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的手摇铜铃揭开那段难忘的红色记忆

2020-11-17赵明寰

黑龙江史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抗联支队抗日

赵明寰

(东北烈士纪念馆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2019 年6 月下旬的一天,东北抗联博物馆迎来了一位特殊观众。他身着军装,精神矍铄,在三位子女的陪同下,缓步进入展厅。这位老人正是曾参加过三肇地区地下斗争的一位革命者,已年近90 岁高龄的闫世昌老人。

他此行的目的就是想在有生之年,再次抚摸一下珍藏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的一件珍贵革命文物——手摇铜铃。这支铜铃内径9.5 厘米,高9 厘米,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十二支队长徐泽民烈士在三肇地区从事地下工作时使用过的。时隔70 余载,当老人再一次见到铜铃时,紧紧地将它放入怀中,一遍遍地抚摸这件文物,并饱含深情地向工作人员讲述当年三肇地区残酷的地下斗争和这支铜铃的主人徐则民烈士的英勇事迹。

一、徐泽民青年壮志追寻抗日足迹

1900 年,徐泽民出生于辽宁省辽中县。小学毕业后,徐则民考入辽中县简易师范学校读书。但因家境贫寒,为了谋生,他辍学到杂货店当了店员。1924 年春,他到黑龙江克山县经商,被土匪绑架获救后,他来到齐齐哈尔市加入当地驻军独立团二营任上士文书,随后被提拔为该营八连二排排长。数月后,因其不满军阀作风,便辞职回到克山县。经人介绍任克山县税捐局司书、主任,克山县荒务科勘丈委员,克山县警察局督察长,通化县荒务科勘丈委员等职。

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日伪当局对东北的残酷统治,徐则民无比愤恨,他怀着抗日救国的满腔热情,于1932 年10 月,找到东北抗日义勇军马占山部下骑兵一旅二团团长邓文,表明抗日决心,要求加入。邓文委任其为团部副官,随队与日军作战。1933 年,徐泽民随部队转移至热河境内继续抗日,因蒋介石不支持,部队退到热察边境,加入冯玉祥领导的抗日同盟军。同年7 月,邓文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部队被收编开往江西剿共。徐泽民不满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毅然离开国民党部队,回到黑龙江。1935 年8 月,他辗转至肇州县加入道德会进行掩护。他逐渐了解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联是真正的抗日队伍,决心寻找部队,加入抗联。1938 年,他在绥棱山中找到东北抗联第三军第六师,被委任游击队大队秘书,10 月调任三军军部参谋。不久,党组织吸收其为中共候补党员。

1938 年10 月,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召开抗联第三、六、九军远征部队各师领导干部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在黑嫩地区开展平原游击战争计划。1939 年1 月,黑龙江省西北临时指挥部成立。为统一领导,迅速开展黑嫩平原抗日游击战争,根据北满临时省委指示和各军部队在不同区域活动实际情况,将西征到海伦、绥棱的抗联第三、六、九、十一军和原在铁骊(今铁力)、庆城(今庆安)、海伦、绥棱一带进行休整的抗联第三军第一、二、三、六、九师等部队,统一编成第一、二、三、四支队和第一、二独立师。徐泽民所在的抗联三军一师被改为独立第一师,也称龙南第一支队。他随部队活动在绥化、海伦、铁骊一带,沉重打击了日伪统治,敌人惊呼“匪势日益猖獗”。

1939 年5 月30 日,根据中共北满临时省委第二次执委会全体会议决议和成立抗联三路军通知精神,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在德都县朝阳山后方基地正式成立,张寿篯任总指挥,许亨植任总参谋长。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辖抗联第三、六、九、十一军。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成立后,为加强对各地区抗日游击战争领导,又相继成立了龙北指挥部、龙南指挥部、下江指挥部。其中,龙南地区是抗联第三、六军部曾活动的老区,北满抗联主力西征部队途径于此,因此,敌人在这一地区集结许多兵力,以“讨伐”抗联。龙南部队避开日、伪军正面进攻,深入绥棱、绥化、铁骊、庆城等地丘陵和平原地带,广泛开展群众工作,积极开展游击斗争,打击敌人。同年,中共北满省委派徐泽民、高吉良回到三肇地区开展抗日工作。他以行医卖药身份为掩护,行走于各乡镇村屯,联系爱国群众,宣传抗日思想。

