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渗透功能在儿童音乐剧创编中的地位和作用
2020-11-16谭薇
谭薇
摘 要:本文通过儿童音乐剧德育渗透功能在儿童音乐剧创编活动中的地位、作用的探析,闡述幼儿园开展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是幼儿时期最理想的教育活动。
关键词:儿童音乐剧;创编;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4-00-02
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在众多幼儿园开展以来,该活动深受幼儿园广大师幼的欢迎,已成为广大学龄前儿童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实践证明,该活动有益于活跃儿童的思维,有益于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有益于儿童健康成长,有益于丰富儿童的语言表达,也有益于儿童初步认识社会和融入社会。至于德育渗透功能在儿童音乐剧创编中的地位和作用,则是本文要探讨的课题。
一、德育渗透功能在儿童音乐剧创编中的地位
(一)充分发挥德育渗透功能是儿童音乐剧剧本创作的灵魂
儿童音乐剧剧本创作是幼儿园开展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关系该活动成败的关键性工作,剧本创作的动机应是:一切为了孩子们美好的未来。所以立德树人就是我们开展该项活动的最终目标。欲达此目的,我们必须牢牢地把握德育渗透功能是儿童音乐剧创作的灵魂这一至关重要的原则。
首先,立德树人是儿童音乐剧剧本创作的目的。学前教育是儿童一生中最初接受的启蒙教育,类似植株幼苗成长阶段园丁施予的呵护,每颗幼苗将来能否长成参天大树,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该阶段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开展的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就是要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养成的初始教育,故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应是儿童音乐剧剧本作者创作或改编剧本的初衷。其次,以美育人是儿童音乐剧剧本创作之途径。其剧本创作须本着以剧动人、以情感人为手段,以美育人为途径,充分运用音乐剧“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和“载歌载舞”[1]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演员”激情的演唱和表演,触动儿童幼小的心灵,达成规范儿童行为美,塑造儿童心灵美之目标。再次,弘扬正能量,传承真善美,是剧本创作渗透德育的重要方法。社会正能量的弘扬,人间真善美的传承,既是教育方法,更是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职业责任。
(二)恰当展拓德育渗透功能是儿童音乐剧创编的根脉
实践证明,德育渗透必须贯穿儿童音乐剧创编的全过程。德育教育的渗透功能是创编之纲,纲举则目张。德育渗透功能又好比是树的根脉,这根脉贯通树的主干与树枝,使其得到水分和养分的供应,慢慢长成参天大树。
儿童音乐剧的创编,就一般情况来说,可分为如下流程,即剧本创作、戏剧表达、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几项程序[2]。特别是在戏剧表达和戏剧创作的环节,可让儿童以角色或观众的身份表达自己对角色塑造、剧情细节创造的感受和想法,以期达到音乐剧最佳艺术教育效果。此种表达本身就是艺术表达的萌芽,其中不乏创意性的表达。当然在这一创编过程中,教师必须时刻以自己的言行(包括教师的言行、神态、演唱、舞蹈或表演)诱导幼儿们紧紧围绕德育教育这条主线,必须引导幼儿坚持以爱国、爱家为主脉以对幼儿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启蒙教育为主,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为目标,实施儿童音乐剧创编活动。
(三)德育渗透潜移默化的熏陶功能是儿童音乐剧创编的重要手段
儿童音乐剧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功能,可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般滋润幼儿心田,使其健康成长。可使幼儿在音乐剧创编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水到渠成的德育教育,使蕴涵其中的教育效果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譬如,关于以规则指导下的自由,友善基础上的团结,以及文明习惯的养成等为教育主题的教学活动,均可实现幼儿教育戏剧化教学,在愉悦身心同时,“润物细无声”地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作为综合性戏剧的儿童音乐剧,以其戏剧表达形式的多样化,表演手段的嬗变化,赢得幼儿们的青睐,在滋润儿童心田的同时,使其快乐地成长和受教。
(四)滋润幼儿心田的德育渗透功能,是儿童音乐剧追求的最佳教育效果
幼儿通过直接参与儿童音乐剧的“戏剧表达”“戏剧创造”和“戏剧表演”等创编活动,可达成以美育人和立德树人教育目标。首先,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使直接或间接参与活动的每位幼儿的艺术天赋得到尽情发挥,该活动以美育人的目标易于达成。其次,参与活动的全体幼儿在创编活动中受到情感上的触动和心灵上的陶冶,立德树人的目的亦可随之自然地达至。至此,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所追求的最佳教学效果即可实现了。
