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鲜族筚篥的发展与传承研究综述

2020-11-16范海青

艺术大观 2020年25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

范海青

摘要:筚篥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竖吹类双簧气鸣乐器,隋唐时期得到空前发展,宋代时期被传入朝鲜,并在朝鲜半岛被广泛推广、运用而延续至今。本文通过对朝鲜族筚篥的文献梳理,想要梳理清楚朝鲜族筚篥称谓变化、形制种类的变化、演奏方法、适用场合以及朝鲜族筚篥的传承路径。以此为中朝在历史音乐交流中做进一步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朝鲜族筚篥;发展;传承

中图分类号:J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5-00-02

筚篥作为朝鲜族传统乐器之一,其自身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在朝鲜族音乐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朝鲜族的筚篥作为一种外来民族乐器,开始在中国发展被朝鲜半岛所吸收运用,再由朝鲜族带回到了中国,在传播过程中被改良应用,其背后必定依靠着民族文化的力量,筚篥是朝鲜族乐器文化改良的重要分支,对于研究民族乐器的发展前景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朝鲜族筚篥的起源研究

关于筚篥的起源几乎所有的文献都有提到,学者们大都通过筚篥乐器的原身和筚篥乐器的异名来进行探讨,但最终其观点基本一致。对于筚篥出现的时期,一些学者认为在最早时期的筚篥的原身是作为西域龟兹国的众多吹奏乐器之一而传入古代中原的,中原音乐受到龟兹音乐的影响较大。逐渐传入中原的乐器分别有琵琶、五弦、筚篥等,同时也成了唐朝比较盛行的乐器。根据中国史籍的记载,“胡笳”作为筚篥的原身再加上指孔后则演变为筚篥。推断并确定出筚篥这件乐器最开始是产生于胡中,实际上就是西域的龟兹国(张雪媚,2007)。这件乐器不仅和我国汉族人民有着密切的交流,在很早之前就与朝鲜族有着一定的联系。筚篥在7世纪新罗统治前高句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并且在朝鲜族筚篥得到普遍的运用(赵维平,2012)。

筚篥,又称蹙篥、悲篥、笳管、头管、管子,也称管,古代管乐器之一,多用于军中,多流行于北方民族。但在对于在异名以及词源上,学者们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孔德民提出筚篥名称是根据龟兹语“Pi-Li”音译过来的,起源于龟兹国。现如今的新疆库车地区,也就是当时西域音乐传入到中原地区的重要之地。文中还提到筚篥在传入之后,被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隋唐宫廷音乐乐队中担任主要演奏的乐器。敖昌群则通过对南北丝绸之路的各少数民族地区调查和一些地方方言认为羌笛类气鸣乐器和双簧类气鸣乐器均称为筚篥、筚,或名称中含有筚、篥二音的乐器有很多,表明筚篥的音译应该是羌语,而不是龟兹语。[1]

二、关于朝鲜族筚篥的发展研究

(一)朝鲜族筚篥的形制与种类研究

筚篥乐器流传于各个国家,学者们大都认为筚篥在流传的过程中从形制和种类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在篳篥的管身材料制作方面,一部分学者提出筚篥由最初的“芦苇制”变为竹管。原媛认为制作筚篥最开始使用的材料由羊角、牛角、鸟骨改变为芦制、竹制、木制、桃树皮制、铁制等制作出来的,筚篥的哨子和音孔的制作材料也发生了变化。得出在不同时期制作筚篥的材质也是不同的,进一步说明筚篥在形制方面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筚篥在唐代就已经被制作成九孔,还有一部分六孔的形制。明代一直延续着九孔制,明代后,便成了“前七后一 ”的八孔形制,直到今天,一直延续着管身八孔的形制。筚篥在朝鲜族也增加了不少种类,大概有桃皮筚篥、唐筚篥、乡筚篥、细筚篥等几种形制。其中,桃皮筚篥具体的形制在朝鲜的史料中没有被记载。关于“唐筚篥”名称的来源是由于当时的“唐乐”来命名的,乡筚篥又被称为“大筚篥”。细筚篥的形制和乡筚篥的形制比较相似,两个都比较细。作者对于筚篥在形制方面上的分类做出了详细的梳理。还有一些学者从筚篥调式音区方面来确定其种类,如王建朝认为隋唐时筚篥的双簧哨是由芦苇制作的,其管身是由竹节制作而成的。提出能够吹奏五声音阶筚篥的管身为九孔,适用于转调筚篥的管身为六孔。孙文慧指出朝鲜半岛筚篥用没有节的竹子做成,和西洋乐器双簧管相似,在吹奏的时候需要插入哨片。并将朝鲜族筚篥的种类按着音区划分为三种。其中,中音筚篥和低音筚篥被朝鲜族加上了键进行了一定的改良。广泛地应用于在民间器乐合奏音乐及戏曲等音乐中,筚篥常常还有领奏的作用。

