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探讨
2020-11-16冯月菊
冯月菊
摘 要 互动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教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知识,而且还能够拉近师生間的距离,并且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然而就目前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的互动意识淡薄,在教的过程中缺少互动的环节。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重视课堂互动的环节,培养学生的互动意识,以此来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教学计划。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互动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C41,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0-0114-01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一直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音乐教学课堂变得非常枯燥无味,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无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为了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制定创新的课堂教学计划,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另外,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在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而且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树立科学先进的学习观念
由于传统音乐学习的观念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要打破以往的学习模式,这就需要学校来改变音乐教学课程。比如,学校可以举办一些有关音乐的竞赛以及音乐活动,让校领导与一些音乐教师来当评委,通过比赛选出优胜者,给予一些小奖品。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集体活动中,使其得到充分的锻炼,真正实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除此之外,学校在举办这些活动之前,可以让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做一些专业方面的训练,在生活中找到一些音乐的奥秘。
二、打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首先要考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互动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比如,教师在为低年级学生授课时,可以结合一些动画片如《小猪佩琪》《喜洋洋与灰太狼》等主题曲,孩子们平时也非常喜欢这些动画片。这样可以将音乐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营造课堂气氛,让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与交流,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以往传统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占了主导地位,因为课堂的时间非常有限,教师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讲授理论知识上,学生只能机械地听讲。这样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非常枯燥乏味,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制定创新的教学计划,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与交流的机会,并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进而优化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学生《打花巴掌》这首儿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拍拍手、跺跺脚等,随着音乐的节奏做这些动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且将自己的情感与音乐融合在一起。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互动意识,而且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同时也增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这些趣味与创新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互动意识,进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加强学习、动作与情感的互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可以提高互动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教师就要实现学生的学习、情感与动作的有机互动,实现彼此的有机融合,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锻炼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要引导学生伴随音乐进行舞蹈表演,通过肢体的语言将个人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例如,在《拔萝卜》的教学中,教师就为学生设计动作,让学生通过动作充分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快乐,在此基础上达到情感和动作的有机互动。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互动意识,让学生在互动与交流中增进情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理念,营造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机会,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掌握更多的音乐技能,全面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宁.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心得[J].青春岁月,2019(5).
[2]赵丹凤.互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施[J].北方音乐,2018,38(19):223.
[3]季军.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