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剧中舞蹈动作对角色塑造的影响研究

2020-11-16唐雅莉

艺术大观 2020年22期
关键词:艺术效果人物塑造音乐剧

唐雅莉

摘 要:音乐剧是以音乐、舞蹈、戏剧等集多种元素为多位于一体的表演艺术,其中角色的塑造及人物形象是整部音乐剧的核心所在,因此音乐剧中人物的形象塑造及舞蹈表演是其作品的重要环节,承接故事的脉络走向。舞蹈因其动作及张力在舞蹈上更能抓住观众的眼球,加深舞台的艺术效果与震撼力,使整部作品更加充满生命力,发挥出其作品的最佳效果。本文旨在根据音乐剧中舞蹈的元素特点,分析舞蹈动作对于人物塑造的定位与内心活动,阐述其在音乐剧整体表演中的关系及影响。

关键词:音乐剧;舞蹈动作;人物塑造;艺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J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2-00-02

一、音乐剧中的舞蹈元素

舞蹈是一门用肢体来表达其语言及情感的舞台艺术,在音乐剧中不仅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及走向,甚至在有些时候比独白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音乐剧中的舞蹈元素,更多地强调情绪的表达与铺垫,相对于独立的舞蹈艺术而言,更为注重整体的感情表达与大幅度的肢体语言,以期达到推动情节发展、带入主题情感、渲染背景气氛的目的。相对的,音乐剧因其故事背景以及故事走向,舞蹈动作也会因其而展现出适当的舞蹈表现,增强故事的画面感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使观众了解其舞蹈背后的深层含义。通常舞蹈的编排会从音乐剧整体的风格出发,创造出符合其人物性格与情节的舞蹈。在这样的表演方式下,表演者利用肢体语言传达出其角色的情感,使观众更加直接地感受到表演的氛围,产生强烈的艺术共鸣,而这样极具带入感的表达特点,也让受众极易投入其中,而这也是音乐剧多年来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1]

二、音乐剧中舞蹈动作对人物的塑造

(一)舞蹈动作在音乐剧中对人物性格的定位

在音乐剧中舞蹈动作的设定必须符合其人物形象,其动作必须贴合其人物特征以及情节设定,不可凭空捏造。我们都知道,不同的社会身份会给人身上带来或多或少的一些动作习惯,例如一名幼儿园老师,她的行为动作当中必定有一些大幅度的动作便于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而声音婉转动听让小朋友感受亲切。因此在音乐剧中塑造这样的角色时,舞蹈动作要活泼可爱,每一个动作细节都要表达出其职业带来的行为特点。再比如说,得到心上人的芳心和遭到心上人婉拒的舞蹈动作也是有很大不同的,前者可以用逐渐加速的舞步表达其按捺不住的心情及内心的欢愉,后者可以用缓慢沉重的步调一步一步地表达自己内心的忧愁。在《天上人间》这部剧中,最后一幕具有明显的快乐与热烈气氛,此时即需要演员通过不断的队形变换及快速的脚步移动,让观众眼花缭乱,以达到推动热烈气氛的目的。在队形的变换中场地也在不断地更换,从屋内到屋外,甲板到房顶,场景的更换使整场舞蹈更有层次感,让观众在丰富的视觉冲击下目不暇接。[2]

(二)舞蹈动作在音乐剧中对人物内心活动的体现

我们都知道舞蹈是一门以肢体语言表达情感的艺术,同理,在音乐剧中也擔任着同样的效果。不同的人在面对同一件事情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态度是不同的,不同人物的内心活动变化也会带来迥然不同的肢体表现。在利用舞蹈动作表达其角色的内心情感时必须具体落到实处,通过舞蹈的节奏、特点、编排将内心的情感具象化,将内心情感与舞蹈动作融为一体,做到真正的引起观众内心共鸣,感动观众。例如,在《巴黎圣母院》中,艾斯米拉达的情感体现,在单单有独白和歌唱的情况下就会显得过于单薄,对人物的立体塑造和内心世界的描述也会显得不够自然,在大段的哭诉及情绪铺垫情节之后,通过“泄口”来爆发角色的情感堆积是迎合观众且符合逻辑直觉的,此时舞蹈动作所带来的大开大合的肢体张力就很符合角色的情景预期,通过舞蹈动作的表现,让艾斯米拉达的内心世界更好的呈现在观众面前,从而更好地感受艾斯米拉达自由烂漫到悲惨绝望的心路历程。[3]

