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创”方略的坚实基础、实践路径、理想境界

2020-11-17仲呈祥

中国文艺评论 2020年10期
关键词:理想境界文艺中华

■仲呈祥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精辟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8-19页。他还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向广大文艺工作者发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5页。的“四坚持”的繁荣发展文艺号召。在这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简称“两创”)、“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并提,足见其重要性。因此,学习、领悟、践行“两创”方略,至关重要。

一、坚实基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两创”不可能从天而降。首先,必须弄清楚实现“两创”的坚实基础何在。“不忘本来”表明了中华民族秉持的文化自信、文艺自信和历史意识。中华民族有着从未断裂的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有着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人类文明“轴心时代”就出现的伟大思想家老子、孔子、孟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留下的哲思华章,有着诗经、楚辞、秦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各个时代独领风骚的优秀文艺传统,有着“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26页。的中华美学精神和艺以载道、怡情养心的中华美育传统,更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传统,等等。我们理应从历史纵向上充满自信地“各美其美”,学习继承好先辈为我们创造的丰富的文艺遗产。这正是实现“两创”的坚实基础之一。且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先生,他的小说名篇《狂人日记》《阿Q正传》的“两创”成就,不正是与他深入学习研究编撰《中国小说史略》和《唐宋传奇集》等著作时,“不忘本来”吸取的创作营养密切相关吗?应当看到,从毛泽东到习近平,都一脉相承地强调“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要继承。毛泽东在战争环境里强调“批判继承”,习近平在和平建设时期提出“扬弃继承”。我们既要反对数典忘祖,又要反对复古泥古,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在“不忘本来”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扬弃继承,古为今用。

“吸收外来”彰显了中华民族放眼世界、和而不同、有容乃大、兼收并蓄的胸怀与气度。我们尊重人类文艺的多样性。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独尊一样,我们要以各国之间的文艺交流超越文艺隔阂、文艺互鉴超越文艺冲突、文艺共存超越文艺独尊。要深信,中国人民的文艺梦与各国人民的梦息息相通,互补生辉,交流才能促进繁荣,互鉴才能推动发展,共存才能百花齐放。还是以鲁迅先生为榜样,他在文学、美术领域里“两创”的显赫实绩,不也与他力倡“美人之美”、绍介域外小说、研究世界版画并从中吸取创作营养密切相关吗?为大家所熟知的巴金的小说《家》、曹禺的成名话剧《雷雨》,不都明显地标示着他们成功借鉴外国文艺名著的烙印吗?我们既要防止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排外倾向,也要防止“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的“西化”倾向,从而坚持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辩证取舍,“美人之美”,为我所用。

中华文艺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从时间观上看,我们要“不忘本来”“各美其美”,坚守中华美学精神,彰显中华美学风范,传扬中华美育传统;从空间观上看,我们要“吸收外来”“美人之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我们的文艺才能既“立地”——深深扎根于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具有悠久优秀文艺传统的中华大地,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又“顶天”——高瞻远瞩地把天下各国的优秀艺术尽收眼底,学习借鉴,从而为不断实现“两创”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世界文艺的交流互鉴中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

二、实践路径: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

“不忘本来”和“吸收外来”都是为了“面向未来”,实现当代文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那么,这种“转化”与“发展”的正确路径何在呢?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实现“两创”的实践路径:“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1]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5-16页。文艺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如是,文艺亦然。很明确,文化包括文艺实现“两创”的实践路径,便是“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这“两相”也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文艺实现“两创”的鲜明的实践品格。

“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无论是“不忘本来”的时间纵向上中华优秀传统文艺,还是“吸收外来”空间横向上国外的优秀文艺,都要适应当代中国文化,即做到与当代中国的世情国情相适应。文化是人的生存状态,文艺是人以审美方式把握世界的创造。当代中国文化,即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流的文化。要“转化”、要“发展”,实践路径必须当代化、中国化。再好的“古经”“洋经”,倘不与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都只会食古不化、食洋不化,都只能束之高阁,装点门面,何谈“转化”与“发展”?芭蕾舞这种艺术形式从外国传来,中央芭蕾舞团的艺术家们完美地令其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千锤百炼地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造就了享誉全球、久演不衰的当代化、中国化的芭蕾舞经典作品《红色娘子军》。实际上,一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也就是一部“吸收外来”的马克思主义当代化、中国化的历史。

“同现代社会相协调”——现代社会已发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的信息化、融媒体社会已经呈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我国,不仅文艺的服务对象、工作方式、机制手段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而且文艺创作生产的队伍、格局和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审美需求,以及文艺作品的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同现代社会相协调”就是要与时俱进地与这些已经变化和正在变化的新情势相协调,要紧跟时代,调查研究,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在“协调”上多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两创”开拓道路,营造良好氛围。近几年来,在繁荣发展中华戏曲艺术中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实施的“京剧音配像工程”“京剧像音像工程”和“京剧电影工程”,便是实践“同现代社会相协调”,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范例。

三、理想境界:美美与共、融会贯通

“两创”要达到的理想境界是什么呢?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期望:“我们强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和弘扬中国精神,并不排斥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26页。可见,“两创”要达到的理想境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西合璧、融会贯通——通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要实现“两创”通向理想境界,首要的是要在哲学层面的创作思维上摒弃那种二元对立、非此即彼、好走极端的片面单向思维——要么复古、要么非古或要么西化、要么排外,而代之以把握两端、关注中间、兼容整合的全面辩证思维——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西合璧、融会贯通。哲学通,一通百通。只有在哲学层面创作思维真正实现了这一变革,才能奔向美美与共的理想境界。“与共”的过程,就是交融、整合、贯通、转化、创新的过程。北京大学哲学家张世英认为,中西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完全可以交流互鉴,互补生辉,而不应简单地二元对立、是此非彼。我们以中华哲学“天人合一”之有利于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之长,去补西方哲学“主客二分”在这方面之短;又以西方哲学“主客二分”注重培养人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力之长,补中华哲学在注重人的个性和创造力培养上不足的短板;彼此整合,交流互鉴,共铸适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的21世纪人类新哲学。哲学如此,美学亦然。果如是,我们就能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借鉴中超越,在与共中转化,大胆探索,守正创新,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推动观念与手段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融合、艺术要素与高新技术相辉映,从而创作出既“各美其美”、体现中华美学精髓、彰显中华审美风范、传播中国精神,又“美美与共”、符合世界进步艺术审美潮流的优秀作品,让中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

猜你喜欢

理想境界文艺中华
1942,文艺之春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打造生机盎然的理想数学课堂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
自主 交流 拓展
无为而治:走向中学班级管理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