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的咏叹调和人物形象分析

2020-11-16李铭

艺术大观 2020年26期
关键词:音乐分析

李铭

摘 要:本文综合分析了伯爵夫人罗西娜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所扮演的角色,并结合伯爵夫人这一人物所唱的著名女高音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和“何处寻觅那美好时光”对这一角色进行了研究。本文分为两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对伯爵夫人这一人物角色的性格、音乐形象进行剖析;第二部主要对伯爵夫人演唱的两首咏叹调进行赏析。

Abstract:Content:This paper giv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ole played by The countess Rosina in the opera The Marriage of Figaro, and studies her rol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famous soprano aria “Pray to God to comfort me” and “Where to find the good time” sung by the countes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analyzes the character and musical image of the countess. The second part mainly gives an analysis of the two arias sung by the countess.

关键词:伯爵夫人罗西娜;演唱特点;音乐分析

Key words: Countess Rosina;singing characteristics;music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J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6-00-02

一、伯爵夫人罗西娜的人物形象塑造

《费加罗的婚礼》中莫扎特笔下的伯爵夫人是绝望悲痛、愤怒无奈的;当她知道伯爵对女仆苏珊娜有所企图时,她感叹命运的不公,祈求爱神的怜悯;她又是痴情、善良的,曾回忆起与伯爵美好爱情的点点滴滴她不禁黯然神伤,即便知道丈夫天性善变、好胜善妒的真实面貌后是依旧非常爱他,并放下身段与仆人一起制定计划挽回伯爵的心。同时她又是仁慈、宽容和大度的,剧情发展至歌剧终幕,当伯爵做出亲近女仆的行为后被伯爵夫人当场拆穿,此时的伯爵夫人绝望无比,但是在伯爵的祈求之下,内心挣扎、痛苦的伯爵夫人仍然选择原谅了伯爵。这是一种极其矛盾的心理,整个人物因为这种矛盾带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同时也切实地反映了封建阶级制度下贵族女性的真实写照和生活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女性的悲哀。[1]

二、伯爵夫人两首咏叹调的赏析

(一)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

1.情节与音乐形象塑造

咏叹调出现在歌剧第二幕的开头,其大致剧情为:在第一幕当中伯爵在女仆苏珊娜房间对苏珊娜求爱的事闹得沸沸扬扬,这消息自然传到了伯爵夫人罗西娜的耳朵里。她得知自己的丈夫对女仆苏珊娜有企图,而自己身为伯爵夫人却备受丈夫的冷落,好像自己与伯爵的爱情就是昙花一现。想到这里伯爵夫人心中五味杂陈,无限的痛苦在他心中蔓延,随之等来的是不忠、嫉妒和轻蔑。带着这种悲痛,向上天祈祷唱出女高音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2]

2.音乐分析

这首咏叹调整体篇幅不算太长,全曲都是降E大调2/4拍,但是全曲都充斥着一种悲伤的氛围。在18-24小节的乐段创作当中,采用旋律突然的上行、下行并伴随着变化模进,音乐平静舒缓、旋律也多为大线条模式,从侧面烘托了伯爵夫人细致的内心情感。在28-34小节的乐段创作当中,采用相同旋律但却不同歌词的手法用以强调伯爵夫人内心无比绝望的心理活动“让丈夫回到身边或者让我死去”!接着采用均分的八分音符节奏型和旋律上行的织体再次重复“让我死去”这句歌词从而达到高潮。整首作品旋律跌宕起伏又相互交织、和声变化极为丰富,这些也反衬出了伯爵夫人罗西娜悲痛万分、既爱又恨的矛盾心理。也是对伯爵夫人内心的一个真实写照。[3]

(二)咏叹调“何处寻觅那美好时光”

1.情节与音乐形象塑造

咏叹调出现在歌剧中的第三幕,其大致情节为:伯爵夫人让苏珊娜鼓起勇气去讨好伯爵并且按照她们的计划让伯爵和苏珊娜在花园碰面,而伯爵夫人将提前在花园里和苏珊娜互换衣服。紧接着伯爵夫人上场,她心急火燎的等待着苏珊娜的到来。曾回忆起与伯爵美好爱情的点点滴滴她不禁黯然神伤,但同时也唤醒她对未来和伯爵甜蜜爱情的渴望。就是带着这种复杂的情绪唱出这首带有伤感落寞色彩的咏叹调“何处寻觅那美好时光”。[4]

