向推进,部分地方政协开始探索网络议政协商新形式。例如,杭州市政协于2009年9月21日开展了网络议政的崭新尝试,通过杭州网和杭州政协网进行了网络直播,围绕“发展低碳建筑、建设生态型城市”进行议政建言。经过多年来不断地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全国各地政协都已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工作。
(一)全国政协开展情况
2018年以来,全国政协积极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创建委员移动履职平台,召开3次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和1次远程讨论会。
一是创建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2018年8月,全国政协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委员履职APP)的通知》,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正式上线。履职平台有要闻动态、联络联系、通知公告、主题议政、组群交流、文件材料等栏目,主要功能包括主题议政、联络联系、通知公告。2019年3月2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指出,移动履职平台开通以来,在全国移动履职平台上进行了16次组群讨论,有1400余名委员参加,发言一次数达4000多次。政协办公厅汇集整理出10个方面的106条建议。
二是召开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全国政协分别于2018年10月24日、12月17日和2019年3月29日召开3次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在北京、江苏、福建、四川、浙江、湖南、广东、福建、河南、四川、青海的与会委员与全国政协机关等会场通过移动履职平台开展在线互动,积极建言资政。
(二)典型地区开展情况
近年来,全国各地方政协陆续开展了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的实践探索,一些地区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功能较为完善的网络议政体系,切实提高了协商实效。以湖南省为例,2016年以来,湖南省政协持续开展网络协商议政工作,推动转变履职方式,提升了政协履职水平。
一是建设网络议政技术平台。建成“一个中心、三大渠道、五大功能”的网络议政信息平台。“一个中心”,即政协云服务中心,是信息平台的中心和大脑;“三大渠道”,即政协APP、政协云展示大厅、政协网站;“五大功能”,即信息平台具有履职、服务、宣传、互动、管理等五大职能。政协云于2017年1月正式上线,经过两次迭代升级后,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政协共建共享共用共管,形成了网络履职全省“一盘棋”的格局。目前,湖南省近3.5万余名委员和工作人员已安装使用政协云手机APP。平台开设了“云宝早自习”“微建议”“委员工作室”“掌上提案”“社情民意”“热点关注”“远程协商”“助力脱贫攻坚”等资讯和履职栏目。
二是依托技术平台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工作。在网络议政方面,通过微建议、微协商、微监督的“三微”形式,组织委员参政议政。“微建议”主要组织委员针对老百姓身边发生的事情提出建议,把群众的事情汇集起来,然后组织若干委员与相关单位进行“微协商”,协商后进行“微监督”,确保问题解决的效果。在远程协商方面,主要是依托省政协门户网站、政协云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平台,对远程发言点观众随机连线发言,同时在网站首页推出专题,开设视频、图文直播页面,开展评论互动。
三、主要经验
(一)领导重视程度与推动力度
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工作,相关领导的重视程度与推动力度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政策倾斜、资金支持、专业建设团队等先决条件,以及资源联动、维护运作等后续保障。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开展成效显著的地区,都离不开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全国广泛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的浪潮中,各地方政协和相关领导要顺应发展形势,积极推动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工作的开展。
(二)量身打造以政协委员为主的网络议政平台
网络议政平台是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工作的载体。政协委员是政协建言献策的主体,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创新政协履职方式,要把重点放在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上。政协在网络议政平台搭建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建设以政协委员为主的服务型平台。
(三)专业队伍与相关机构建设
网络协商议政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基础是信息化建设,其关键在信息化人才建设。目前,全国大多数政协机关都配置了信息化人才队伍和信息中心,支持和保障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工作。
四、几点思考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赋予了协商民主更强的发展动能,政协应更加自觉地把网络议政放到大数据这一时代背景下去思考、去谋划、去探索,用大数据思维来设计路径,用大数据技术来创新发展、发挥优势。
(一)树立利用大数据提高履职质量的新理念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多地依赖互联网、大数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新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这就要求政协要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树立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提升履职水平的新理念,把互联网作为政协履职的重要手段,把大数据作为政协履职的重要依据。
(二)建立立体多元的信息网络系统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来源不再局限于个体的抽样和调查,而是要从庞大的数据记录中获取信息。因此,利用大数据技术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建立立体多元的信息网络系统尤为重要。
一是配备信息收集、传输设备等硬件设施。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来源大致有3种渠道:互联网、传感器(手机、摄像探头、电子穿戴设备等)以及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要针对数据的来源特性,结合工作实际,在条件适合的地方开辟网络议政活动的专用场所。加强与通信运营商沟通交流,探讨开展跨省跨区域远程协商的可行性,为开展网络议政活动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
二是保证网络信息系统的共享性和覆盖面。在大数据技术尚未在各领域各层级完全普及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不断扩大网民政治参与面,提高网络信息平台的使用率和有效性,尽可能地收集各类数据信息。建议在政协信息中心建立网络民意资料库,将本地区乃至全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各种热点、重点、难点列为网络民意收集的重点范围。
三是加强专业化信息队伍建设。尽管互联网自计算或云计算能够高速处理和分析数据,但有技术背景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仍然必不可少。当前,很多地方政协都存在着专业化信息队伍建设不足的问题,制约了网络议政与远程协商的发展。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充实专题策划、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人员力量。同时要加强队伍培训,提高专业技能,为开展网络议政提供技术保障,保障互联网信息系统的良好运行和协商民主的有序发展。
四是完善政协网络平台功能,整合平台资源,建设“智慧政协”。当前,各地政协有多种网络平台,有门户网站、委员履职平台、政协微信公众号等,但这些平台各自为阵、互不联通。建议加强网络平台的整合,将重要的履职功能都整合到一个平台上,达到一站式履职效果。同时,对履职平台的议政成果实行互联互通,进一步提高委员履职质量。
建设智慧政协,就是要实现政协所有重要工作的信息化,使政协工作实现信息共享、便捷高效。目前来看,政协机关信息化建设要发挥好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有关负责部门要在信息化建设上牵头抓总,做好统筹谋划和组织协调工作;二是机关其他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做好大量基础性工作,共同推动机关信息化建设有序、有效开展。
五是打造跨区域的网络合作新平台。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着力构建网络议政活动对接机制,打造合作共赢、资源共享的远程合作新平台。加强当地政协与智力、人才、资源密集的省市政协(如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及周边省市政协的工作对接,并形成合作机制,探讨就区域发展的共性问题开展网络议政的可行性,充分发挥政协联系广泛、人才荟萃的优势,实现政协跨区域的良好网络议政合作。在技术保障方面,可以考虑购买国内电子信息技术强的优质企业所提供的大数据云计算服务,将合作省市政协收集的信息加以汇总,实时分析,为跨区域网络议政提供最新最热的信息点和即时数据,寻找合作的共同议题,增强网络议政的前瞻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建立信息高效反馈渠道,提升政协网络议政成果转化水平
通过数据信息的分析筛选,制定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活动实施方案,确定协商议题,加强组织策划,推进活动有效开展。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议政成果进行快速整理,积极加以转化利用。或融入相应的专题调研报告,丰富充实调研报告内容;或形成专题报告报送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或形成提案、社情民意,促进协商成果落到实处。以成果转化、惠及群众的方式,反馈民意信息。
(四)建立相应制度保障体系
在大数据时代,政协网络议政在实践中仍有许多限制,政府仍然是民众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民众表达利益诉求的最终对象。加之,大数据核心技术主要聚集在少数发达地区的高端信息企业手中。因此,政协网络议政要取得突破和实效,必须找准自身作为议政平台的定位,加强与政府的密切联动,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健全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机制,实现政协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的常态化与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