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历的发展历程

2020-11-17黄全毅甄圣陶

黑龙江史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藏历月食琉璃

黄全毅 甄圣陶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四川 南充 637009)

藏历为藏族人民的科技瑰宝,直到现在还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藏历本身是在借鉴了汉历与印度历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汉历与藏历同为中华民族两大历法,在农牧业生产中与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藏历能促进我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藏族本身很早就有自己的特色历法,即物候历。《雍仲苯教源流大成》中,记录一种古老的物候历“象雄老人口算”,其是一种典型的阳历,以冬至、夏至为核心,计算日期,一年约365 天。藏族的物候历已经很成熟,在唐朝,藏族人民的历法吸收了大量汉族历法成果,取得极大进展。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迎娶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带着大量历法书籍进入西藏,包括《博唐八十数理》《五行珍宝包罗》《密意根本之精》等。赤德祖赞迎娶金城公主,金城公主也带着大量历书入藏,包括《算学七续圣典》《八支》《三部释解》《九部读》等。两位公主所携带的历算书籍包括汉历方方面面,将汉历中阴阳五行、七星、八卦、九宫、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二十八星宿、六十花甲介绍到西藏,而藏历就深受其影响。在《白琉璃》中就列举了两位公主所携带的历算书的部分书名,尤其汉族的星占对藏族产生极其重要影响。

不但汉族公主将汉历介绍到西藏,藏族也主动到中原学习汉历。松赞干布派察达丹、甲迦冬衮、朗措多勒、达米达卡四人到汉地学习汉历,四人到汉地后向精于推算四季时节的嘉赤摩诃衍那学习了一年零七个月,除推算时节外,还学习了《明灯书》《卦书》《王地寻道》《纸绳卦术》等测算法。吐蕃四人学会测算卦法、推算时节之后,结伴返回吐蕃。四人将他们学会的占卜历算之法全部译成藏文,又在松赞干布面前演习。甲迦冬衮对汉地测算法的各个方面都很精通,成为国王宫廷的卦师,汉族历算在吐蕃开始传播。[1]

唐中期,丁作两次进入西藏,第一次将大量汉族历算书籍翻译成藏文。第二次入藏,考察了西藏季节气候特点,认识到青藏高原南北的冷热之分季节不同。丁作的大量历算书籍,成为藏历的经典,包括《五行珍宝密集明灯》《冬夏至周期图》《星算琉璃卷》《经典中心之意》《解释太阳之光》。其中《五行珍宝密集明灯》《冬夏至周期图》留存到现在,前者讲五行算,后者讲历算。《冬夏至周期图》里,冬至夏至共60 个圆圈,每个圆圈周围12 年,中心1 年,合为13 年,共780 年,冬至一循环,正是时轮派闰周65 年的12 倍。[2]

汉族学者入藏传播与藏族学者到汉地学习,在汉藏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汉历深深影响到藏历。藏历纪年就学习了汉历纪年的六十花甲。唐穆宗长庆三年(823)立于拉萨大昭寺的唐蕃会盟碑,记录时间就使用六十花甲,如立碑时间用藏文刻在碑东面,为“大蕃彝泰九年,大唐长庆三年,即阴水兔年(癸卯年)春二月十四日。”[3]彝泰为吐蕃赞普赤祖德赞年号,汉历中使用六十花甲要同皇帝年号相结合,而在此碑,藏历也同赞普年号结合。藏族人民当时使用六十花甲范围还是比较小,但这种汉历纪年一直传承下去,一直保留到现在。

北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达瓦贡布来到西藏,译师卓希绕札同他合作翻译了《时轮本续注疏》,这一年为阴火兔年(丁卯年),也即胜生年,胜生藏语音译饶迥,藏历即以这一年为饶迥历的开始。时轮历有完整的天文历算体系,包括日月食和五大行星运行方位的推算方法,超过了过去藏历的水平。时轮历刚刚引入西藏还是引起争论,经过噶玛巴·让琼多吉、布顿仁钦竹、宗喀巴大师肯定推广,时轮历被广泛认可,现在藏历就以时轮历为基础而演算。

元世祖忽必烈于中统元年(1260)封八思巴为帝师,中统四年(1264)设总制院统领西藏,八思巴任总制院使。八思巴以中原内地《皇历》为体例,结合藏族传统历算和《时轮经》内容,制定了《萨迦历书》,西藏第一次有了完整的历法。现在藏历的各个特点都在这个历书中有所体现。这个历书中纪年使用六十花甲纪年,纪月接受汉历寅月为正月,十二个月对应十二地支,寅月初一为新年。纪日设立重日、缺日,闰月设置依据时轮经,还引入二十四节气等汉历知识。

随着藏历的发展,藏历分成两大派系。时轮历在印度就有体系派和作用派两大派别。体系派与作用派在计算原理和方法基本相同,但所用基本数据不同,体系派的朔望月数值比较精密,作用派的恒星年长度比体系派更接近实际。藏历在运用时轮历的基础上也分成两派,粗尔派和浦派。

粗尔派创立者据说是噶玛巴·让琼多吉,其于元仁宗延祐五年(1318)著《历算综论》,推广时轮历。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粗尔派的粗浦·加央顿珠傲色著《历算大全》,又发布《粗浦历书》,粗尔派得到极大发展。

浦派由“三嘉措”师徒创立,藏琼·曲扎嘉措为师,两位弟子为克珠·诺桑嘉措、浦巴·伦珠嘉措。明英宗正统十二年(1447),浦巴·伦珠嘉措著《白莲亲教》,确立浦派成立。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克珠·诺桑嘉措著《时轮经总义·无垢光辉·庄严篇》,其得出冬至点从时轮经上所说的人马宫首的位置移动了七天。浦派重视吸收汉历知识,特别介绍汉历的闰月日计算,为清代汉藏历交流打下基础。

