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上“活”小学体育课

2020-11-16杨薇薇

天津教育·下 2020年9期
关键词:体育课小学

【摘  要】上好小学体育课是一门艺术,如何上“活”小学体育课更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握教材,一切从儿童实际出发,提出鲜明的教学目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利用游戏化教学调动课堂氛围,使教学场景、教学氛围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促使学生尽可能获得最大发展。文章从教学方法趣味化、教学环节情境化、教学形式游戏化三方面入手,探讨了上“活”小学体育课的方法,旨在抛砖引玉,提高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7-0010-02

【Abstract】Taking a good element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is an art, and how to take a "live" element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is a superb ar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grasp the teaching materials, start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ldren, propose clear teaching goals, ful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reate teaching situations, use game-based teaching to mobilize the classroom atmosphere, and make the teaching scene and teaching atmosphere run through the entire teaching process,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obtain the greatest development possible. The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interesting teaching methods, contextualized teaching links, and gamification of teaching forms, and explores the methods of "live" element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It aims to raise the level of element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Activation teaching

一、教学方法要“活”,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教师运用一种主要的手法进行教学的行为方式。在一节体育课的主教材部分,授课教师要有三四种递进性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不断的挑战和刺激下掌握所学本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挑战、闯关的学习方法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这是一节三年级“技巧后滚翻”的课,授课教师把后滚翻学习的重难点:团身紧、翻臀快、后倒快、翻掌贴肩等动作加入闯关比赛中。第一关:从“条状”变成“球状”,让学生用身体模仿做出小皮球的“圓”、团身紧前后滚动等动作,实现“团身成球”的变化,这是完成滚翻动作的前提。第二关:从单一动作变成组合动作,在学习翻掌贴肩时,利用准备活动的模仿游戏反复做翻掌贴肩快速向上推手动作。第三关:双人合作练习,滚动中的翻掌贴肩推手练习(小小印刷机)。第四关:双人合作练习,向后快速后倒滚动用脚“亲”后面的小折垫(小小翻斗机)。一步步从单一动作到组合动作的学习,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层次性、融合性、趣味性。让学生逐步对“小皮球”“印刷机”“翻斗机”、后滚翻有了勾连,逐渐了解后滚翻的动作结构和要领。在整个学练过程中学生完全没感到枯燥和厌学,并在闯关游戏中逐渐扎实地掌握后滚翻的关键几个动作,在一环扣一环的学法引导下成为滚翻小能手,从而突破教学重点,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所以,教学方法的“活”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让学生在优化的学练过程中主动欢乐地学习。

二、教学环节要“活”,充分运用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虽说情境教学法多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但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常常也能看到情境教学的场景,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创造出栩栩如生的场景和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使教材更接近学生的生活,从而调动他们感知教材的兴趣和需要,由此激发学习动机。在这节五年级“足球变向运球”的体育课上,授课教师创设了“突围”的情境,运用“突围”情境游戏将整节课进行串联,从热身开始就让学生通过情境游戏建立了场地的位置感和空间感,巧妙地把变向运球三个关键动作“降低重心、改变位置、移动运球”比喻成“机关枪、隐蔽、突围”,不是很生硬地直接教变向运球动作,而是把学生带入情境,在探索的乐趣中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时刻充满挑战和期待,并在比较形象的情境中渗透变向运球的技术要领,同时培养所需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主教材教学中继续优化情境,通过过球门改变运球方向,“原子弹”游戏,“东方时期”等游戏,让学生在体验动作的乐趣中感知教材;最后拓宽情境,在游戏和体能练习环节,不断通过改变形式,增加难度,在次数、强度和评价方式上不断进阶,使学生带着思考进行练习,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和巩固了本堂课学习的运球技术,通过“脑洞”比赛,带球通过一个颜色的球门回到起点、通过两个颜色的球门回到起点、改变方向通过三个颜色球门回到起点去一个相同颜色的起点,让学生在认识周围世界的乐趣中,平衡两个信号系统的发展。教学环节的“活”、情境教学的“妙”把原本枯燥乏味的体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情境化的引导下陶冶了情感,激起了学习兴趣,使课堂丰富了起来。

三、教学形式要“活”,充分运用游戏教学

体育教学的形式是十分丰富的,而且随着体育教学的内容不同,教学的形式也会随机而变。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要选择“活”的,即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有趣、生动的运动实践体验中陶冶性情,提高运动能力、运动参与和运动兴趣。这是一节典型的运用游戏进行“小篮球运球”教学的体育课,授课教师根据三年级“小篮球运球”第一课的任务,初步尝试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建立动作的本体感知,选择了用游戏进行教学,同时根据三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实际情况,把行进间运球这项技能演化成三个游戏:

1.原地“石头、剪刀、布”游戏:两人一组面对面原地运球,不运球的手做“石头、剪刀、布”,输的一方要运球围绕同伴绕一圈。2.运球“钻山洞”游戏:四人一组,两人用自己的小篮球与同伴的篮球搭起“山洞”,让自己的队友依次从“山洞”下运球通过。3.“石头、剪刀、布”运球积分挑战赛游戏:在规定的区域行进间运球,遇到对手时就与他“石头、剪刀、布”比赛,赢了的就得1分,谁先积满10分谁就获胜。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练习运球时最容易出现的就是眼睛一直盯着球看,不看前方,教师总是反复提醒眼睛往前看,可学生的本能反應就是一直盯着球,而一个“石头、剪刀、布”“钻山洞”的游戏,学生在运球的过程中还要关注另一只手“石头、剪刀、布”的输赢,盯着同伴,这样就把眼睛一直盯着球看的难点轻而易举地化解了,真不愧是“活”的教学形式!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不仅能让教学形式“活”起来,还能有效克服人体的生理惰性,使肌体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改善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性,变枯燥为有趣,更有利于技术技能的学习。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一节“活”的体育课,要在情境教学前让学生“入景”;要在游戏比赛前能让学生“摩拳擦掌”;要在游戏活动前让学生“想玩”,学生有了这种“想玩”的心理,才能对“当前课题”产生动机和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同时情境教学、体育游戏也丰富了教学内容,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判断力。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于素梅.体育教学方法选用技巧技巧与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李吉林.田野上的花朵.对话:情境教学的萌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3]李吉林.云雀之歌.纪实:情境教学的拓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4]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毛振明,万茹.小学体育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杨薇薇(1981.12-),女,汉族,四川江油人,本科,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体育课小学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讨厌的理由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