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

2020-11-16韩罡韩莉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8期
关键词:太溪耳穴疗程

韩罡 韩莉

【中图分类号】R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8-051-01

失眠为中医内科常见病之一,又称“不寐”、“不得眠”、“目不瞑"是指经常睡眠时间不够或睡不成熟。轻者入睡困难,或睡中易醒,或时寐时寤;重者可彻夜不眠。本病可单独出现,但常与心悸、怔忡、自汗、盗汗、食少、倦怠等证同时并见。从临床看来相当与西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等症后群”。

一.

本组25例,全部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的31岁,最大60岁,平均45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5年,平均7年。

二、治疗方法∶

1.主穴取经外奇穴,失眠穴,百劳穴、颈夹脊穴、太阳穴、四神聪、百會、神门,内关。

①阴虚火旺型∶加太溪、大陵、太冲、肾俞

②肝郁化火型∶加行间、太冲、三阴交、内庭

③心脾两虚型∶加心俞、脾俞、隐白、太白

④心肾不交型∶加太溪、心俞、肾俞、足三里

⑤痰热扰心型∶加丰隆、心俞、历兑、隐白

针法∶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15分钟,后加用颈夹脊穴电针10分钟左右,每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

2.耳穴压豆法∶取耳穴神门,皮质下、内分泌、枕、垂前、颈、脑干、心、肾,先用75%的酒精耳廓局部消毒,然后取王不留行籽,贴在0.6厘米见方的胶布之间,对准穴位贴敷,并用手指按压2到3分钟,让其产生酸麻胀痛感为宜,每日两次,可持续3天,15天为一个疗程。

3.针刺配合耳穴压豆最多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三、疗效观察∶

①痊愈∶睡眠7个小时以上不易醒,很少做梦。

②好转∶睡眠较前明显改善,但不能深睡,睡中易醒。

③无效∶不易入睡,甚至彻夜未眠。

结果∶痊愈12例,占48%;好转,10例占40%;无效3例占12%;总有效率占88%

四、典型病例:

刘XX女,52岁,路桥工程处上班。2015年5月13日初诊:患者头晕耳鸣,精神不集中,虚烦不眠,多梦易醒,腰腿酸软,咽干口燥,潮热盗汗,口干溲赤,舌红、苔薄有裂纹,脉细数。辩证为心肾不交型,经上述方法治疗2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消失,每晚可睡7个小时以上,睡眠中不易醒,此患者随访两年之中,睡眠质量好,疗效较好。

五、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昼为阳,夜为阴,夜间阳入于阴,阴阳相交,相对于安静状态,故入睡。如果阴虚不能纳阳,或阳盛不得入于阴,则阴阳不能相交,就会形成失眠或彻夜不寐。正如《灵枢.大惑论》篇云:“病而不得卧者.……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矫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冥矣”另外,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脾虚无以化生精微则血少,血少则心失所养,神无所依,亦可形成食少不寐。明代医家张景岳论不寐指出:“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凡思虑劳倦,惊恐忧疑及别无所累,而常多不寐者,总属真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又说:“盖心藏神为阳气之宅也,卫主气司阳气之化也,凡卫气入阴则静,静则寐,正以阳有所归,故神安而寐也……”。至于劳倦思虑太过,导致血液耗亡,心失濡养,神魂无主,也是失眠原因之一。

笔者多采用头颈部穴位,如经外奇穴失眠穴,百劳穴、颈夹脊穴、太阳穴、百会穴、四神聪,以改善头颈部肌群的痉挛,调和气血,改善脑微循环,配合和心经原穴神门,心包经络穴内关,以及耳穴压豆相结合,可共奏清心安神之功,从而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抑制大脑皮层过度兴奋,起到治疗睡眠的作用。

作者简介:韩罡,男,汉,1973年9月生,新疆乌鲁木齐市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针灸。

作者简介:韩莉,女,汉,1974年12月,新疆乌鲁木齐市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针灸。

猜你喜欢

太溪耳穴疗程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治前列腺增生
温暖手脚
耳穴压豆功效多
高手在民间 秘方药专治疑难病
补肾的法宝
常揉太溪穴不健忘
针刺太冲太溪太自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