三、舞蹈动作在音乐剧中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一)音乐剧中舞蹈动作的风格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一部音乐剧由于剧目庞大,人物多样且关系复杂,常常需要通过多种风格的舞蹈来表现人物的个人特点和角色蜕变,通过舞蹈风格的转变,可以快速地转换角色人物心情、舞台地域背景、中心思想情感等,让观众可以更为快速且明确的了解舞台情景的大量的信息,同时让换场过度之间的顿挫感也更为丝滑。音乐剧中最常见的两种舞种分别是爵士舞和现代舞,这两种舞蹈都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与目的性。例如,现代舞因其编舞的特殊性空间感强,叙事性强,在剧情中可以更加生活化的去阐释故事的走向以及人物的心理变化。现代舞的整体风格比较放松,要求表演者需具有较高的舞蹈基础,对于高难度的舞蹈技术具有一定的把控能力,以期达到舞蹈动作对情节推动的目的。爵士舞是一种律动性强且极具节奏感的舞蹈,不同于一些现代舞和古典舞相对内敛的风格形式,是一种表现较为开放的且热烈的舞蹈类型。对应的,其风格化的形态特征使其更适于表现欢快或急切的表演场景,如在《猫》这一音乐剧中,作者有意的将芭蕾、现代舞、英国民族舞、爵士舞等不同流派风格的舞蹈放在一起,形成较为多样多元多层次的嵌套深度,营造了“猫”这一形象在不同情景下参数舞会时的场景,极大地丰富了舞台的画面及多样性,使观众在享受长时间音乐剧目的同时保持较高的集中力,不容易造成快速的审美疲劳,而其中爵士舞蹈出现的部分,大多数集中在较为急切或热烈繁杂的场景之中,让画面的快速切换与舞台的快速流转不至于太过跳脱,同时爵士舞的与其他舞种一样,作为为剧情及气氛所服务的链接,其舞蹈动作也配合“猫”这一角色的情节发展需要,较为深刻刻画不同时期“猫”的内心情感与自我独白,让观众产生人物共鸣的同时给予观众以视觉与听觉上的双重享受。再比如音乐剧《西区故事》中,该剧的开场许多演员在街道上表现出爵士风格的街舞,他们的动作自由不羁,展现了剧情中人物性格的“横行霸道”以及“玩世不恭”。演员所表现的爵士风格街舞看似随意但有几个刻意的抬手驱赶的动作,和剧情中“抢地盘”的主题完美契合。[4]

(二)音乐剧中舞蹈动作的节奏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节奏一词乍一听似乎觉得不太重要,但是节奏却是音乐剧甚至所有艺术当中最为重要最不可或缺的重点。比如乐器的表演一旦没有了节奏,那就是毫无感情的音符拼凑;台词表演一旦没有了节奏,就是毫无生气的碎碎念;舞蹈一旦没有了节奏,就是广播体操般的动作衔接。所以,无论哪一种艺术形式都需要合理的节奏,逐渐一步一步地达到全剧的最高点再回归到平淡部分。[5]

事实上,舞蹈动作的节奏韵律依附于音乐剧目中的整体节奏把控,在情感铺垫的环节多采用舒缓递进的舞蹈节奏模式;在人物情感爆发的高潮处,多采用快速骤变且反复的节奏模式,触发人物的不同情感。另一方面,舞蹈动作的节奏也定位了剧中的情节与整个舞蹈动作的风格与技巧类型。不同的舞种有不同的节奏类型,而这些不同的节奏类型塑造了起伏跌宕的舞蹈动作,舞蹈动作展现动作的技巧,而这些动作技巧则又刻画了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层次感,刺激或渲染了人物或情节,所以说节奏一词真的不容小视。[6]

如在《巴黎圣母院》中,艾斯米拉达被人陷害而受到警察的强制逮捕,此时周围的人群显出预期的慌乱,而此时慌乱的感觉则是由演员们无意且快速地跳脱,极具力度感的奔跑,以及夸张而合理的上肢动作展现的。在这里节奏被恰如其当的使用与把控,让整个画面展现出乱中有序的情景与架构,更加符合音乐剧而不是舞台剧的基本设置,而这样富有节奏的乱,恰如其分的慌,则让此时的剧情及情节变得更加合情合理,让《巴黎圣母院》整部音乐剧显得更加的生动而立体,让观众能更好地受到作品中情感及意识的流动。[7]

根据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音乐剧中的舞蹈动作对于人物形象、性格定位、内心情感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音乐剧中舞蹈动作的风格、节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人物塑造的艺术效果展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舞蹈动作在音乐剧中与人物塑造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其融合性推动剧中故事发展及情节渲染,使音乐剧达到更好的演出效果,给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参考文献:

[1]郑彬彬.探究舞蹈在音乐剧中的主要作用[J].中国民族博览,2020(06):114-116.

[2]韩佳霖.舞蹈在音乐剧中的魅力呈现[J].艺海,2019(11):32-33.

[3]满宁.探析音乐剧中的舞蹈魅力[J].艺术教育,2019(10):120-121.

[4]李奇.音乐剧表演专业教学中基于“戏剧情境”下的舞蹈训练探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9,37(03):165-168.

[5]于平.探究舞蹈在音樂剧中的主要作用[J].戏剧之家,2019(29):119.

[6]于平.浅析音乐剧中舞蹈的发展及作用[J].北方音乐,2019,39(16):244+253.

[7]岳祉龙.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艺术元素研究[D].温州大学,2019.

猜你喜欢

艺术效果人物塑造音乐剧
《来自远方》电影版9月上线Apple TV+
East Side Story
看音乐剧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手法与影响探析
浅谈话剧音响的艺术效果
浅谈灯光的艺术效果在舞台演出中的运用
回家之路
《大师与玛格利特》中空间变换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素
2015上半年中国音乐剧演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