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功能的发挥
2020-11-16刘佳
刘佳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学科构成中,语文学科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中对文字语言的学习,是其他各门课程的学习基础,影响着学生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的形成。教师要根据小学阶段学生在文化成长中的需求对语文学习进行研究。语文学科中的人文教育功能是它的特有功能之一,发挥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功能,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本身产生更多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的思想认知得到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中人文教育功能的发挥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教育功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7-0120-02
【Abstract】In the composition of subjects at the elementary school level, the subject of Chinese langua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e study of written language in the Chinese course is the basis for the learning of other courses, which affects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to understand language. Teachers should study Chinese learning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cultural growth. The humanities education function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discipline is one of its unique functions. The humanities education func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can not only make students have more interest in Chinese learning itself, but also develop students' ideological cognition.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function of the humanities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Humanistic education function; Strategy
语文的学习具有特殊性,作为应用汉语作为母语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受到各种语言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其思维的方式与语文学科中各种常识、知识的构成方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契合之处。教师对人文教育的功能有所重视,可以使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形成最为基础的人文意识,根据所学知识与生活常识构建小学生思想结构。
一、通过深度学习课本教材发挥人文教育功能
小学语文的课本,是教师教育与学生的学习中需要应用的基础材料,小学语文的课本中,整体的构成多样化,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文字能力、词汇能力的提升,也可以在学习中积累到各种各样的文化常识。从总体上来观察,小学语文的课本中选材多样化,既有我国的名家名作,也包括一些外国的名家名作,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对这些名家名作进行深度学习。首先,在正式的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预习的过程,对课本中的背景知识进行调查与了解,让学生通过主动调查与了解,认识到的各种课本知识背景更为符合自己的认知兴趣,能够使学生的认知程度有所加深。其次,在学生整理课本背景资料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对自己整理的资料进行讲解。
对于一种内容的讲解,要求讲解者不仅能够记住内容,同时也能够应用一定的思维逻辑去整理这些内容。这就是人文知识的内化过程,教师要给予重视。为了使全体学生能够对自己预习的结果进行讲解,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要求学生在小組中讲解自己理解与认知的内容。另外,由于小学学生的知识结构未能够形成,视域的拓展有限,教师要从自己的角度,对学生提供的资料内容进行总结,使背景知识与课本中的主题有所融合,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难度可以有所降低,理解的深度可以得到提升。
二、通过名著阅读引导发挥人文教育功能
要想让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提升,仅仅依靠着课内的学习以及课本中的内容是远远不足的。教师需要应用各种补充材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材料的补充,通过名著阅读的引导,发挥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功能。在名著阅读的引导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关注,使引导的作用得到发挥,需要重视对名著的分类,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就认识到我国文学艺术与其他国家地区文学艺术之间的区别。例如,在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课外阅读引导中,教师要重视区分美国作品与欧洲其他国家的作品,在高年级的阶段,可以在引导的课程中,适当地对欧洲不同国家的文化进行再度区分,建立文化认知结构。
三、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以及阅读学习的主体地位
对于阅读作品的分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地区文化之间所具有的差异,同时也能够认识到不同地区文化的特点,从地区文化中找寻其中所包含的人文性因素;应用不同地区的作品,能起到的人文教育作用以及人文教育的方向是有所区别的。教师要根据作品的具体情况,向学生传输有关文化发展脉络的基础性知识,整理其中包含的不同人文意识,了解人文意识的发展历程。在课外阅读的应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一地位的体现,主要是通过学生在阅读中以及课堂的探讨中,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文化内容探讨来体现。例如,教师可以构建出探讨小组,根据学生不同的阅读兴趣爱好、不同小组,选择不同的带有人文意识的课外书籍,统一地进行阅读,并且展开组内成员之间的阅读探讨。
四、通过学生对文化意识的表达发挥人文教育功能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学生对文化意识的表达,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分别是口语表达与写作表达。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语言表达的方式,对文化意识进行表达。例如,上文中阅读课外书籍的小组探讨行为,就属于这种表达。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小组探讨中,学生的表达多数属于单方面的意识输出,较少可以达成语言交流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之间提出问题,甚至可以对他人语言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就会有所提升,相应的人文思考能力也会得到强化。其次,应用写作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认知状态、心灵情感状况等进行整理,整理过程有利于构建出相应的系统认知结构。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议论文这种形式文章的写作,应用议论文的形式,阐述自己的文化认知与文化观点,在写作中达成整理的目的。
五、通过共情能力的培养发挥人文教育功能
语文的学习相对于其他学科具有特殊性,文学带有一定的艺术性色彩,在文学的阅读中情感的思考与情感的体会,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出一种共情能力。共情能力,就是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对某时某地他人的心灵情感状态有所理解,这种能力的构建,仅仅通过语文阅读的学习过程是不足的,教师要对学生的生活有所了解,结合学生生活中情感的产生状况,培养其共情能力。例如,小学生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有限,经常会出现同学之间的争执,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状态,要求其进行互相的倾诉。同时,教师可以找出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中的相应情节,向学生进行朗读或者视频的播放,要求学生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心情,与自己的情况进行对比。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对他人的更多理解,形成一定的共情能力。
六、结语
语文课程对学生心灵的影響是巨大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时候不能违背文本的价值取向,思维训练不能脱离健康情感的轨道,重视人文教育。在应用小学语文课本的同时,教师也要通过读课外书籍的应用,对写作总结方式的应用带给学生人文教育。通过人文教育的过程,不仅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能够得到提升,学生理解他人的能力与他人相处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教师要对此有所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峰.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
[2]侯建芳.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26).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