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探讨
2020-11-16李访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的出行需求不断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各大中城市纷纷规划轨道交通项目,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挑战伴随着机遇,线网的形成、客流量的加大,对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保障运营安全的措施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轨道交通的应急处理提出建议,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保障运营生产安全。
关键词:地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运营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实现顺畅、高效运营的前提和保证,特别是对于地下铁道这样狭长的、近乎封闭的地下空间而言,一旦发生较大的灾害事故,将给各种运营设备和人员生命财产造成致命性损害和巨大的社会影响,使系统功能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地铁运营单位必须在已有的运营安全保障系统基础上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对地铁运营过程中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快速进行处置,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快恢复地铁系统正常运营。
一、 概述
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快速、大运量、低污染、低能耗的高效率交通方式,已成为世界各国大城市解决交通拥挤问题的首选交通工具。地铁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我国轨道交通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目前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地铁作为现代化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大客流运输任务。然而,地铁车站及地铁列车作为人流密集的公众聚集场所,一旦突发事故,其社会影响十分巨大,因此安全工作越来越得到各国地铁部门的高度重視。为减少事件损失和人员伤亡,快速正确地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显得尤为重要。
二、 地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一)成立专门组织机构
地铁正式开通试运营以来,一直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在开通前就经过车辆脱轨、列车火灾、突发大客流等预案演练培训工作。同时,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并对各专业人员进行全面培训,确保人员过关、设备过关、系统过关,制定目标,稳扎稳打,完善管理。针对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发生的一些险情,特别是近年来国际上地铁重大火灾事故、地铁爆炸事故的发生,更迫切需要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分为运营生产类、消防治安类、自然灾害类)和级别(分为重大级、一般级),确定现场处置的责任部门,并明确各单位领导所处的位置,随时接受工作调配,负责各自职责要求的协调工作。各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人员接到通知后,应立即赶赴各自的工作地点,同时做好本单位人员、工具等的组织安排。
(二)组建专业应急救援队根据不同专业,成立专门的应急救援队伍,如接触网故障应急救援队、钢轨断裂应急救援队、车辆脱轨应急救援队等,主要内容有救援队伍人员要求、人员结构、联系方式、紧急情况下的集结方式、日常人员管理、人员学习培训等,确保救援队伍人员构成合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应急救援队。在成立专业救援队的情况下,同时组建义务消防队、雪天应急除雪队等自然灾害情况下的应急队伍,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熟悉相关消防设备器材的使用、火灾时的应急处理等;提前做好雪天对车站、轨道的除雪应急措施,确保地铁运营万无一失。
(三)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器材
应急救援设备是成功组织救援的基础,为此地铁公司应根据地铁特殊情况及现场救援条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器材。
1. 车辆工具类:包括抢险救援车、网轨检测车、吊车、平板车、切割机、钻眼机、应急太阳灯等各类专用工具器材。
2. 消防器材类:包括灭火救援设备、个体防护装备、急救设备(如消防防化服、液压破拆组合器、空气呼吸器)、各种气体测定仪、对讲机、计算机等。在配备基本设备器材的基础上,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按需求完善工器具的配备标准,使设备器材更符合现场救援抢险的要求。同时,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强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其全面了解和熟悉各种设备器材的性能、作用,并熟练使用;第二,加强交流学习,特别是通过与兄弟地铁的交流,能更多地学到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和责任意识;第三,做好设备器材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器材始终保持良好状态。
(四)规范应急预案管理
制订应急预案。为确保各类突发事件的快速、及时、有序处置,最大限度地缩小影响范围,减少损失,尽快开通运营,必须对各类事件进行预测,并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在吸取内地铁事故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地铁实际情况,将各类突发事件按照涉及范围及影响程度分为两级:即由分公司层面牵头进行,影响较大的演练或特殊内容的演练确定为A类预案,由分公司职能部门牵头,报总经理批准后方可进行演练;事件危害程度一般、涉及面较小的演练由归口管理部门牵头,报分管领导批准后即可进行演练,这类演练确定为B类预案,便于日常演练和分级管理。城市地铁快速发展和运营,对地铁运营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地铁运营企业必须加大日常运营安全投入,确保地铁的快速交通为乘客提供舒适、高效、安全的服务。加强日常运营风险把控,避免各类安全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也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因此,在做好安全预防的同时,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处置显得更加重要,更关系到企业的形象、政府的应变能力、社会的稳定、民众的信任度等,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力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恩伟,马国龙.轻轨运营事故处理模拟演练初探[J].都市快轨交通,2018,18(3).
[2]方从明,杨文学,汪健.香港地铁车站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J].都市快轨交通,2019,19(1).
[3]司夏萌.城轨交通突发事件救援系统的设计及实现[J].都市快轨交通,2017,20(4).
[4]张铭,徐瑞华,李献忠.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能力的评价[J].都市快轨交通,2017,20(1).
作者简介:
李访,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