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分析

2020-11-16高淑敏

艺术大观 2020年25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艺术设计情感教育

高淑敏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速率越发提升。艺术设计专业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专业人才的重要支撑,本文从多方面着手,针对性地分析了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融合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从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到师生情感交互,从学生对设计作品的感悟到情感设计和教学活动的融合,与其他教育模式相比,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对情感教育的需求更高,尤其是在高校教育中,开展情感教育不容忽视。

关键词:高校教育;艺术设计;情感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5-0-02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常常会发现存在原地踏步的现象,在习惯性经验思维中徘徊,知晓设计作品存在问题,但是却无从着手,这显然是艺术设计专业面临的巨大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未来成长。为行之有效地解决此种问题,教师有必要积极地优化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不能简单地背诵教条,亦步亦趋,也不能抄袭他人,而是需要帮助学生明确设计作品需要饱含作者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最近人情、最能传达人性的优秀作品。

一、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

教学的核心目的是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形成对所学知识的深层次认识,并最终将其应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中。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将会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任务带来巨大的帮助,不仅能够减小教师的教学压力,而且还能提升教学成效,有效保障教育工作的流畅性和高效性。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充分利用艺术设计教学的互动性来缩短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保证双方能够在开放、自然的环境中交互沟通。教学质量的提升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或者教学方法,而是需要凸显出人性化教育方针,考虑到艺术设计教学需要涉猎到大量色彩性、架构性内容,因而仅仅依托教师的努力显然是不够的,教师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群体的学习积极性,指引学生在自我探索和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内容的索取,教师在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其行为导向后,可以更为有效地切入体育教学中,有效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从其他角度来讲,高校艺术设计教学需要有效提高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的关注力度,这不仅是为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为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合在设计作品中,和其他理工类学科不同,艺术设计要求学生具备更为扎实的艺术素养,能够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情感、经历和认识融合于艺术设计作品的内部,这将会成为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促进其认知发展的关键元素。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越发提升,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融合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越发提升,已然成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1]

二、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应用

(一)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喜爱

就目前来看,由于受到多方面的限制,高校学生通常存在有大量学习被动的现象。学生的入学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并无过多自觉学习的习惯,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很大程度取决于其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喜爱程度。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兴趣,促使学生从感兴趣转化为热爱相关课程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需要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教学情感足够饱满,以情动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可利用自身在专业上经历的过程,促使学生形成对专业的充实认识,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出更为庞大的实践舞台,对学生的各种表现给予充足的鼓励和肯定,保证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艺术设计的满足与欢乐,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信心,加深其求知欲望,保证学生能够产生更为深刻持久的情感。此种情感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克服专业学习中的顽强力量和意志,为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做出大量努力,除课堂中的专业训练外,教师还需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引导其参与到各种艺术设计比赛中,此类比赛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操作机会,为学生打造出更为广阔的平台,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喜欢。[2]

(二)采取针对性教育方案

艺术设计教学的核心目标和其他类别的教育并不相同,其他类别教育的核心目标设计培养理性化的人才,其要求根据学生各异的天赋、性格、气质和兴趣来开展教学活动,保证学生能够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有效发展自己的艺术风格。就服装艺术设计专业为例,部分学生更加喜歡设计职业服装,而部分学生则喜欢设计休闲服装等等,面对学生群体存在的个性化认知差异,教师需要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培养。因此,教师的教育行为不再是刻板的教育模式或者固定的步骤方法,而是以学生为本的自由设计过程,在此过程中的情感教育承担着无可忽略的作用。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并非他人情感体验和思想的传话筒,被动地将艺术设计的规律、方法和创作原则传递给学生,毕竟教师所培养出的学生并非艺匠。仅仅由教师为学生提供设计操作教学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做出精心加工设计,在每次教学中都需要针对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其心中所想,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深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其知识视野,促使其将自己的情感更好地传递到艺术设计作品中。[3]

(三)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情感的深刻掌控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做出理性分析,同时引导学生形成对艺术设计作品的精确理解以及对作品情感的有效掌控,需要培养学生善于表现的能力,形成对艺术作品情感的深入把控。

1.对艺术设计作品的表现手段的掌控

由于的设计作品往往是作者的内在情感的体现,艺术设计作品是用来表现情感的,而情感的本质则是复杂、抽象、无法清晰地用语言逻辑展现的,所以,学生在进行艺术设计的时候,有必要精确寻找创作表现手段,用以抒发自身情感。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多欣赏并感受不同题材、风格的艺术设计作品,此举能够帮助学生感悟不同艺术设计作品的风格以及不同作者对情感的掌控和表达。学生在进行欣赏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情感经验有效融合在作品内部,同时收获大量独特的审美体验。在具体教学中,学生的不同设计风格应该采用不同表现手法来呈现,教师需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引导其利用创新思路表现作品,这样便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自身情感的应用,使其成为作品设计的一部分。[4]

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艺术设计作品的表现形态的时候,应该着重为学生讲解自身感受和审美经验,以此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形成对艺术作品的内在感悟,在此过程中掌控作品的情感状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准备充足的艺术设计作品,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高度和深度,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其他教育模式相比,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更为侧重对情感的表达,而情感是主动的,具备充足的统帅作用,如果想要有效进行艺术设计创作,那么就无法脱离情感的表达。

2.对艺术设计作品的内容情感的掌控

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艺术能力的成长,而这又是通过对艺术设计作品形式状态、创作规律和情感元素来多重表达的,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成长,具备初步艺术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学生在设计和创作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而教师则需要实现对学生的情感的精准引导,保证其能够被积极地释放。所以,艺术设计教育主要表现为对情感内容的多元化创造,设计作品内容是对作者情感的直接呈现。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真分析艺术设计作品内容的内涵,同时深层次启发其想象力,保证学生能够通过想象的方式联想正确设计形象。除此以外,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汲取更多古今中外、不同区域、不同民俗、不同风格的有优秀设计作品,以此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灵感,满足学生的多元化成长需要。最后,学生还需要有效理解其他艺术门类的情感内容,包括戏剧、音乐、阅读等等,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高度以及欣赏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作品中所反映的情感要素,促使学生更好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合在艺术设计作品中。

三、结束语

总之,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情况下,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作为艺术设计教学工作者,有必要充分贴合当前时代发展进程,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情感认知能力为核心,只有这樣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成长需求,在强化学生技能的同时,还能为其良好人文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保证其设计出更具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唐吟.地域美术资源对广西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影响研究[J].化工进展,2020,39(04):1608.

[2]邱清华.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艺术设计类采风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30-31.

[3]张爽.浅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课程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9(17):116-117.

[4]胡煦.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探索与研究[J].西部皮革,2018,40(20):122.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艺术设计情感教育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