二、抗联第三路军第十二支队燃起三肇抗日烽火

1940 年4 月末,中共北满省委常委冯仲云根据书记金策指示,前往安邦河上游,对那里抗联部队进行整编,并布置工作。冯仲云渡过大小呼兰河,到达庆城、铁骊地区。在安邦河上游见到在该地活动的抗联第三军部队和抗联三路军总参谋许亨植、原抗联六军军长戴鸿宾等人。冯仲云向他们传达伯力会议精神和南北河会议决定的第三路军各部整编情况。随后召集党的会议,对部队进行整编,将活动在安邦河上游的抗联部队整编为第三路军第十二支队。支队长李景荫(后为戴鸿宾)、政委许亨植兼任。下辖第三十四、三十六2 个大队。第十二支队政治、军事素质较强,活动于铁骊、庆城、绥化、望奎、巴彦和三肇地区等地。

为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广泛争取群众,抗联第三路军决定选派干部和队伍进入三肇地区活动。徐泽民等人被派到肇州开辟工作,了解当地政治、经济以及敌军驻防等情况,并建立了肇州县委。三肇地区的抗日斗争风起云涌。1940 年2 月,在肇州朝阳村建立了中共龙江工作委员会,也称三肇工委,张文廉任书记兼宣传部部长、高吉良任组织部部长,徐泽民为工作员,刘海为交通员。在此期间,徐则民手持铜铃以游医身份为掩护,多次冒险深入山林地“双侠”“九山”等民间组织,联络爱国群众,宣传抗日主张,组建抗日救国会,为后来十二支队开展武装斗争奠定了有力的群众基础。数月内先后建立了4 个三肇地区地下党区委,10 个抗日救国会分会和小组,会员多达80 人。

1940 年夏,正是开展平原游击战的有利时机。9月4 日,部队到达肇州西土城子屯附近,第十二支队领导人与龙江县工委负责人高吉良和工作员徐泽民等召开会议,研究敌人在三肇地区统治情况,确定十二支队在三肇地区开展游击活动计划。为打击敌人,夺取给养,决定袭击丰乐街。徐泽民向丰乐街抗日救国会员布置侦察敌情任务。9 月11 日夜,十二支队一举攻破丰乐街,击毙日伪人员5 人,解除15 名警察和30 多名自卫团员武装,缴获枪械30多支、子弹3000 多发和大量伪币、军需物资,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徐泽民也一举成名。第十二支队顺利撤出丰乐街,向肇东方向移动。

因汉奸告密,第十二支队在肇东县宋镇作战失利。9 月下旬,经党组织协调,把分散的第十二支队第三十四大队与三十六大队集合起来。随后,在肇源街南五家召集党员干部会议,因支队主要负责人离队,决定由徐泽民任代理支队长,韩玉书任政治负责人。在三战北与日、伪军遭遇,展开激战,毙伤敌军30 余人。战后部队向西进发,计划攻打肇源街。10 月7 日,第十二支队在肇源街外围发起进攻,在敖木台战斗中部队遭受重大损失,仅张瑞麟等19人突出敌人重围,途中又有3 名重伤员因流血过多牺牲。所剩16 人中,13 人负伤。10 月下旬,高吉良既派人找寻队员,又组织当地抗日救国会会员协助突围出来的伤员。在群众帮助下,代理队长徐泽民把打散的队伍重新集合成30 多人,部队经过一段时间修整,重新恢复战斗力。

11 月6 日,第十二支队在郭尔罗斯后旗三站石家粉房附近一座喇嘛庙召开干部会议,由徐泽民作战斗员。11 月8 日晚,十二支队新老战士和艾青山部义勇军80 多人行至肇源街附近,徐泽民趁敌不备,将100 余名伪军警全部缴械,毙伤日伪军警11人。战斗中缴获轻机枪6 挺、步枪300 余支、手枪100 余支、手枪子弹400 余发、步枪子弹一大批和众多军需物资。徐泽民连夜组织人做旗帜,起草并张贴布告,揭露日伪罪恶行径。9 日上午,十二支队在十字街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抗日救国真理,号召群众奋起抗日。在群众帮助下,部队撤离肇源街。

