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2020-11-16钟文丹
摘 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根据健康需求的变化而变革,以创新驱动新供给,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城镇人口的扩大以及老龄化的加剧促使多元化的医疗服务的供给。为优化供给侧结构,对建立公共卫生、医疗和健康管理一体的健康服务体系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创新;以人为本;多元化;一体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是由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1月2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中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过去一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活力不断释放,供给侧结构的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改革开放40年来,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会是一次历史性的变革,其变革是因为新时代的医疗体系的建立不再是以医院为中心的服务导向,而是以人为中心的导向。应根据健康需求的变化调整供给侧结构,提高医疗水平,改善就医环境,优化就医流程等。
一、 健康需求的变化,引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探索
我国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人口区域分布不均匀,人口分布是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我国2018年城镇化率已达59%,且这个百分比任在逐年增长,对优质医疗资源的分配要求也在增高。再有,城镇与乡村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加,人们对医疗、康复、养老等健康服务的需求也在增长。具体为:1.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包括乡镇医院的医务人员、管理人员等的职业素质,医疗水平、管理技能有助于城镇化的发展,同时缩小城乡差距。2. 合理地分配就医资源,确保优质的医疗资源能被合理地利用,既不浪费,又不短缺,与人口基数相匹配并使整体的医疗水平提高。3. 建立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将疾病治疗,预防保健,康复理疗,健康教育结合在一起。
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方向正在从要素驱动为主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 经费投入不足造成医疗资源不足,并会阻碍创新医疗的发展。医疗质量的提高需加大卫生医疗事业经费投入,从而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更多地实现创新驱动。具体为:1. 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2. 对医疗的技术投入和对医疗人才的培养。3. 对医疗设备和互联网建设的投入。建立“智慧医疗”系统,让互联网在医疗上的应用发挥到作用,促进一体化健康系统的建立。
在我國健康需求日益增长的条件下,解决供给不足,调整供给侧结构,健全医疗体系,优化健康供给方式,以多元化供给体系,分级服务模式满足人民多元化的需求。
二、 建设优质的健康服务体系
健康在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个人的健康关系到了全民的健康,健康管理的优劣程度,关系到了健康中国建设的进程,关系到了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健康需要创新型多元化的健康体系来支撑。主要为:1.体制多元化。融入提前进行的健康规划、制定多元化健康体系有效运作的政策,完善监管制度,赋予健康服务机构一定管理自主权,激发他们释放供给力的活力和潜能,提升供给的质量和效率。2.个治疗方式多元化。推崇中西医联合治理方针,让中西医服务全民健康的覆盖并普及到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大对中西医建设的投入。3. 机构多元化。鼓励民办私立诊所的开立,给予优惠政策,并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创新办医模式,可实行公立医院与民办医院相互合作的模式,规范社会资本运营模式。4. 形式多元化。从预防、保健、诊疗、康复多维度提供的健康服务 ,并可将其整合。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应考虑完善养老机构、养老护理系统的建设,可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模式。
三、 探索建立公共卫生、医疗和健康管理一体的健康服务体系
供给侧结构的改革即健康供给方式改革,除了建立多元化医疗体系,应优化健康供给方式,将公共卫生、医疗和健康管理联系起来,实现城乡联动、资源整合的一体化卫生服务体系构建。让各个健康服务单元由竞争关系转向协同关系,创造“以人为本”的,为病人提供生命全周期的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
这样的体系从横向来看,能提升健康服务资源供给的效能,降低供给的成本,达到提供有效的供给的目的。英国自2013年开始,实施全民免费医疗政策,1947年开始运营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进行结构调整,改造内容包括公共卫生、医疗和社会照护三个方面。围绕居民社区服务圈,将小病分工到诊所,大病分工到医院,康复分工到社区。
建立该体系从纵向来看,需推进医联体的建设,实现各级医疗机构的无缝衔接,是促进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把优质医疗资源和现代医院管理技能从公立医院普及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城市普及到乡镇,让基层医疗机构健康服务能力长效提升,促进真正意义上的区域一体化体系。
健康管理是该体系中必要的一个环节,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的治本之策。除了推广健康理念,健康文化、健康教育还应从健康环境的角度入手,将疾病的预防做到内在和外在的全方位覆盖,综合治理城乡环境卫生,达到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健康社区、健康家庭的目标。
优化健康供给方式,将应用互联网技术促进一体化体系的建设。具体为:1. 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利于定期对居民健康状况从生理到心理多个维度全方面进行评估,做到对疾病的早期预警。2. 构建健康信息管理交互平台,利于健康信息平台共享。3. 居民可选择互联网远程咨询,医生线上进行问诊,开处方,解读检查报告或是接受健康教育咨询等服务。4. 居民可申请电子诊疗卡,并可绑定医保卡,在网上预约挂号、导诊、付款,查询检查报告,就医流程智能化,更方便快捷。
四、 总结
供给侧结构的改革是根据健康需求变化而发生的变革,需要建立优质的健康服务体系,达到有效供给的目的。创新型的多元化医疗体系需要多元化的体质来支撑,从横向来说是分级诊疗,大病到医院,小病到诊所,康复回社区。从纵向来说是医疗机构之间的优质医疗资源共享,相互合作,建立一体化的健康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卜保鹏.社区健康管理的模式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
[2]丁晓群.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J].健康界,2018(3).
[3]李萍.构建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9).
[4]李艳瑜.基层健康管理要从公卫服务入手,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是重点,技术、服务痛点仍待市场解决[J].中国卫生,2018(6).
[5]李牧.卫生与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探索[J].卫生经济研究,2018(5).
作者简介:钟文丹,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