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博物馆展览舆情分析

2020-11-16丁赟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国家

丁赟

摘 要:新形势下,博物馆事业的繁荣与否,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博物馆所林立的城市,属于城市、国家精神文化的标准配置,在不同的视角上影响着大家的生活与发展。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梦的发源地,承担着传承文化历史的使命。博物馆在实施对外宣传活动的过程中与博物馆的公共关系系统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并且只有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可以影响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提高观众的参与性,增强对应的社会效益。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加倾向的就是藏品、保管、研究、陈列等职能的推广与分析,忽视了公共关系的对外宣传与考量。因此,本文直截了当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根据课题的需求,分析国家博物馆展览舆情路径。

关键词:国家;博物馆展览;舆情分析

中图分类号:G2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1-0-02

一、问题的提出

从一定的程度上看,国家博物馆拥有丰富的博物馆资源,不仅保存着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与文物,还可以在古老华夏艺术的命脉当中,汲取养分,体现当地艺术魅力。其中,博物馆对外宣传活动和博物馆公共系统紧密相连,这些正好为博物馆开展教育与服务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展览与宣传方式不可或缺,但是需要根据舆情基础,对国家博物馆的各类媒介实施有效的评估[1]。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影响力,增强民众对于博物馆的信任性。引导正向的社会舆论,提高对博物馆的热爱之情,获得更多的有效支持,达到现代化建设目标。博物馆宣传的过程中,更加倾向的是公共关系追求,鼓励受众者参与博物馆的宣传,增强良好的形象,树立品牌效应。因此,现代化的形势下,国家博物馆将如何寻求有效的宣传方式,如何提升国家博物馆的品牌影响力、如何完美定位博物馆的品牌传播角色,就成为了目前形势下需要探究的重点。

二、国家博物馆展览舆情分析路径

(一)道法自然: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精品展

第一,分析对应的舆情。与“道法自然: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精品展”相关的信息,可以在2013年2月1号,到5月9号,包括转载的部分,一共数量是1 243条。按照信息量的排名顺序,可以看到是微博、其他网络新闻、报刊新闻等。网络媒体中,新京报网、西安新闻网、人民网等属于传播性较大的新闻。中央级纸媒、北京市属纸媒都属于展览报纸媒体的范畴。

第二,从新闻信息传播的视角看。根据现实的阿富汗,分析新闻信息的走势,可以看到,在每一个月当中,新闻量基本上保持平稳的状态,波动性偏低,曝光率也保持稳定的状态。从2月到5月之间,这段时间当中,新闻曲线呈现了小浮动的波动趋势。在2月的时候出现波动主要是策略与媒体联动存在一定的关系。3月回落,新闻量降低;4月新闻量回升,但是幅度性不大;5月的时候,仅仅前几天保持了一定的篇数,后来就没有得到关注性。

第三,从媒体类型分布来看,微博信息排位第一,以“观感”为主要依据。1 075条属于原创的范围,可以达到86%的比例,并且内容丰富,可以得到受众者的有效支持[2]。接下来,从网络媒体新闻报道量的角度看,传播力度最广的前三名就是新京报网、西安新闻网、人民网这三个类型的网站。

第四,从报纸媒体新闻报道量的有效分布看,《新京报》的数量是最多的,可以达到53篇的数量,提升了对应的曝光率。其次就是《人民日报》,数量可以达到32篇的水平。也就是说,展览的级别不一样,那么所带来的影响力也是不一样的。

從舆情的视角开始分析,可以看到,中央媒体不断地扩大影响力,提高参与度,满足了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增强了展览影响力。从一定的程度上看,在不同的视角影响下,不同类型的媒体全部参与进来,并且以中央级报道的基础上,展现了很强的推动性,满足了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此次的推广当中,并体现很强的鼓动性。各类媒体当中,需要在《人民日报》等中央为代表的媒体当中,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建立有效的影响力,扩大对应的知名度。另外,在展现过程中,中央级报纸媒体在延伸的路径上,一共发布的文章可以达到32篇的数量,并且体现了很强的权威性,提高了大众的关注度。并且《光明日报》等其他的日报也在报道当中展现了不一样的理念,符合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中央级网络媒体的数据显示人民网为首的发布可以达到24篇之多,并且全部体现了权威性,扩大了影响力。另外,还主要针对展览的现场作品、内容、背景等实施有效的报道[3]。

从舆情的反馈来看,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和传播,并且获得了一致的好评。不少人在展览的现场得到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体验到了作品的魅力性,并提高了主观能动性,获得了积极的评价。例如:网友@有清水:就在网络下积极的评论,并说道终于看到了心念的“道法自然”,中国让我大饱眼福,在参观当中,孩子们也表现了和以前不一样的感觉,静静地体会着艺术的魅力,这样的画面让大家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温馨的感觉。像这样类似的评论还数不胜数,在这里不再一一的展现。网民这个时候,主要是在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站上,实施体验感觉的互动,在自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感知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信息能量的积累。此次的展览仅仅新浪和微博,就发布了47 752条之多,在这些内容当中,也包含了转载的信息,不仅丰富了相关的内容,以此同时,也提高了展览的关注度与影响力,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二)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

