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小学语文理想课堂浅谈

2020-11-16肖秋香

读写算 2020年29期
关键词:激活思维

肖秋香

摘 要 理想的语文课堂具备下列特质:情趣盎然,目标精准,设计简约,有效展示,方法指导与思维训练巧妙结合,课内与课外相互融通,学科素养与核心素养共生共长……文章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多角度阐述如何构建情理交融。

关键词 情理交融;取舍有当;激活思维;有效展示;内外融通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9-0174-02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笔者心中理想的语文课堂,目标精准,设计简约,语文味浓郁,智慧在师生的互动中流淌,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发展,学科素养与核心素养共生共长……一言蔽之——情理交融,简约丰厚。知易行难,如何构建情味盎然,智学智长的语文课堂呢?

一、以情燃情,情满课堂

激不起涟漪的课堂是乏味的,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想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构建理想课堂,应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始。

(一)语文情怀不可少

无情怀不语文。看名师教学视频,吸引笔者的,是名家解读文本的过人之处、别出心裁的过程设计,还有点拨启发时的睿智灵动,但最打动我的是他们身上洋溢的语文情怀。且看他们,一举手,一投足,一张嘴,一说话,皆为雅言雅行;一句调侃,一次提问,一个点拨,一次赞赏,都是对学生毫无保留的热爱,对文字发自内心的喜欢。培植语文情怀,爱文字,爱学生,如此教师们就有了教学的激情,课堂上也就有了不尽的精彩。

(二)情境创设要巧妙

“未成曲调先成情”。信息技术的融入给学生带来图、文、声三位一体的全新体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课堂教学要借信息技术这股“东风”,巧妙创设情境,為课堂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课伊始,趣亦生”。如学习诗歌《三黑和土地》,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地展现迷人的田野风光,播放欢快昂扬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曲完毕,学生意犹未尽,笔者顺势抛出问题:土地带给农民的是什么?……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整节课学得投入。

(三)激励手段要多样

小学生精力充沛,爱表现,但持久性差。如果教师的表扬语言乏味,激励机制一成不变,“审美疲劳”会严重扼杀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课堂上的智慧火花,大力表扬,语言要丰富且有针对性,如“你真会读书!”“你是作者的知音。”“你知道的可真多,就像个小博士。”除了在语言上巧妙激励外,为了延续思考、展示的兴趣,教师的激励措施还应常变常新。在黑板一侧设置展示栏,或加分,或夺红旗,或争星……

二、目标精简,取舍有当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有强烈的目标意识。每篇课文的知识点、能力训练点很多,课时目标也不止一个,如何取舍呢?结合单元导读,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来定目标不失为上策。

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作者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内容浅显易懂。结合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将目标之一确定为“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这样,课堂教学时无需在情感内容分析上过度用力,而应腾出大部分时间去感受其点面结合的写法。此外,许多课文在谋篇布局上别具一格,给学生习作起到了示范作用。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属于习作教学单元,所选课文在内容安排上都指向一个训练点——围绕中心意思写,因此重点目标应确定为“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三、重视学法,激活思维

学会学习是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要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出发点,指导学生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总结学习知识的规律。

如何将学法指导与思维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呢?根据教材特点,挖掘训练点,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如学习《少年闰土》一课,在理解“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渗透借助相关资料理解句子的方法,可这样引导学生:出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学生边读边再现画面,而后谈谈体会。在初步体会到“我”生活空间狭小后设置一个练说环节:当闰土在,我在。言语训练后,两相对比,同学们对文中“我”狭小的生活空间感同身受。如此启发学生展开思考,最后小结:读书要借助资料,还要联系上下文。

摒弃“满堂问”的课堂,但有效的思维训练离不开教师的有效追问,因此教师要及时捕捉课堂的精彩生成,适时追问。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学生提取信息后一步步得出结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后,可顺势抛出问题:这几步可否调换顺序?如先写自然资源有限再写地球美丽而渺小?一石激起千层浪,反应快的孩子马上会否定,教师再问:为什么?善于思考的孩子会联系说明文的严谨性侃侃而谈。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之门打开了。

四、不追流俗,有效展示

理想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享受,他们自主探究,分工合作,畅所欲言,得到成功的满足与喜悦。

但有时教师为了追求课堂亮点,“花架子”频出,学生整堂课在教师的组织下忙碌,失去了静思默想的时间,失去了品读朗读的时间,失去了说话写话的时间,看似一环紧扣一环,但收效甚微,于是课后“补火”成了家常便饭。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课堂上过度展示,导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展示要有效首先是展示的内容要有效。哪些是“西瓜”,哪些是“芝麻”?这就需要教师睁大一双慧眼来分辨了。要紧紧围绕语文要素与教学目标来设定展示内容,它应当是知识点中最能体现学习目标,最经典的最需要学生掌握的,能够举一反三的知识,或是最能培养学生能力的知识,又或是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帮助的学习方法,而不应“眉毛胡子一把抓”。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学生按照时间顺序理清了事情之后,笔者用多媒体课件把它们全部展示出来并提出下一步任务:小组内任选一件印象最深的事合作学习,画出最能体现父亲品格的句子,圈出重点字词,小组内谈谈体会。之后进行展示,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相关句子,用颜色突出重点词,品味语言,感悟写法。借助课件,课文的重点句被快速展示出来,学生一目了然,再辅于教师的引导,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五、内外融通,收获丰厚

课堂教学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是不利于引导教学向着素养共生的方向发展的。因此,笔者要致力于课内与课外的互通,书本与生活的互通,让学生的收获丰厚起来。

(一)从课内走向课外

教材是一个活的载体,一个充满变化的学习资源,要根据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整合与加工,拓展教材。如在教学古诗《夏日绝句》时,相机引出《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这几首思想感情相近的诗。又如学习《陆羽与〈茶经〉》一文,为了更好地理解陆羽被称为“茶圣”的原因,可相继补充《六羡歌》及《陆羽与智积法师》等资料,如此一来,学生将书读厚了,增长知识的同时对人物品质的感悟也会更深一层。

(二)从书本走向生活

六年级上册百花园三的语文大课堂内容是“小产品,大推介”,其中有项要求是为自己的小产品设计广告语。教师在教学时可将教材与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欣赏有趣的广告语的同时掌握设计方法,从“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中掌握古诗新编这一方法,又从“大宝明天见,大宝天天见”中明白拟人这一创作手法……教师还应顺势告诉学生,生活处处皆语文,要做一个学习的有心人。

当下,智教善导,简约丰厚的语文课堂,重情趣,富思辨;目标简,方法明,实效大,它是师生成长的精神乐园。追寻理想课堂,我们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激活思维
自主学习,激活化学思维
自主学习,激活化学思维
自主学习,激活化学思维
自主学习,激活化学思维
有效提问,建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运用电教媒体激活低年级数学课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浅谈教育创新在数学课堂的实施
让有效提问开启学生思维之门
借助阅题平台,激活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