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动构式的认知研究

2020-11-16颜瑾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颜瑾

摘 要:本文基于“智能课堂”教学平台已采集数据,分析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于三类中动构式的掌握程度。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在讲解中动构式时应强化对于体验者主语类中动构式的语言输入。

关键词:高职;中动构式;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1-0-02

作为中古英语晚期语言类型过渡阶段的产物,中动构式的结构成分排序受到英语语用功能影响,将话题中心置于句首,施事动作放于句中,若在不加助动词或否定副词情况下,可将副词部分放于句尾,形成类似于“The car drives quickly”的句子。由于该语法结构属于语言过渡阶段产物,英语教学涉猎较少;而在后续的语用研究中,该语法结构亦作为一种独立的语法现象,多供研究者们进行基于语料库的句法认知研究。综上两点,笔者将以已有语料为基础,通过展开基于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动构式学习的行动研究,挖掘一线学生的学习痛点,填补英语教学的研究空白。

该行动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语法学习阶段,该阶段以教師上课讲授、学生课下复习为主,第二阶段为在线测试及巩固夯实阶段,重点针对测试结果进行有重点地纠错复习。本文的数据分析借助笔者学校使用的“智能课堂”网络教学平台,测验及数据结果由平台后台自动生成。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院校大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笔者以王璐璐(2018)、朱洁(2014)等的语料库研究资料为基础,教授学生工具类中动构式、描述类中动构式及体验者主语类中动构式,工具类多用来形容如钢笔写字流畅(e.g.The pen writes smoothly)等使用属性,描述类多用来描述如主意听上去不错(e.g.The idea sounds good)等实体特征,体验者主语类多用来描绘如他容易被贿赂(e.g.He bribes easily )等特质。

在第二阶段的测试反馈中,根据汇总结果,学生学习痛点分类如下:

1.通过第一阶段的语法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分清在包含常见的工具类中动构式高频动词(e.g.write、sell等)的句子中,需要选用以主动形式表示被动含义的谓语动词[1]。但多数学生无法通过上下文,把握具体动词准确时态。

以动词write为例,笔者借助所教课程《高职国际英语》必修三第一单元的课文内容,要求学生改写文章重点句型,并熟练运用中动构式的高频谓语动词write。测验结果如图1。

由图1可知,学生在学习中动构式过程中,除了极少数学生尚未掌握中动结构句型中谓语动词的主动形式(此类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2.78%),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洞悉了句中谓语动词需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含义的概念,但在处理该动词的具体时态时,却由于英语基础薄弱,存在无法通过判断缩写词Its时态而误用write的过去时态wrote(出现此类问题学生约占13%)或had written(出现此类问题学生约占8%)的情况,另有多达19%的学生无法厘清非谓语动词(e.g. writing, to write, written)同普通谓语动词(e.g.write,writes, wrote)的区别,将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中谓语动词的用法同非谓语动词直接做状语的概念混为一谈,出现了语法叠加的问题[2]。在剩余学生中,有高达22%的学生存在审题不清,误用“write”的情况(此处默认该类学生已经掌握了中动构式中谓语动词的基本用法)。

2.对于描述类中动构式高频谓语动词(e.g. sound,taste等),由于该类动词大多隶属于特殊类系动词,且在学生中学英语课上已反复操练,故而该类动词在实际运用中误用较少。以动词sound为例,在讲述课文Problems a Project Manager can Have 过程中,笔者借用课后头脑风暴话题,带领学生完成了如下的中动构式填空练习[3]。测验结果如图2。

由图2可知,仅有2.78%的学生误用动词sound的非谓语动词形式sounding,绝大多数学生借助平日的口语练习及中学基础,可以准确判断第二个填空处应填谓语动词的主动形式。而极少数学生犯的选词错误,多半来源于学生对英语语法“就近原则”的误用。英语中的“就近原则”,又称“临近原则”,多指在使用诸如“not only…but also…”等特定句型中,动词的单复数形式同离其最近的名词相一致的情况,而非在没有出现逻辑连接词and的情况下,可以随便遵从一句话中出现的动词皆为动名词的规则。

3.结合图3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中动构式之后,依然存在对体验者主语式中动构式常见谓语动词(e.g. bribe, persuade等)认识不清的现象,且经过反复训练,效果不够明显。

由图3可知,在表达“他容易被说服”(e.g.He persuades easily)的英文句子中,仍有高达47.92%的学生倾向于将体验者的被动状态用“is”体现,忽视了动词“persuade”本身即有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状态的特性。与此对应,在前期进行的随堂测验(见图2)中,同样仅有25%的学生能够在语法讲解后的随堂测验中,掌握高频中动构式谓语动词bribe的准确形式。

综上所述,笔者所教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中动构式这一语法结构时,极易受到母语的影响,并产生语言学家Robert Lado于1957年提及的“互推影响”:即学习者在学习工具类中动构式时,受到母语“这笔写起来真顺滑”的正迁移影响,在学习英文版的“The pen writes smoothly”时,便能接受用谓语动词write的主动形式表示被动含义(此处指被人写起来)的用法。虽然受限于已有英语基础,不能在第一时间准确找出动词“write”的准确表达形式,但在认知层面已经可以造出由非施事论元的某一内在属性通过谓语动词主动形式表现出来的句子。反之,在学习“他容易被说服”(e.g.He persuades easily)的英文句子时,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学生在认知层面极易出现字字翻译,通过连接词is的使用,将“被”字句翻译成“be动词+过去分词”的形式,因而出现混淆非施事论元与施事论元,并采用谓语动词的被动语态处理句式。而在学习描述类中动构式高频谓语动词时,由于该类动词隶属于特殊类系动词,在学生早期英语课上已经反复强化,且“这主意听起来不错”的英文翻译(e.g. The idea sounds good)符合汉语的说话习惯,故而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做练习时准确选用该类动词的主动形式。

在对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讲解中动构式的过程中,教师应强化对于体验者主语类中动构式的语法讲解,帮助学生减弱母语对该类句法学习的负迁移影响。

参考文献:

[1]吕彤.浅谈汉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11):134-135.

[2]王璐璐.基于语料库的英语中动结构特征描述及分类[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8,38(6):83-89.

[3]朱洁,张周洲.英语中动构式中施事论元句法隐含的认知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7(1):133-138.

猜你喜欢

高职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将“课程思政”融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设计——词汇教学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