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的当代意义

2020-11-17■路

中国文艺评论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文艺创作精神

■路 侃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

文艺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基本主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特征,也是党的基本理论的延伸,与党的全部工作出发点和归宿相一致。在现代中国历史中,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方针发展,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文艺发展,始终围绕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目的前行。文艺如何为人民服务,贯穿现代中国文艺史,也体现在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集中体现了凝聚革命队伍、社会动员和人民解放的需要。改革开放后,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调整为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取代文艺为政治服务,最大的时代意义是走出“文革”灾难,解放了文艺生产力,使知识分子和人民成为一体,推动了广大文艺家和知识分子的巨大精神解放,实现了创造力勃发。当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其内涵是对“二为”的继承和深化,核心是体现中国文艺的发展方向,凸显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的,体现了坚持维护和提高人民的文化权益,也拓宽了文艺发展道路,既有坚持中国制度、中国道路的政治意义,又有促进文艺繁荣发展的文化意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当下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第一,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更加扩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社会阶层出现,人民创造历史的实践在不断深入,文艺的表现范围也逐步扩大到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对新的典型人物、代表人物塑造得越多,文艺团结人民、凝聚社会的社会作用就会更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根本上促使文艺要以更开阔的视野面向人民,面向新的变局、新的开拓,塑造更多新的人物,更多描写人民的平凡与伟大、奇迹与英雄、艰辛与无畏、新创造与新时代、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同时,文艺表现人民生活的深度也将更加扩大。文艺不仅要描写人民的物质生活变化,而且要更深入地从精神世界的角度表现人民。在社会环境不断开放和发展变化的背景下,社会舆论对社会问题的差异化争论越来越突出,其中既反映阶层差异,也有观念、文化的差异,而差异认识背后的根本问题是发展不足。中国人的人均物质文化和精神富有程度远未达到发达水平,发展不足不断影响着如何面对个人问题、社会问题的分歧争论。文艺必须关注普通民生、个体人生,必须认识差异、反映差异,理性看待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特别需要表现社会价值的共同性和建设性,歌颂美丽人性、血肉英雄、共同理想,表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用中国的发展与改革、人民发展的进步、开阔的思想情怀,凝聚民心。文艺描写需要坚持物质性与精神性、差异性与共同性的统一,正视问题和共同理想、民生社情与时代前进的统一、审美愉悦与精神境界的统一,开阔眼界,才能提升品质,再上一层。文艺不能无视现实差异和问题,无视会让人感到不真实,创作也必然有艺术的“片面”,却不能止步于无奈不平,还要有艺术的理想建设和价值观。在表现差异性时,更要重视表现发展和改革的必要与活跃;在描写问题时,还应让艺术反映有利于消解问题,用积极的艺术思想加强社会阶层的凝聚力。阶层的物质差距要通过经济发展逐步缩小,文艺则要从精神上促进人民团结、文化健康,为社会的全面小康助力。

在世界格局大变化的背景下,文艺尤其应该在社会交流和人文传播中发挥积极的精神作用,化解狭隘、对立、简单化的消极情绪,提供积极务实、激励共同发展的思想力,促进人的理解、和谐、民心相通。

第二,文艺的创造力和创新性将不断提高。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必然要求不断提高文艺生产力的艺术价值。文艺坚持正确方向必须通过文艺创新、创作优秀作品才能真正落实。创造和创新的动力是人民对文化文艺的更高期待,还有国内外发展变局对社会思想的影响,以及中国坚定不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都决定了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有更高的要求,促使文艺一定要提高创造力和创新性。

当下人们的文化水平、文艺见识都大为提高,特别是人们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认识更加深入,对文艺不乏深刻的理解,文化媒介也在发生巨大变化,这要求文艺必须有适应时代变化的新创造,不只是形式的花样,而是整体提升文艺反映生活、表现人民的水平,包括更广阔深厚的历史感、思想力、人文视野、艺术视角,更多的人文交流互动。

其一,致力于较高层次的文艺创新,即促进文艺的审美性和精神价值性达到更高水平的完美统一,使审美活动和主流价值有更开放的表现空间,在审美性的提升中促进社会精神的提升。从屈原到鲁迅,千年奔涌的家国情怀,精神激荡,波澜壮阔;从《诗经·国风》到《红楼梦》,生生不息的人情物理,审美无边,尽写社会历史,都值得我们继承发展,开拓艺术表现和艺术精神的新境地。在多样化艺术创造中更多地体现党的创新思想,表现好人物塑造的血肉丰满与精神境界的统一,艺术表现的杂多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把人民的、生活真实的平凡杂多和理想价值表现统一起来,体现出个人性和共同性的统一,既坚持正确价值观,又防止僵化表现。

其二,文艺创新的最大方面要表现人民的伟大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说:“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9页。文艺史上大量的进步、变革、创新、人才,都能追溯到人民这个最广大的社会源泉。许多新的人物、新的精神世界成为文艺经典的主要内涵,许多创作流变在文人和大众的艺术与生活中交融出新,无数民间艺术激活了经典艺术的创作产生。新时代文艺创新要不断从人民的生活实践、人民的精神世界汲取表现资源,站在时代的高度,在积淀与变革、历史与发展、物质与精神的对照中发现新的表现,文艺才会有不竭的生动活力。

