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主题式教学实践探究

2020-11-16史叶锋

读写算 2020年30期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小学数学

史叶锋

摘 要 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盛行,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主题意义教学是近年来深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教师以及教育学者的一致肯定。用主题驱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主题引导学生的探究路线。那么,教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创设主题意义教学的模式?需要进行认真地探求。

关键词 小学;数学;主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8,A,C9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0-0156-02

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时期。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而主题意义教学的模式切合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主题为载体和出发点,督促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实力,打造一个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主题意义教学的准确定位

顾名思义,主题意义教学的核心就在于主题。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主题意义教学,首先应该考虑教学主题的定位,应该与学生的培养目标相一致,也要考虑到社会、学校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期望与要求。在主题设计的内容选择上,由于数学的学习最终会运用到生活与工作中,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其与生活的联系,加强主题的真实性与实用性,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还能够加深其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在未来的生活中灵活地运用各种数学知识与技巧。比如,教师可以发布一个超市购物的主题,让学生们自主地思考在购物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学生在整个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会学到很多数学知识与数学知识的应用,既体会了购物的乐趣,又掌握了数学的新知识,一举两得。

二、主题意义教学的创设策略

(一)重视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确定主题

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常常被一些教师所忽视。众所周知,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数学学习中,把数学知识的运用与实践结合,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实践中有许多问题要靠数学方法来解决,小到家庭理财、买卖物品,大到丈量土地、设计制造以及航海航天,都要用到数学。教师应避免枯燥的数学运算和死板的公式运用,而是把数学知识与现实中的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这样学生会感到数学是很有用的,并且学生在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之后会产生成就感。这样会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自发地学习数学,研究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物中发现数量关系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已具备的能力,认真研究和分析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以确定学习主题。这样的教学起点低、层次多、要求高,适应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主题教学才能发挥出实际意义。

另外,在数学学习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形象呈现数学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是抽象的,但教师可以利用电脑、投影或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把抽象变为形象,认腐朽为神奇,从而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现代教学手段从视觉、听觉多方面全方位的刺激,更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对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对本节的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师应运用多种手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凸显教学主题。

(二)教师引导,设计合理的主题

虽然学生在数学课堂之中处于主体地位,但是教师的引导者身份仍旧不容忽视。在数学课本上的知识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引导,才能够传递到学生的脑海之中,才能够将抽象、复杂的数学具体化、声音化、情绪化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式、指导学习内容、评价学习状态时都应该时刻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明确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作用。教师在设计主题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只有合理的主题,才能够让学生顺利地完成,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小学数学教材中“统计与概率”课时的解决问题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联系校园学习环境大背景以及学生家庭生活中常见例子进行数学问题情境的趣味创设。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阳光绿叶学校舞蹈队共有16人,如果采用一个同学打电话给另外一个同学的传递方法通知每一位队员进行急训,并且打一次电话要用1分钟,请问每位队员都接到通知时至少需要多少分钟?”在小学数学课程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积极联系自身直接生活经验,能够帮助其高效地解答数学实际应用题。

(三)联系教材,设计生活化主题

教材是承載知识的容器,小学数学课本中融汇了众多数学教育者的智慧,具有十分全面的数学知识面。但是教材的内容是对生活的总结,高于生活,更多的是展现了理论知识,或者是成人的生活经验。虽然教师在教学的设计过程中离不开教材的支持,但是可以对教材进行扩充,设计出更多关于贴近小学生生活化的教学主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更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共鸣,从而进行高效率的数学学习。

例如,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教材中《小数的初步认识》这章节的实际运用问题解析活动时,可以根据本课时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以及教学目标而创设具体应用问题,要求学生自主审题解答。比如,教师向学生们提问:“新学期开学了,妈妈给小罗买课外书,现在有一本《儿童的秘密》6.8元和一本《谜语大全》10.4元。现在小罗妈妈钱包里一共有18元,请问够不够小罗各买一本课外书呢?”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侧面指导学生逐步养成自主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可以询问学生在阅读题目之后从中获得了哪些具体信息以及这道数学问题实际上需要求得的问题是什么。

(四)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化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对于主题教学的过程与结果的推进有重要的影响,一个科学的评价能够引导学生们进行良好的反思,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的评价,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在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之外,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的各个层面发展,比如,学生在执行主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考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都可以作为教师评价的方面。与此同时,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也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自评与互评,增加这一环节的趣味性,让学生们能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正确地认识自身的实力,从而向着更好的自己发展。总之,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引导性,全面科学的评价标准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总而言之,主题式教学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也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要求具备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质量的学习效率等,这些都与主题教学相伴相随。与此同时,主题意义教学模式的构建符合社会对数学人才的培养需求,为学生的以后打造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林兆辉.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109.

[2]张小兰.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4):243.

[3]陈建锋.单元主题架构:丰富小学数学课程新样态——以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单元主题式教学为例[J].小学数学教育,2019(06):12-14.

猜你喜欢

主题式教学小学数学
拨动兴趣琴弦 奏响体育乐章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方法
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分析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主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应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