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2020-11-16朱洪源
朱洪源
摘 要:新课标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地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分析和总结地理知识和问题,需要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教材中知识的难易和抽象程度,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文章阐述了如何利用地图、影像、板图、时事要闻、古诗文和实践活动等教学手段,降低地理知識的难度和抽象程度,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处理地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地理教学;理解知识;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7-0097-02
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对地理教学中教师所呈现的地理问题,学生要能自主地探究、分析、总结出问题的结论,这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具有这样的能力需要通过一些有效的途径,如地图、影像、板图、诗文等来辅助,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实中学生地理知识薄弱,很难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在学习中还出现畏难情绪。所以,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很重要。
一、利用好专题地图、影像、动画等教学资源,是提高学生理解知识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中地理知识涉及面广,其内容涉及历史、政治等多学科知识,而且相对比较抽象,单纯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学习起来乏味吃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借助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一)利用专题地图进行教学,直观呈现地理知识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与普通地图相比,专题地图是一种突出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要素的地图。专题地图能详尽地表达出相关地理知识的主题要素的重要特征,能直观地呈现出地理知识原理和联系,降低了知识的难度,结合专题地图进行教学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了解区域的地质构造,可以利用区域的地质图;学习地区的河流,可以利用地区的水文图;分析地区的人口变化,可以利用人口发展趋势图。例如,在讲授“荒漠与荒漠化区别”这课内容时,教师在黑板上给学生呈现三幅专题地图,分别是温带草原景观图、荒漠草原景观图、沙漠景观图。让学生通过对比这三幅景观图所呈现的草、沙土这两个地理要素的数量多少,得出沙漠景观图所呈现的地理环境就是荒漠;然后再让学生通过把三幅景观图连起来观察所呈现的草、沙土这两个地理要素的变化,得出这样一个由草变少到沙土变多的过程就是荒漠化。通过专题地图,直观地呈现出区别荒漠与荒漠化这两概念的地理要素,让学生对比分析,提高了学生运用和理解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利用视频、音频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
利用视频、音频进行教学,是课堂地理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案例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音频和视频能直观、形象、动态地把知识呈现出来,使学生轻松愉快地通过视觉和听觉去感识地理知识,更容易接受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利用影像视频、音频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也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例如,在讲授“外力作用”这课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中央电视台地理中国栏目的一段“天坑”视频,让学生知道天坑形成的原理是山体溶蚀坍塌,这其实是一种喀斯特地貌,为什么这种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它的形成受到哪些力量的作用?学生结合西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就很容易理解外力作用这一地理知识。
(三)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教学,剖解地理原理
多媒体电脑动画能给学生以声、像等全面的视听享受,很直观很形象地把教材中的地理事物静变为动、虚变为实、远变为近。通过电脑动画,教师可以把比较抽象或是比较难的地理知识直观动态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事物的变化过程。这种教学效果是传统的教学很难达到的,不仅让学生全面掌握了地理知识,还降低了学生对抽象地理知识的畏惧,最终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讲授“昼夜长短变化”时,利用Flash软件制作一个南北半球昼夜变化的教学动画,如果用鼠标点击夏至日按钮,晨昏线以赤道为定点移动到与极圈相切,这时晨昏线以上是白天,用白色表示,晨昏线以下是黑夜,用灰色表示,北极圈以内都是白色,说明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白色部分比灰色部分多,说明北半球昼长夜短。如果再用鼠标点击秋分日按钮,晨昏线就移动到与中间的经线重合,在这过程中,北极圈白色逐渐减少,说明北极圈出现极昼的范围变小,北半球白色部分逐渐减少,说明北半球昼逐渐减短、夜逐渐增长。以此类推,把教材中三个静态的节气光照图变为动态的光照图,使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这一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
二、认真设计好简略地理板图,是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地理教学始终离不开地图,但资料中所呈现的地图包含太多零乱、繁杂的信息,由于学生的能力有限,不知把目光定到哪里,看不明白地图。有时地图内容过于复杂抽象,学生也很难理解。对这些情况,教师在上课前可以设计好含有所教知识点的板图,把不相关的地理事物去掉,简化地图,达到了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的目的,便于学生理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或白纸上,画出教师所要求的地理简图,这更能培养学生挑战难点知识的兴趣,以兴趣促进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讲授“洋流”时,教师首先展示一幅世界大洲大洋简图,并跟学生一起对照课本的世界洋流图,在简图上对各大洋的寒暖流一个一个地进行学习,这样就可以除掉一些不必要的地理信息,使各大洋的大洋环流一目了然。为了加深学生对各大洋寒暖流的理解和记忆,可要求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世界简图和各大洋寒暖流,其余的学生则画在白纸上,通过绘画,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力。
三、引用时事要闻激发兴趣和思维,是提高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时事要闻是现实社会最新颖、真实的事件,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社会要闻。兴趣是促进学生更积极地去探究和理解问题的缘由。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用时事要闻,拓宽学生的视野,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积极活跃的气氛。学生兴趣的提高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散,主动地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讲授“人口分布”时,以“全国新冠肺炎疫情”时事要闻为例,分析武汉爆发的疫情为什么迅速扩散。通过这个实例问题,引导学生从武汉的人口密度、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分析,最终让学生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通过引用时事要闻,不仅可以使整个课堂充满活跃的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
四、引用古诗文、名句、口诀等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适当引用易记的古诗文、名句、口诀等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与陌生、抽象的地理知识建立起衔接的桥梁,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的地理知识。
(一)妙用古诗文,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恰当使用诗文,可以活跃气氛,把难变为易,抽象变为简单。在地理教学中,有时借一句文学名句或诗词,就可以打开学生理解知识的心门,瞬间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授“水循环的过程”这课知识点时,教师向学生展示李白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然后教师向学生提这样一个问题:“李白这一诗句从地理学角度来讲正不正确,是不是黄河水流入海就不复回了。”这时不同的学生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和疑问。学生的疑问促进了其思维的发散和兴趣的提高,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在讨论中,学生得出通过海陆间水循环各环节,河水和海洋水在海陆间循环运动的结论,总结出李白的诗句不符合地理学原理。教师利用李白的诗句,结合反向手法让学生产生疑问,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解决疑问。所以,妙用诗句进行教学,能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发散思维,探究问题,提高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熟记口诀,增强学生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讲解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时,用口诀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于记忆和理解。口诀要明了、簡单、易记,而且要顺口,押韵。在一些地理辅助资料里,也给出了一些记忆的口诀,对这些口诀教师要懂得取舍,觉得不好的可以自己创造。例如,在讲授“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时,口诀“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让学生理解地面和大气的主要热源来自哪里;口诀“顺顺逆逆四箭头,高高低低凸凹面”,让学生理解热力环流的垂直与水平运动方向;口诀“一力垂直理想风、二力平行高空风、三力斜交近地风”,让学生理解力与风的形成关系。借助这三个口诀,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学生不仅理解了抽象的地理知识,也加深了记忆。
五、课外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的理解知识能力的有效途径
课外实践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把所学的地理知识迁移到实践活动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指导学生参加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参赛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到三亚港实地调查,调查三亚港区海域的油污染情况。学生在调查中了解了排污的来源有哪些和油污染对三亚港海区生态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论文中总结出了海洋油污染对海洋生物、海洋生态、船舶等的危害,并提出了解决海洋油污染的具体措施。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对“水污染的防治”这一节知识的理解能力。
六、结语
新课标下,在地理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扮演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选用最合适的教学手段,合适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地理知识,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学生具有了这样的能力,才能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才能达到新课标对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谢上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