其三,创新的结果要实现文艺与人民关系的更多互动。文艺不是单向灌输,这是文艺实现有效功能的重要方面。文艺创新要体现人民的主体性,实现人民的情感共鸣。文艺从人民中汲取创新资源,最终是为了与人民更多地共鸣互动,而不只是个人的、形式的表现,同时也将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当下,文艺中的新媒介、新业态、新群体正在产生丰富的新创造,既带来平台传播创新,也展示出广大普通人,特别是知识阶层人民的智慧才华,产生大量耳目一新又有积极价值观的作品。专业文艺吸收融合的人民新创造越多,文艺的社会影响就会越强。文艺评论也要破除“圈子”局限、开放人际界限,扩大专业百家视角,从人民中获得更多有益启示。

其四,创新要坚持开放的文化视野。文艺和科技、传统和现代、民族和世界,是当下国内文艺出现的融合趋势,也反映了国际艺术(如电影)的趋势走向,由此产生了不少有影响的好作品。中国文艺还有一个重要融合:体制内与体制外,人才、智力和综合实力的融合,以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为中心,尊重各有所长,广泛博采众长。这种体制内外的融合,在一些重大题材创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了人和政策观念的融合,就有文艺生产力创新的广阔想象力。而只有坚持以推动文艺生产力发展为目的,才能坚持开放的文化视野。其中人的信任、开放是最重要的开放,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最关键变化,知识分子成为人民的一部分,广大文艺工作者成为可信赖可依靠的队伍,由此带来智慧、才情、文化的更大创造。

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是提高文艺生产力的有力保障。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重大文艺方针政策中,提高文艺创造力、创新性都是其中的重要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7页。,“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2]同上,第11页。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列提出,从文艺指导思想上确立了文艺提高创造力、创新性的重要性,体现了文艺方向原则的具体化和对文艺创造性繁荣的有力推动。近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时又强调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3]《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讲话》,2018年8月23日,http://www.xinhuanet.com/2018-08/23/c_129938245.htm。。这些重要思想系统、连续地提出,体现了党对文艺规律、文艺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视,成为新时代文艺提高创造力、创新性的最有利的政策环境。文艺理论评论应该在创造创新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在对创作质量的影响力上,对社会鉴赏力的提高上,以及对重要社会文化现象上,都应该显现出文艺评论在场的有效性。而面对西方文论的长期影响,当代中国文艺理论不仅要学习借鉴,也有责任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向古代和近现代文论大家学习,实现民族的和世界的文论对话。这其中,有的放矢、思想创见、明朗文风,应该最有突破。

第三,文艺的社会责任感将更加增强。文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始终伴随着文艺的发展,有社会责任感,才有文艺的进步。在当下国内外的复杂形势下,文艺的社会责任感显得尤为重要。文艺特别需要树立一种开放的社会责任感,不仅是守住底线的问题,更多是要对社会、对人民发挥积极的情感和思想精神帮助作用。

首先要有对优秀作品的强烈创作欲,对文艺生产有高尚的追求,有艺术目的的精神崇高性,而不单是为个人稻粱谋,不是以文艺为单纯的商品生产。

重要的是,文艺要更多提供善良积极的情感力量。文艺的主要特点是它的精神情感力量,这也是它作为文化软实力的主要优势。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现实,特别需要文艺从人民立场、人类角度、世界角度,书写人民和不同文明的共同情感认知,帮助相互理解、化解矛盾、增进发展。

同时文艺需要提供更多积极务实的思想力量,发挥对民心和社会凝聚力的积极作用。当下环境中,文艺更应在审美愉悦中多发扬思考性特点,直面发展中的复杂性、变化性,多对艰难和战胜艰难等社会难点提出艺术的思考,帮助人们提高审美认识和生活认识层次,克服简单化认识。爱国主义是当下突出的社会精神,文艺特别需要提高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现水平,弘扬热情和科学、情感和理性相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怀,用清醒、务实、改革的思维为爱国主义增量,用真、善、美的艺术为爱国主义增辉,拒绝“愤青”、媚俗式的空喊误国。文艺还要用面向世界文明的多样化吸收、借鉴和创造,助力世界发展多元化,防止狭隘两极化。

特别应该发挥杰出文艺家的作用,他们的作品所透露的情感、思想,对民意、社会,乃至国际对中国的看法,都会有独特的影响。应鼓励他们用积极的创作帮助提升国内外友好的情感民意,把艺术个性、自我实现与人民情怀、爱国有为统一在一起。而不断保持人格修为,培养自身正气,则是文艺家发挥积极社会责任感的基础。

猜你喜欢

文艺创作精神
1942,文艺之春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Jazz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一墙之隔》创作谈
拿出精神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节日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