(二)朝鲜族筚篥的演奏方法研究

关于筚篥的演奏方法,大多数学者分别从它的指法、演奏技巧以及演奏过程中的身体姿势等方面做出了探讨。

在演奏筚篥指法和技巧方面,徐海准通过与中国管子与之比较,并在图画中详细描述了筚篥的演奏指法以及管子的按孔法。提出“唐筚篥”和中国的“管子”每个孔之间的音程关系都是一样的,但按孔法不一样。例如“管子”小字一组b按第1到第3孔以及第5孔,但《乐学轨范》中“唐筚篥”的按到第1孔与第2孔。最后通过将韩国的“唐筚篥”与中国的管子比较后可以看出,这两种乐器应该是同类乐器。屈玉丽结合一些史料及文学作品,分析在唐代时期觱篥和芦管的异同。把“觱篥”与“芦管”作为对比,指出它们在演奏方面技巧相似。都是以唇齿的吹奏和手指的按压来进行表演。筚篥在与其他乐器合奏时,凭着它精准稳定的固定音高帮助民族乐队中的一些弦器来确定音准。筚篥在传入中原后,在形制、音准、音色等方面都得到了不断的改善,使其发展得越来越完善。[2]

(三)朝鲜族筚篥的适用场合研究

筚篥深受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所喜爱,关于朝鲜族筚篥的适用场合研究,学者们大多通过不同时期以及筚篥的音色来分析筚篥的适用场合的不同。王建朝提出在隋唐时期,筚篥也曾被运用于祭祀大典和仪仗军乐等乐队,得到广泛的运用。通过对筚篥适用场合的梳理,进一步说明了它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以此来引起人们的重视。王旋提出筚篥在宋代传入朝鲜时,其应用场合也随着发生了改变,筚篥由最开始在唐乐和乡乐中使用逐步演变为在俗乐中混合运用。同时,在雅乐乐队中的占有重要的地位。除 “雅乐” 之外筚篥还在朝鲜的民俗音乐、艺术歌曲中作为伴奏而用。此外,在越南的音乐中也有使用。[3]

三、关于朝鲜族筚篥的传承研究

国内关于这一民族乐器的继承方面的研究是非常少的。目前检索到的文献只有2篇。从这一方面可见朝鲜族音乐传承的研究还是十分缺乏的,那么我们应如何更好地继承并发展朝鲜族音乐是一个值得我们需要思考并要解决的问题。[4]

筚篥在隋唐时期得到空前发展,同时也向东亚各国广泛传播。尤其日本与朝鲜在不同时期接受了中国传入的筚篥。王旋(2011)按照筚篥的接受程度来分析筚篥在各个国的传承状况。认为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将受到每个国家的社会背景、历史宗教等方面的影响。指出日本是有选择性的吸收并与自我的民族文化融合,而朝鲜是完全接受了中国音乐。可以看出通过接受吸收和创造外来音乐文化的同时,也会形成自己国家独有的音乐文化。对于传承和发展朝鲜族筚篥具体采取对策方面,孙文慧(2017)提出首先是加大筚篥的宣传力度、培养优秀的传承人、在财政上加大扶持等几个方面上努力,更好的推进朝鲜族筚篥的传承与发展。[5]

四、研究结论及展望

(一)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从对朝鲜族筚篥的研究成果来看,更多的研究是对筚篥的起源、形制种类、演奏方法以及适用场所的研究。可以看出无论在其种类形制、演奏方法以及使用场合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筚篥经过漫长的时间在不同国家民族之间得到了不同的传承与发展。但是,目前对与筚篥具体的教育传承研究空缺,在筚篥曲谱演奏方面的研究也是少之又少。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國家的民族音乐,只有通过传承这一途径。而在传承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教育传承,但是目前关于筚篥在教育教学方面还没有详细的研究。[6]

(二)今后展望

为了让筚篥这一民族乐器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首先,在教育教学方面,应该有一套比较有特色的教学体系。在教授的过程中应加入有关筚篥音乐艺术欣赏类的课程,不能像教授其他文化学科一样死板教学,应集理论、技能、实践于一体。所以在课程外,学校应该定期开展一些文艺演出和音乐文化节等活动,以比赛的形式对其进行奖励。其次,在教材方面应该更加努力完善,为学生编写出一套科学的系统的教材,使筚篥的学习过程更加全面,也会使筚篥在传承上更加容易。最后,在筚篥乐器本身方面,更应该继续改良发展下去,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造出更为完善健全的乐器。使得朝鲜族民族音乐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走向世界舞台。[7]

参考文献:

[1]胡敏.隋唐时期的乐器工艺研究[D].山西大学,2013.

[2]徐海准.《乐学轨范》唐部乐器之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

[3]王旋.筚篥的源流及东传日本、朝鲜的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

[4]迟凤芝.朝鲜半岛对中国雅乐的接受、传承与变衍[D].上海音乐学院,2004.

[5]崔玉花.中国朝鲜族抗日歌曲对异文化的接受[J].中国音乐,2014(03):179-182+191.

[6]左继承.从筚篥到管子的演变考[J].中国音乐,2000(02):33-35.

[7]闫艳.“筚篥”音义探微[J].语言研究,2019,39(02):72-78.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
区域发展篇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