2.音乐分析

这首咏叹调是莫扎特众多歌剧咏叹调中非常经典的一首。整首曲子都是C大调,其中76小节之前是2/4拍,77小节之后是4/4拍,可以将其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第一小节至第二十五小节;第二部分从26小节至76小节;第三不分从第77小节至128小节;第四部分是尾声。

第一部分(1-25)2/4拍,宣叙调。第二部分(26-76)2/4拍,咏叹调。虽然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音乐术语一致。但第一部分的情感宣泄与第二部分有所不同,第一部分重在怨恨自己的丈夫,用宣叙调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第二部分重在伯爵夫人的回忆和伤感无奈。第三部分(77-128)的音乐术语开始发生变化由原来的Andante变成了Allegro快板,从这里开始进行转折,变得逐渐欢快明朗起来。这一部分的速度、情感与之前第二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从侧面强调了伯爵夫人内心的转变,认为有回旋的余地,也许还会有一线希望。这部分较为突出的第一个地方是89-90小节和94-95小节、106-107小节和108-109小节的乐队伴奏,这三个地方采用的是类似手法的乐队伴奏。由于莫扎特一生中的重要成就就在于歌剧和交响曲这两个方面,所以在这部歌剧当中就运用了大量的弦乐进行烘托,比如:在89-90小节和94-95小节的乐段创作当中,弦乐组与双簧管都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都采用连续的切分断奏,在没有人声的小节里双簧管起到了代替人声的作用,在有人声的小节里,又和弦乐交替来配合人声。在89-90小节过后随着一声“啊”开始重燃希望。之后的106-107小节和108-109小節的乐段创作也是在空拍用双簧管“人声”交替进行填充。之后从109小节开始这部分的旋律被正式推向高潮,采用不换头换尾、不断重复重要歌词的手法,旋律也伴随着属七和弦到主和弦进行完美的全终止,结束的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这一部分从开始的音乐术语变化再到旋律慢慢走向高潮主要从侧面烘托出伯爵夫人罗西娜这一人物做的决定和内心的转变。她被自己为伯爵所做的一切而感动,并且也相信可能还有一丝希望,可以改变伯爵的风流心。[5]

尾声部分最突出的就是和声,进行纵向式发展,其伴奏织体丰富饱满、节奏紧凑、乐队旋律也丝毫没有削弱反而随着伯爵夫人的决心激昂起来,伴随着强有力而又干脆的全终止结尾。

整首作品音乐非常丰富,伴奏也至关重要。例如,当声乐旋律自由延长或者暂停时,乐队伴奏总能巧妙地将人声的下一句连接起来;有时是一字一答,而有时是一句一答。整个乐队伴奏与人声旋律合二为一、融为一体,正是因为有了乐队伴奏的陪衬、衔接和结尾,整部歌剧才显得更加立体、丰富和饱满。[6]

3.演唱特点

在演唱莫扎特的作品时,尤其忌讳过度使用嗓音,因为这会造成极其的不和谐感,而这种不和谐感在古典作品中就是不美的象征,代表歌唱者的技术不娴熟。在咏叹调中出现了两个连续的高音A,而这需要扎实的“底盘”和流动的气息。不得不说,莫扎特非常了解和声的运用;这部分音乐紧凑,旋律运动感极强也赋予表现,与此同时伯爵夫人情绪激动,伴随着源源不断强有力的节奏和延绵不绝上升的旋律;音与音的大跳、速度的加快和相同歌词的反复出现,歌者的情绪也会更加激动,气息的流动也会更加紧凑。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渲染出伯爵夫人按捺不住的情绪和悲痛万分的内心活动,是对自己的鼓励和夺回丈夫的决心。同时也为后续发展的故事埋下伏笔。[7]

参考文献:

[1]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2]曾遂今.音乐社会学要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3]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4]薛良.歌唱的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5]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

[6]周枫,朱小强译编,周小燕审定.外国歌剧选曲集——女高音咏叹调上、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7]侯延爽.浅谈莫扎特歌剧咏叹调的演唱[J].音乐天地,2008(01):43-45.

猜你喜欢

音乐分析
歌剧《原野》中金子唱段<哦,天又黑了>的分析与演唱演绎
亨德尔《弥赛亚》中咏叹调的音乐分析与演唱研究
浅谈《黄河怨》的音乐处理
歌剧《女人心》中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的音乐分析
孤独与诗意的交织
Schubert Sonata in A Major D664 Op.120(1825)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艺术特征
舒伯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D850)第一乐章创作特点分析
古筝组曲《云山》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