在2014年的时候,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法国的博物馆在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的时候,联合举办了关于名馆·名家·名作的相关主题的展会。此次展会当中,包含的内容较多,卢浮宫博物馆的相关内容,凡尔赛宫、毕加索博物馆等10件精品首次来华展览。每一个作品都承载着不一样的时代需求,反映了潮流的象征,表现了风格的特色。

从新闻传播的角度看,也就是说,根据舆情的走势可以看到,在5月中旬的时候,舆情的数量达到了顶峰的状态。在媒体的分布上看,此次经历了两个月的时间,舆情信息达到了735条,在这些信息当中,包含了转载的部分[4]。电视台报道是在14期的基础上完成的,并且报刊新闻可以达到172篇之多,网络媒体的数量达到了421篇,其他的论坛等128篇的数量。根据以上的数量可以看到,这次的专题新闻,网络舆情占据的比例较高,所占的比例为57%左右。从媒体的统计看,参与性最强的前几名就是《人民日报》《东方早报》《北京青年报》等。在网媒统计的角度看,传播力最大的就是中国新闻网,数量与其他的媒体相比较,展现了很强的超越性。

从舆情分析的角度看,宣传的力度比较全面,呈现了多元化的视角,并且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满足了大众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次的交流展览是在“中法文化之春”活动的基础上实施的,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5]。中法之间一直没有出现过重大的纠纷,甚至还出现了强大的舆情吸引力。之所以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是和国家博物馆全面科学的筹划存在着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此次的宣传可以在“立体式、全方位、多角度、有重点、有亮点、有节奏”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并有效地将传统媒体与现代化的媒体等相互结合起来,增强国内的覆盖性,提高海外的辐射性[6]。不仅在官网上实施科学的发布与宣传,与此同时,也在微信等网站上,建立相关的内容,制造舆论的走势,像CCTV新闻中心、新华视频等具有权威性的电台也开始全程性的跟踪[7]。并在第一时间挖掘作品背后的故事,缩小展览与公众之间的距离,让更多的受众者加入到展览的行列当中。还有不少网络的大V亲自来到现场,感受现场的气氛[8]。学术活动也在此次展览的基础上,构建了“我看名馆名作”征文比赛,提升了体验主体活动的构建与实施。从舆情反馈的角度看,大部分的受众感知了一个高质量的画展,但是感觉数量较少,没有看尽兴。还有不少网友认为,现场很多家长带孩子看画,由于人数较多,只能走马观花的跟着走下去,表示很可惜[9]。

从舆情热点看,“特展”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之后,“晚間专场”服务理念也体现出来,并且还演唱了10天,在实际的基础上满足受众者的需求。以新华社等为首的头版,扩大了消息的影响力。一共接待观众近4 650人,占全天数量的28%的比例。这个时候可以看到,严密的宣传计划是舆论宣传效果的保证,媒体的良好互动是取得宣传效果的前提,注重观众感受是完美办展的根本立场。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博物馆文化体现了较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特殊性。博物馆在做好藏品、保管、陈列等相关的职能的同时,还需要做好对应的博物馆文化的宣传推广工作,使用先进的设备与方式,兼顾不同文化层次的需求,达到科技与文化艺术的融合,使用高科技来进行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因事制宜,向着多元化的宣传策略实施延伸,提升展览的质量,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蓝蔚.国家博物馆展览舆情分析[J].国际博物馆(中文版),2015(Z1):146-156.

[2][美]爱德华·P.亚历山大,玛丽·亚历山大,陈双双.博物馆变迁,博物馆历史与功能读本[J].国际博物馆(中文版),2015(Z1):2.

[3]维维安·帕内里·萨拉夫,玛利亚·克里斯蒂娜·奥利维拉·布鲁诺,程琳.文化遗产,参与与开放[J].国际博物馆(中文版),2015(Z1):83-93.

[4]尼亚布洛·希潘谷拉,奇多沙什·曼迪兹沃,秦文.穆塔雷博物馆的静态藏品与体验联系[J].国际博物馆(中文版),2015(Z1):94-99.

[5]林奈央,管慕飞.博物馆与世界遗产地:共享历史的新途径[J].国际博物馆(中文版),2015(Z1):108-118.

[6]亚历山大·科马罗夫,滕曼.柴可夫斯基给世界的遗赠[J].国际博物馆(中文版),2015(Z1):119-127.

[7]单霁翔.增加高校博物馆社会亲和力的思考[J].国际博物馆(中文版),2015(Z1):128-132.

[8]王超.如何看待流失文物——以美国保存的广胜寺壁画为例[J].国际博物馆(中文版),2015(Z1):133-137.

[9]宋娴,顾洁燕.上海自然博物馆:促进公众与藏品互动[J].国际博物馆(中文版),2015(Z1):65-69.

猜你喜欢

国家
人口最少的国家
面积最少的国家
地形最狭长的国家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返璞归真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