清代藏历发展达到高峰,尤其五世达赖喇嘛与第悉·桑结嘉措师徒为藏历发展做出极其重要的贡献。顺治十三年(1656),五世达赖喇嘛著《算学问答太阳之光》,总结藏历并对汉历有所研究。而对藏历发展贡献最大的是第悉·桑结嘉措。康熙二十六年(1687),第悉·桑结嘉措以浦派观点为依据著《浦派历算白琉璃论》,简称《白琉璃论》[4]。此书共三十五章,前十九章内容和天文相关,主要讲天文历算,占全书五分之一;后十六章主要讲星占,占全书五分之四。第悉·桑结嘉措请求西藏的天文学者对《白琉璃论》提出意见和疑问,山南地区的学者达日译师阿旺和鲁郭拉钦对该书提出二百零八条疑问,为了回答这些疑问,第悉·桑结嘉措专门著《白琉璃论献疑答案·除锈复原》,简称《白琉璃论除疑》[5]。《白琉璃论》与《白琉璃论除疑》两书成为西藏天文历法的标准,在拉萨、德格、塔尔寺等地刻版印刷。

《白琉璃论》发表以来,藏族历算基本以它为标准,其影响巨大。康熙五十三年(1714),敏珠林寺大译师达摩师利以浦派观点为依据著《日光论》,对《白琉璃论》中历算部分进行补充。随着时轮历发展,其计算日月食误差越来越大,最终藏历又再次向汉历学习,引入时宪历,时轮历与时宪历相结合构成现代藏历。

藏历引入时轮历后,在计算日、月食中,经常出现误差,而明末清初世界天文界发生了巨变, 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哥白尼写成《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地动说”。明神宗万历十六年(1588),第谷写成《论天体新现象》,提出“日心—地心体系”。在第谷对天体观测数据基础上,万历三十七年(1609),开普勒提出开普勒第一、第二定理,万历四十七年(1619)又提出开普勒第三定理。在欧洲天文学理论快速发展时,伽利略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将望远镜用于天文学观测,使得人类对天文的观测相对肉眼发生质的飞跃。于是,引进先进的历算被提上历程,这就是时宪历。在乾隆年间,时宪历终于被引入藏历,促进了藏历发展,这个引入的时宪历就是《马扬汉历要旨》。

时宪历是在欧洲天文学大力发展时,学习西方最新的天文学成果而成。汉历在计算日、月食时遇见同藏历一样的问题,就是误差太大。明崇祯七年(1634),经徐光启与西方传教士努力,将西方天文学原理和方法编入中国传统历法,著成《崇祯历书》。此书以第谷的“日心—地心体系”为主,也涉及托勒密和哥白尼的两种宇宙模式,还介绍了天文望远镜及各种西方天文学知识。清顺治元年(1644),汤若望将此书改名《西洋新历法书》献给清廷,次年被颁行天下,取名《时宪历》。

在汉历大规模引进西方天文学的同时,藏族人民则通过引入《时宪历》促进藏历发展。顺治九年(1652),五世达赖喇嘛入京朝见顺治皇帝,了解到《时宪历》,在其所著《算学问答太阳之光》中提出引进《时宪历》。在康熙皇帝大力支持下,康熙五十年(1711),《时宪历》被译成蒙文,随后由一世哲布尊丹巴活佛译成藏文,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刊版,取名《康熙御制汉历大全藏文译本》。不过,《时宪历》的数学原理是立体几何与三角函数,当时藏族学者大多没有这种数学基础,虽然翻译成藏文,大家只能望书兴叹。一直到乾隆九年(1744)雍和宫一位喇嘛将《汉历大全藏文本》简化,由马扬寺的索巴坚参记录下来,书名《汉历中以北京地区为主之日月食推算法》[6],一般简称《马扬汉历要旨》。

《马扬汉历要旨》将时宪历简化,并与时轮历的运算方法糅合起来。《马扬汉历要旨》主要是计算日、月食,而将五星运动计算去掉。《马扬汉历要旨》推算月食主要分为七部分:1.求入交月数;2.求平、实望时刻;3.求食甚时刻;4.求初亏、食既、生光、复圆时刻;5.推食分;6.推月食方位;7.推各地月食时刻。推算日食也分为七部分:1.求实朔用时和实朔实交周,即食限问题;2.求食甚用时;3.求食甚近时和真时;4.求食分;5.求初亏复圆真时;6.求太阳宿度;7.推日食方位。

《马扬汉历要旨》计算的是北京地区的日月食,而拉萨在北纬29 度43 分,东经91 度8 分,北京在北纬40 度,东经116 度19 分,两者存在时差,对藏区《马扬汉历要旨》提出“以在推月食时从食甚时,推日食时从食甚真时减去一时十二分为宜。”[6]即先推算出北京地区日、月食时间,再一律减去1小时12 分,但现实北京、拉萨时差1 小时44 分。计算月食只需要考虑经度差异,所以计算月食存在30 分钟误差,而计算日食时还要考虑纬度差异,两者差异就更大了。

随着《马扬汉历要旨》的广泛传播,时宪历被引入藏历,后被拉卜楞寺喜金刚院与拉萨曼孜康采用,现代藏历就引入了《时宪历》。历史上,《白琉璃论》与《马扬汉历要旨》相结合,就构成了现代藏历。

猜你喜欢

藏历月食琉璃
传统琉璃文化的现代表达
天狗食月
善思篇之瓷艺·琉璃彩作品
看月食
第一次看超级月食
“五彩”的藏历新年
月全食
琉璃的精工之美
碎琉璃
过藏历新年 游拉萨名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