11 月9 日下午,十二支队又袭击了头台镇。同日部队到达杨百崇窝棚,在这里部队整编为三个大队。十二支队连续袭击敌人的军事行动,让日伪当局惊恐,调集日伪军警组成“讨伐队”追剿抗联十二支队。11 月18 日,在肇州西阳区,徐泽民率十二支队与艾青山部第三游击大队会合。11 月26 日,在肇州县启明村何家围子附近收编“庄稼人”17 人,编入十二支队,并从十二支队抽出5 人与“庄稼人”合编独立大队。此后,十二支队转战于三肇地区,与日伪军战斗四五十次,攻克小城镇10 余处,有力打击了敌人,使抗联的游击斗争产生深远影响。

1941 年初,驻哈尔滨王岗伪第三飞行大队起义便是在十二支队影响和策划下举行的反满抗日暴动。在王岗第三飞行大队服役的刘远泰,离队后参加第十二支队独立大队。张瑞麟向徐泽民汇报了伪第三飞行大队士兵遭受日本人欺压和刘远泰的情况后,徐泽民决定派刘远泰去哈尔滨,通过其关系组织该部起义。

后因抗联十二支队正与日伪军频繁作战,徐泽民得知起义已经爆发,决定率队前往支援,徐泽民下令攻打松花江南岸的扶余县上代家屯以补充给养。日伪军警讨伐队此时将徐泽民包围,部队损失较大,人员降到70 人。徐泽民指挥战士分散突围,一部分队员突围后撤往海东地区。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张寿篯认为三肇地区西有嫩江之险,南有松花江之阻,东有呼兰河之隔,北有日伪军防守严密的中东铁路,十二支队孤军深入,在脱离后方较远的三肇地区作战是十分不利的,于是派人送信给徐泽民,调十二支队急速东回。因敌人一直在追踪十二支队,经多次激战,部队伤亡较大,无力寻找、接应起义部队,十二支队接到关于“平原游击,不能过于深入”的指示后,决定按省委指示返回铁骊山区游击根据地休整部队、治疗伤员,徐泽民带领部队逐渐北上。第三飞行大队起义部队遭敌人追击,导致起义失败。

徐泽民带领抗联十二支队纵横三肇地区,威震敌胆。为了震慑敌人,扩大抗联的影响,他命令骑兵拉大距离行进,浩浩荡荡地运动。敌人十分害怕。徐泽民队伍到来,敌人便望风而逃,极大地鼓舞了三肇地区的广大人民,也使伪滨江省和北安省的敌人受到震动。日伪将三肇地区划为“匪区”,决定集中兵力反攻进行扫荡,抽调包括伪滨江省日伪军在内的大批兵力“围剿”十二支队,并制定了“三肇地区整顿治安工作纲要”,在各县组成特别搜查班,加强其法西斯统治魔网。日伪当局随后调集大批兵力进入三肇地区,对抗联十二支队和抗日群众进行“大讨伐”、大逮捕、大屠杀,制造灭绝人性的三肇惨案。

三、徐泽民奋战到底、舍生取义铸英魂

日伪军大力围剿徐泽民带领的抗联十二支队,于1941 年2 月14 日晚在伪滨江省兰西县内包围了徐泽民等50 余人,部队损失惨重。徐泽民在西北部丁家油坊被捕。日伪当局欣喜若狂,声称“徐泽民被捕后,第十二支队势力完全衰落”,于是对徐泽民威逼利诱并严刑拷打,他始终坚贞不屈。后被关押在哈尔滨道里监狱,他在牢房门板上刻下了“大丈夫为国捐躯身虽死英名永存,奇男子舍生取义志未遂勇敢长存”等遗言,表明了誓死抗日,报效祖国的决心。同年11 月19 日,牺牲在狱中,年仅41 岁。

徐泽民牺牲后,抗日烽火并未熄灭,抗联第三路军总参谋长兼第十二支队政委许亨植率领部队,继续活动在庆城、铁骊等地区,在艰苦的条件下,不断地袭击敌人,直至抗战最后胜利。

这只抗战时期的手摇铜铃真实再现了徐泽民烈士在三肇地区从事抗日工作期间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强烈爱国情怀。作为革命文物,以历史为载体资政育人,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物见证。徐泽民烈士牺牲后,闫世昌老人几经周折找到这只铜铃,交给上级党组织。1949 年,徐泽民父亲将此铜铃捐赠给东北烈士纪念馆,1993 年确定其为三级文物,成为永久纪念。

猜你喜欢

抗联支队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传承东北抗联精神
黑龙江举行“蓝焰突击-2021”跨区域抗震救灾实战演练
浅析强化和改进交通执法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痛悼抗联老战士李敏
抗日英雄万全策
抗联英雄赵尚志
抗日英烈马威龙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