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教学情境的孕育
2020-11-16季秀玲
季秀玲
摘 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体验数学知识,充分地激发学生对数学主动学习的意愿和兴趣,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数学思维,拓展学生的答题思路。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孕育生活、故事、问题、游戏等四种情境,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孕育;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20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7-0072-02
一、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和认知等能力尚未发育成熟,尤其在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或多或少会遇见难以理解的知识。同时,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所以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来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生动形象的形式出现,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并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它不仅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还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情境教学的意义与作用
核心素养更多地强调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融合,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生活化情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感知和体验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其实,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与记忆知识,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和探究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之中产生思维的火花,能够更深层次地感知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促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价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生活化的情境之中,去积极自主地探索数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现问题中的规律,积累丰富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从而促进数学综合能力和数学素养有效提升。
三、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具体方法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五种不同的情境创设方法打造课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孕育生活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去感知数学,去探寻解决数学问题的规律,从而增强数学综合应用能力。例如,在“角”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呈现出生活中“角”的图片,让学生能够清晰直观地观察,强化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初步认识。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教室内找寻生活中的角,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角的顶点、边以及角的种类。
同时,数学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认知出发,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去进一步探寻和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为切入点,引发学生思考自行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形的,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欲望,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的数学知识。
(二)孕育故事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难以理解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学习时极易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数学故事结合,帮助学生在故事情境之中去进一步自主感知和探寻数学知识,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记忆。可以说,故事情境所提供的线索起到了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使学生处于一种模拟的实践活动氛围中,能够提高他们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最小公倍数”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喜爱的《熊出没》,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比如:熊大、熊二和光頭强一起比赛摘苹果,摘完苹果后,熊大说:“我摘了不到100个。”于是熊二开始3个一组进行数数,最后剩了1个苹果。随后熊二说:“我摘的苹果,4个一组地数,最后也会剩一个。”此时光头强又说:“我这里的苹果,5个一组地数,也会剩1个。”故事情境的创设,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的意愿,从而促使学生去计算熊大、熊二和光头强筐子里的苹果,有效地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孕育问题情境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会对某一种新鲜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但具有“做事三分钟热度”的个性特点,难以始终维持着兴趣,他们面对学习时更是如此。因此,数学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征,为学生创设趣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问题的求解欲望。并且,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在逐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和探究热情。这也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例如,在“年、月、日”的教学中,首先,数学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今年多大了?过了多少个生日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其次,数学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学生:“有一个小朋友,今年13岁,你们猜他过了多少个生日?”此时,有的学生会说:“当然是13个。”数学教师摇摇头说道:“他只过了三个生日。”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后,数学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找寻答案,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之中,增强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四)孕育游戏情境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游戏是最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元素。因此,数学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游戏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更为轻松地理解与记忆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成长与发展。创设游戏化教学情境不仅落实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还营造了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学生在游戏之中,能够活跃思维和增长智力,提升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
例如,在“認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讲桌上摆放各式各样的物品,并标注价格,组织学生玩购物游戏,让学生扮演小顾客,来购买物品。通过创设购物的游戏情境,不仅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还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积累一定的购物经验,有助于学生形成爱护人民币的良好意识,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发展。
四、开展课堂情境教学的思考与启迪
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课堂情境教学,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自主解题的自信心。
(一)尊重个性,促进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孕育,不仅要让学生更为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数学教师要充分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特点和兴趣喜好等,为学生创设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情境,以确保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不仅能够收获相关的数学知识,还能发散数学思维,锻炼数学应用能力,促使学生真正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吸收和内化,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和数学素养。
比如,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生活化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并且,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适当地拓展和延伸数学问题;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并富有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逐渐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和学习潜力。
(二)激励评价,开发潜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对学生知识的检验,还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因此,数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以激励为主,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为此,数学教师要改变以往对学生的结果式评价方式,比如:学生在课堂上有优异的表现时,数学教师就可以给予表扬;学生敢于质疑,数学教师就可以给予鼓励;当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和想法时,数学教师要适当地给予肯定。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热情,不断激发多方面的潜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引导探索,培养自信
小学生年龄小,往往心里想得到,口里说不出,或者只说“半截子”话,因此教师要学会等待和引导,要通过耐心的引导促成学生思维的涌动。
例如,在教学“8加几”时,对于8+7,A学生“将8拆成3和5,运用3+7+5”计算,B学生“把7拆成2和5,运用2+8+5”计算,C学生提出“把8拆成5和3,把7拆成2和5”的计算思路。课堂上大多数学生认为同时拆分8和7没有必要,此时教师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让C学生在质疑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3和2相加得5,3个5加起来等于15”。对C学生的解答,教师要提出表扬,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独辟蹊径和主动探索。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孕育,能够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实效性。数学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能够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与记忆,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去感知和体验数学知识,并对数学问题展开积极思考,同时能培养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确保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学生在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进一步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真正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吸收和内化,并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同时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和数学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文跃.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创设探讨[J].魅力中国,2019(52):130-131.
[2]雷建清.浅析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J].教师,2017(24):47.