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担保圈风险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2020-11-16陈晨
摘 要:近年来,山东部分地区担保圈风险突出,金融机构信贷风险不断暴露,带来较大的信贷资产损失。笔者从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和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相关关系角度出发,分析担保圈风险成因,并提出风险化解建议。
关键词:银行;担保圈;信贷;风险
近年来,山东部分地区担保圈风险突出,对当地金融生态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部分银行金融机构可谓负重前行,大量信贷资产损失,导致该问题的原因除了企业自身经营不善、过度融资之外,也与当地经济金融发展的特点等深层次的原因密不可分。
第一,经济转型发展要求与传统产业结构偏重之间的矛盾。山东经济总量较大,但其中基础产业较多,在整体产业链的中偏上游、偏初级,经济增速下行后,在产业链条上首先影响的是终端产品的厂商,然后逐渐向上游传染,但由于企业规模大、杠杆低、风险释放较为温和,因此,短期内山东感受到的经济压力的时间比长三角地区相对滞后。但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三去一降一补”的逐步推进,山东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炼油和轮胎共七大行业的产能和产量在全国均居前几位,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去产能承担的任务和压力较大。不少风险企业或靠与银行谈判展期,或四处拆借,或凭当地政府协调等方式延缓风险暴露,导致下一步可能还有较多风险情况出现。
第二,局部风险事件集中暴露与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优化之间的矛盾。受到经济下行与去产能相互叠加影响,部分行业生产经营状况恶化,企业效益持续下滑,由过度融资、过度担保而引发的资金链、担保圈风险凸显,存在爆发区域性金融风险的潜在危害。从总体上看,建立担保圈进行融资,符合当前信贷融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贷款难问题,但也快速放大了企业信用“泡沫”。在经济上行期,企业可以利用担保圈从银行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快速扩张。但在经济下行期,市场机会减少,企业资金链条绷紧,一旦担保链条上的某家企业出现问题,将迅速扩散波及整个担保圈。同时,企业担保情况错综复杂,金融体系容易被担保圈“捆绑”,受融资渠道较窄、缺乏有效抵质押物等因素影响。一旦金融体系被担保圈“捆绑”,单个企业出现信贷危机,容易成为引爆担保圈危机的“导火索”,出现连锁反应,严重威胁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对地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
上述问题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银行业务发展的空间,一方面银行需要在当地经济行业结构不佳的条件下逆势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应对后院失火的信贷不良窘境。目前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逐渐走向深入,在此种复杂的形势下,笔者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对破解担保圈难题提出建议。
一、建议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统筹和推动作用
实践证明,对于风险暴露较为严重的地区,若缺少了政府的主导,单靠银行单打独斗,无法有效隔离风险,一些有市场、有订单的企业也很可能因为担保链、资金链等问题纷纷倒下,对当地经济的伤害可能多年难以平复,需要政府持续加以关注和控制力度。
首先,政府对省辖区域进行整体风险影响评估,结合相关数据信息、实践情况,实施差异化的评级,并根据评级结果相应匹配不同的管控层级、管控资源、管控要求,重点提升高风险地区的风险管控能力,避免风险发酵或大范围蔓延。
其次,政府严厉打击恶意逃费债行为,当前的银行信贷资产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诚信建设的不到位,甚至个别企业存在恶意逃费银行债务的嫌疑。企业不诚信、审计机构不尽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银行的误判,建议政府牵头,重拳打击此类失信企业或个人,进一步明确企业实际控制人和法定代表人的治理责任,对于出现类似问题的,要严厉追责,达到“惩罚一个、警戒一批”的效果。
最后,由政府牵头,相关机构参与,成立专项基金,帮助企业度过暂时性的资金难关。或者成立公信力较强的省级或市级担保公司,由第三方进行担保替换,进而实现对担保圈风险的化解。通过国有资本、民营资本互相注资的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实现担保风险化解。
二、建议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引导和扶持作用
金融机构应积极配合政府做好新旧动能转换中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妥善处置去产能过程中旧动能的消化工作。金融机构要从被动防范风险向主动管理风险转变。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尽管银行业已经做出努力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存在新旧动能并存而且旧经济动能持续衰退的问题,伴随着去产能、去杠杆的持续推进,可能会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普遍加大。山东省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前沿主阵地,短期而言,银行要应对去产能可能带来的贷款风险加速暴露;长期来看,银行需要从此前的被动防范风险向主动承担风险、管理风险转变,并通过管理风险来获得风险收益。
总之,化解担保圈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改善金融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和紧迫性,需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由多个领域的不同部门长期不懈地互相配合,有的放矢的科学推进,最终形成企业、银行、政府的多赢格局,即:企业赢,企业凭借良好的信用,獲得银行资金的鼎力支持,增强了企业活力和经济效益;银行赢,金融生态环境改善,带来金融机构的盈利增长,带来当地银行各项经营指标的良好实现,带来银行抗风险能力的增强;政府赢,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简介:陈晨(1985.12-),汉族,女,山东济南,硕士,风险经理 ,研究方向:区域担保圈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