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感情的新闻
2020-11-17詹松
□ 詹松
在这场与病毒做斗争的战斗里,作为一名长江日报的记者,特别是摄影记者,我每天都在思考“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该怎么做”。部门主任邱焰给我提出了他的看法,虽然主战场是在医院,但关注普通人在这场大事件中的状态更是重点。新闻记者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在这种环境下就是以正视听,传递准确而及时的消息。
我的爱人余苹丽是武汉同济医院的急诊科护士,她们是武汉最早接触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一批人,对妻子的感情同样也融入到我的工作中。我知道,在这场与病毒的战斗中,她们不再是天使而是变成了战士,与死神搏斗抢救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但病毒的传染也让我担心,她上班我接送,对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做好防护,我接你下班回家。”
今年1月24日除夕当天,我早上起来,做好羊肉汤面条,妻子吃过后,我送她去上班,我还特意将女儿喊醒,要妻子与女儿告别,因为从这天起我和妻子将与女儿和家中老人分开居住,再见面可能要很久了。这天也是武汉火神山医院开工建设的第一天,我早上按照要求去了超市拍摄市场供应,下午就赶往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在火神山现场,我看到的是几乎无尽的自卸卡车排满街头,现场有数不清的建设者和各种挖土机等施工机械,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尽全力为医院早日建成而奋斗,除了按部就班地拍摄现场和航拍外,我更多关注到这里的建设者,他们的人物细节、工人们吃饭的镜头也不落下。
回到家,处理完稿件,一家人通过视频与妻子一起吃团圆饭。饭后我带上女儿去看看妈妈,我希望孩子对她妈妈的工作有更清晰的认识,虽然只能隔着街道与穿着医用防护服的妻子匆匆见上一面,我和孩子对她喊出“老婆加油、妈妈加油!”带着孩子回到家之后,我觉得有必要将今天一天的事情记录下来。只是一篇简单的日记,平铺直叙简简单单,配上几幅图片发进稿库,编辑刊发几乎一字未动,成就了一篇《看到排队的卡车,我知道离“火神山”不远了》大年三十采访手记。这篇报道推出之后,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集团领导也提出今后报道可以参考这篇作为范本。其实我的文笔并不是很好,而这篇手记记录的是一个普通人的一天,一个新闻人的一天,一个丈夫对妻子的感情,对家庭的感情,而看新闻的人也是和我一样的普通人。
武汉是抚育我成长的城市,这里有热腾腾的热干面,它的烟火气让我迷恋。1月26日,按照集团要求进行当天武汉机动车禁行的直播报道,我骑着电动车穿行在以往经常采访拍摄的地方,一面看着空荡荡的街道,一面我讲述着与江汉路、六渡桥有关的事情和自己以往的经历。我是个老武汉了,武汉特别是汉口的事情是信手拈来。街头的车很少,人更少,以往热闹的江汉路步行街、友谊路都变得异乎寻常的冷清,虽然嘴上讲着一些开心的事情,但心头却像压着巨石让人喘不过气来,直到在晴川桥上哽咽宣泄,呐喊着“武汉快点好起来,武汉加油!”一个多小时的直播,后台同事将这段截取,放在视频平台和微博上,几日来的浏览量达两亿。新闻一定要真实的,而有情感的新闻更能够引发受众共鸣,放低我们的姿态,用一个普通人的姿态用心用感情做新闻,贴近读者,贴近生活。
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采访拍摄中,我工作的重心全部在街头、超市、社区、航空港这些地方,相比医院、病房,这里没有那种紧张和热血,但一个个社区群干、超市营业员、网约车司机、机场搬运工甚至是没有任何回报的志愿者们在这种环境下同样是“逆行者”。我们新闻记者也是“逆行者”,我们同样也是普通人,是儿女、是父母,我们没有做着伟大的事情,但我们和伟大的人民在一起,积极勇敢面对,回头看看,一辈子不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