笔者在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感知,这最佳教育效果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的。无论是幼儿“演员”还是幼儿“观念”,在创编活动的上述环节中,皆可达至所谓的“入戏”即可诱导幼儿获得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所追求的最佳教育效果。其一,可增进幼儿对儿童音乐剧戏剧故事所渗透的德育教育主旨产生心领神会心灵上的沟通,进而可对剧中人物产生爱憎分明的真情实感。如依据《小英雄雨来》的故事,改编的儿童音乐剧《小英雄赞歌》,实现了孩子们和小英雄情感上的交流,对英雄的敬意和亲切感油然而生,德育教育的主旨就会水到渠成般地达成。其二,全体幼儿“入戏”的效果还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日常行为“天天向上”的学习自觉。关心同伴、关爱集体、相互谦让便会蔚然成风,孩子们便会觉得自己“长大了”。其三,全体幼儿“入戏”的效果,亦可初步启迪幼儿对家庭、对集体、甚至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德育渗透功能在儿童音乐剧创编中的作用
通过以美育人之途径,达至立德树人之目的:
戏剧是综合性艺术,而音乐剧则是综合性的戏剧[3]。在幼儿园开展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则是对儿童进行综合性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属美育之范畴,美育可促进人在德育、智育、体育及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以美育人,传承人间真善美则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通过儿童对音乐剧美感映像生成,美感感知和联想阶段,这一自然生成的程序,产生了美感对儿童心灵的直接刺激,这刺激能够潜移默化地弘扬正能量,传承真善美。随着场景的推移,时间的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乐音熏陶品高洁”,以美育人之功效逐渐显现,立德树人之目的随之逐渐达到。
儿童音乐剧创编活动,在弘扬社会正能量,传承人间真善美的同时,对儿童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可塑造儿童健全的品格,儿童健全品格的塑造,可使儿童终身受益。笔者认为在诸多优秀品格中,塑造儿童具有健康稳定的情绪,活泼开朗的性格善作善成得到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尤为重要。一个人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即是人的学习和改变自己的过程,需要改变自己诸多不适应社会要求的习性,塑造自己适应社会需求的优良品格。为此我们设计了以“活泼可爱的小鹿——鸣鸣”,“忠诚可爱的小狗——珊妮”,“铁杵磨针”,“失败乃成功之母”等为主人公或主题的系列儿童音乐剧创编活动,诱发了幼儿参与创编活动的盎然兴趣,激发了幼儿主动参与的澎湃激情。随着耳濡目染熏陶过程的进展,儿童心理健康稳定,性格活泼开朗,持久的毅力,坚强的意志等优良品格日积月累地塑造,人的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展现了良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乃成功之半,入门既已实现,那么随着时间的积累,登堂入室也是可以办得到的。
再则,儿童音乐剧创编活动可培育儿童高尚的道德。教师是在学生心灵深处耕耘的人,培养儿童心灵美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因此帮助儿童构建的心灵美为基础的道德框架,则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而人的道德框架是由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所构成的。基于此认识,笔者认为对儿童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启蒙教育尤为重要。为此我们选择若干教育主题开展系列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在创编活动中,爱党爱国教育是儿童培育高尚道德之基石。我们拟定了该主题教育的七项课题,即“伟大的党”“富强的国”“英雄的人们”“壮丽的山川”“和谐的社会”“幸福的生活”和“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的”。对于每项课题,我们依据儿童生理、心理特点拟定了子课题,如“富强的国”这一课题,我们拟定了“民富国强”和“现代化的国防军”两个子课题进行儿童音乐剧创编活动的。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以文明诚信是高尚道德之栋梁,友爱团结是高尚道德之支柱,专心做事是高尚道德之砖石为主题的创编活动,均收到很好的效果。这些初步的,然而是非常生动形象的感知,使幼儿终身受益。
教学实践证明,儿童音乐剧对儿童德育启蒙教育是非常成功的,它使儿童初步学会明辨是非、真假、美丑与善恶,初步知晓人类社会的正能量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最重要的是在儿童的心田布下了真善美的种子,这种子定会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企盼着孩子们将来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做有益于人民的人。
参考文献:
[1]毕尔丹.音乐剧表演的基本特征[J].北京舞蹈學院学报,2009(04):112-116.
[2]张来群.探究、唤醒、表演:让戏剧创作可望又可即——以孙艳老师《走进戏剧创编》一课教学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6(11):51-54.
[3]张励民.论戏曲是诗化的综合性艺术——兼作戏曲与诗歌、绘画之比较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1990(06):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